•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岩溶研究进展与重要活动

蒋忠诚 裴建国 夏日元 张美良 雷明堂

蒋忠诚, 裴建国, 夏日元, 张美良, 雷明堂.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岩溶研究进展与重要活动[J]. 中国岩溶, 2010, 29(4): 349-35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0.04.001
引用本文: 蒋忠诚, 裴建国, 夏日元, 张美良, 雷明堂.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岩溶研究进展与重要活动[J]. 中国岩溶, 2010, 29(4): 349-35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0.04.001
JIANG Zhong-cheng, PEI Jian-guo, XIA Ri-yuan, ZHANG Mei-liang, LEI Ming-tang. Progresses and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karst research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0, 29(4): 349-35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0.04.001
Citation: JIANG Zhong-cheng, PEI Jian-guo, XIA Ri-yuan, ZHANG Mei-liang, LEI Ming-tang. Progresses and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karst research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0, 29(4): 349-35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0.04.001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岩溶研究进展与重要活动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0.04.001
基金项目: 地质调查计划项目(编号水[2010]矿评03-07)和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编号桂科0638006-6、桂科转0719005-2-3和桂科攻0816003-2)

Progresses and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karst research during the 11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

  • 摘要: “十一五”期间,国际岩溶中心在我国桂林成立,岩溶研究在理论上与实践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理论上,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现代自动化测试手段发展了岩溶动力学;新的学科生长点岩溶生态学不但揭示了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土壤质量变化与某些土壤营养元素形态的初步规律,而且选育了大量适合岩溶地区的名特优植物物种;全球变化研究探讨了岩溶水循环中溶解无机碳形式对全球碳汇的贡献,从多种气候替代指标深化了洞穴石笋的古环境记录研究;用新技术探索了岩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有效评价方法。应用上,形成的西南岩溶水、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调查区域性资料在国家目标和干旱找水重大社会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岩溶地区油气勘察形成典型地质模式,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岩溶塌陷监测与预警新技术成功用于工程建设区塌陷的防治。

     

  • [1] 袁道先,朱德浩,翁金桃,等.中国岩溶学[M].地质出版社,1993:1-2.
    [2] 袁道先,章程.岩溶动力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地球学报,2008,29(3):361-371.
    [3] 刘再华,WolfgangDreybrodt.岩溶作用动力学与环境[M].地质出版社,2007:145-159.
    [4] 李林立,况明生,张远瞩,等.典型表层岩溶泉水短时间尺度动态变化规律[J].水科学进展,2006,17(2):222-226.
    [5] 邓新辉,蒋忠诚.广西弄拉森林植被的喀斯特效应[J].地球与环境,2007,35(2):128-132.
    [6] 裴建国,梁茂珍,陈阵.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值统计[J].中国岩溶,2008,27(1):6-10.
    [7] 蒋忠诚,夏日元,时坚,等.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J].地球学报,2006:27(5):495-502.
    [8] 王宇.云南泸西皮家寨岩溶大泉束流调压壅水开发示范[J].中国岩溶,2008,27(1):1-5.
    [9] 蒋忠诚,李先琨,覃小群,等.论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广西平果果化示范区为例[J].中国岩溶,2008,27(1):50-55.
    [10] 熊康宁,梅再美,彭贤伟,等.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与示范典型研究———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为例[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5-8.
    [11] 蒋忠诚,李先琨,曾馥平,等,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M].地质出版社,2007:20-25,133-135.
    [12] 曹建华,袁道先,裴建国,等.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M].地质出版社,2005:36-40,97-99.
    [13] 曹建华,袁道先,章程.脆弱的广西岩溶生态系统:地质地貌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制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3):383-387.
    [14] 李阳兵,邵景安,王世杰,等.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1-8.
    [15] 李小方,曹建华,周玉婵,等.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Zn元素形态分析[J].中国岩溶,2006,25(4):293-295.
    [16] 谢运球,章程,吕勇,等.马山县东部东岗岭组土壤砷的形态分析及其生态意义[J].地质论评,2006,52(6):848-852.
    [17] 李阳兵,王世杰,王济.岩溶生态系统的土壤特性及其今后研究方向[J].中国岩溶,2006,25(4):285-288.
    [18] 张伟,陈洪松,王克林,等.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68-73.
    [19] 张信宝,王世杰,贺秀斌,等.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土壤蠕滑与岩溶坡地的地下漏失[J].地球与环境,2007,35(3):202-206.
    [20] 曹建华,蒋忠诚,杨德生,等.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6):1-7.
    [21] 李先琨,吕仕洪,蒋忠诚,等.喀斯特峰丛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与植被恢复试验[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92-98.
    [22] 李洁维,蒋桥生,唐凤鸾,等.广西岩溶山区栽培果树生态适应性初步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2):176-180.
    [23] 吕仕洪,李先琨,陆树华,等.广西岩溶乡土树种育苗及造林研究[J].广西科学,2006,13(3):236-240.
    [24] 李涛,余龙江.西南岩溶环境中典型植物适应机制的初步研究[J].地学前缘,2006,13(3):180-183.
    [25] 袁道先,刘再华,蒋忠诚,等.碳循环与岩溶地质环境[M].科学出版社,2003:67-74.
    [26] 刘再华,WolfgangDreybrodt,王海静.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2汇[J].科学通报,2007,52(20):2418—2422.
    [27] 崔景伟,黄俊华,胡超涌.石笋中的环境替代指标及其蕴含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1):93-98.
    [28] Wang Y J, Cheng H, Edwards R L, et al. The Holocene Asian Moosoon: Links to solar changes and North Atlantic climate[J].Science,2005,308:854-857.
    [29] Yuan D X, Cheng H, Edwards R L, et al. Tiring, duration, and transitions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Asian Monsoon [J].Science, 2004,304:575-578.
    [30] 张美良,朱晓燕,林玉石,等.洞穴滴(流)水的沉积及溶—侵蚀作用——以桂林盘龙洞为例[J].中国岩溶,2007,26(4):326-333.
    [31] 贾晓青,杜欣,陈植华.分布式水文模型在西南岩溶地区的应用前景[J].人民长江,2008,39(5):29-33.
    [32] 柳大伟,蒋忠诚,陈伟韦.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表层岩溶泉动态预测及应用——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布洋1号表层岩溶泉为例[J].中国岩溶,2007,26(1):71-74.
    [33] 章程,蒋勇军,MichèleLettingue,等.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二元法”及其在重庆金佛山的应用[J].中国岩溶,2007,26(4):334-340.
    [34] 袁道先.岩溶学与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普查勘探[J].江苏油气.1993,4(2):2-5.
    [35] 夏日元,唐健生,邹胜章,等.2006.碳酸盐岩油气田古岩溶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7(5):503-509.
    [36] 刘静江,刘池洋,孙红海.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沉积储层研究新进展[J].中国地质,2008,34(3):515-521.
    [37] 张丽芬,曾夏生,姚运生,等.我国岩溶塌陷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3):126-130.
    [38] 蒋小珍,雷明堂,陈渊,等.岩溶塌陷的光纤传感监测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6:75-79.
    [39] 熊康宁,肖时珍,刘子琦,等.“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8(4):17-27.
    [40] 蒋忠诚,杨德生,曹建华,等.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西南岩溶区卷)[M].科学出版社,2010:1-172.
    [41] 袁道先.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J].地质论评,2006,52(6):733-73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831
  • HTML浏览量:  767
  • PDF下载量:  282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0-08
  • 发布日期:  2010-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