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二连村泥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分析
引用本文:马吉福,殷志强,魏刚,赵无忌.黄河上游贵德盆地二连村泥流堆积扇发育过程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0(4):78-83.
作者姓名:马吉福  殷志强  魏刚  赵无忌
摘    要:青藏高原贵德盆地东部黄河北岸二连村一带沿山前河谷地带分布着数个大型黏土质凹凸不平地貌台地,其发育特征、成因及演化过程一直是个谜。在野外调查、地质钻探、样品测试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分析了末次冰期以来二连村黏土台地、泥流扇的成因机制以及与河道演变的地貌过程,研究了二期泥流扇的粒度和矿物组分,分析了泥流扇的发育特征和堆积次序,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黄河北岸面积广布的黏土质高台地凹坑物质组成碳酸盐含量高,是在半干旱的高海拔区由降水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洪积地貌-泥流扇;(2)二连泥流扇主要有2个发育期次,早期形成于16kaB.P.以前的末次冰期最盛期,晚期于8 kaB.P.开始堆积,两期泥流扇均受气候变化制约,揭示了1.6万年前的末次冰期时期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出现过较多的降水,是冷湿气候环境;(3)黄河河道在二连村地区16 kaB.P.以前、16 kaB.P.~8kaB.P.和8kaB.P.以来分别经历了泥流扇的堆积期-侵蚀破坏期-堆积期等3个阶段,8kaB.P.以来,黄河河道至少向南移动了1.25 k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