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效率差异及其机理
引用本文:韩汶君,虞越越,周雨蒙,陈圣劼,管兆勇,黄蔚,吴雯璐,廖良梦.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效率差异及其机理[J].大气科学,2023(2):273-294.
作者姓名:韩汶君  虞越越  周雨蒙  陈圣劼  管兆勇  黄蔚  吴雯璐  廖良梦
作者单位: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 江苏省气象台;3.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1020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112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5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30005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K21B00;
摘    要:2018年1月3~5日江苏省第一次暴雪过程中降雪量大、积雪效率偏低,而1月24~28日第二次暴雪过程降雪量小、积雪效率高。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积雪、近地气温等观测资料,利用等熵大气质量环流理论从温度、水汽条件差异对2018年1月江苏省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效率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第一次过程前期,深厚且强盛的向极地暖支将大量暖空气输送至江苏南部,导致该地区整层增温;第二次过程中,低层强大的向赤道冷支输送使地面温度在整个降雪期间均低于0°C,低温条件使得积雪效率偏高。(2)第一次过程,江苏地区深厚、强盛的水汽质量流入层配合大范围上升运动,将水汽携带至高层产生更大降雪量,低层经向水汽质量输送强,纬向水汽质量流出较弱,使得近地面比湿相应增加,积雪效率偏低;第二次过程,低层深厚的水汽质量流出层不利于水汽在江苏省汇聚,低湿条件利于积雪累积,贡献于偏高的积雪效率。因此,异常强的经向干冷空气质量输送和弱的经向和纬向水汽质量输送引起的低温、低湿环境条件是造成第二次暴雪过程比第一次过程积雪效率偏高的主要原因。积雪效率与温度和湿度空间分布型的对比分析还表明:在相对高温、...

关 键 词:积雪效率  积雪深度  温度  湿度  等熵大气质量环流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