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卡尔斯伯格脊 60°~61°E洋脊段多波束后向散射特征及其对构造与岩浆作用强度的指示
引用本文:杨驰,韩喜球,王叶剑,李洪林,邱中炎,吴招才.卡尔斯伯格脊 60°~61°E洋脊段多波束后向散射特征及其对构造与岩浆作用强度的指示[J].海洋学研究,2018,36(3):37-49.
作者姓名:杨驰  韩喜球  王叶剑  李洪林  邱中炎  吴招才
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2.国家海洋局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
基金项目:大洋"十三五"资源环境类重大项目资助(DY135-S2-1)
摘    要:多波束声纳数据可以有效记录海底地形地貌和底质特征信息。本文利用船载多波束数据对慢速扩张的卡尔斯伯格脊60°~61°E洋脊段的典型构造地貌单元的后向散射强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洋脊段的构造和岩浆作用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洋脊段I以构造拉张作用占主导,脊轴及附近后向散射强度为-29 dB左右,裂谷壁高差可达1 200 m以上,裂谷内断裂发育,裂谷侧翼高度与裂谷宽度的比值为78.7~126.2,裂谷两侧翼部线性构造较少,但轴向正断层面更宽,倾角更小;与洋脊段裂谷中段相比,末端火山活动频率较低但喷发规模较大,火山机构数量和体积也更大,且可发育深大断裂获取深部热源。洋脊段II以岩浆作用占主导,脊轴及附近后向散射强度达-35 dB,裂谷内轴向火山脊发育,裂谷壁高差小于500 m,裂谷侧翼高度与裂谷宽度的比值为77.6~116.8,裂谷两侧翼部线性构造数量众多、长宽比较大且呈近似对称,相邻线性构造之间沉积物广泛分布。通过提取挖掘与底质属性密切相关的多波束后向散射强度数据,结合海底地形地貌的分析,可以为洋中脊的构造和岩浆作用强度的定量研究提供有效的证据。

关 键 词:多波束后向散射  卡尔斯伯格脊  构造和岩浆作用  西北印度洋  
收稿时间:2018-04-25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