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夏季金塔绿洲近地层通量足迹及源区分布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马迪,吕世华,陈世强,罗斯琼,权晓晶.夏季金塔绿洲近地层通量足迹及源区分布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9,28(1):28-35.
作者姓名:马迪  吕世华  陈世强  罗斯琼  权晓晶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3.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培养计划 
摘    要:选取2005年5月24日~6月18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的观测实验"中的3层CSAT3的实验数据,应用Schmid的FsAM(The Flux-Source Area Model)模型,分析了不同观测高度的通量贡献源区分布以及观测高度对通量贡献源区分布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大气层结条件下源区的分布以及稳定度对通量贡献源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条件下的通量贡献源区大于不稳定条件下的通量贡献源区,并且随着观测高度的增加通量贡献源区会显著增大.

关 键 词:金塔绿洲  足迹  通量贡献源区
收稿时间:2007-12-29
修稿时间:2008-9-27

Distribution of Source Area and Footprint of Jinta Oasis in summer
MA Di,L Shi-hua,CHEN Shi-qiang,LUO Si-qiong,QUAN Xiao-jing.Distribution of Source Area and Footprint of Jinta Oasis in summer[J].Plateau Meteorology,2009,28(1):28-35.
Authors:MA Di  L Shi-hua  CHEN Shi-qiang  LUO Si-qiong  QUAN Xiao-jing
Affiliation:1.Laboratory for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 of Western China;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 and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3.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China
Abstract:
Keywords:FSAM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高原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高原气象》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