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梅雨锋前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成熟阶段的空气垂直运动分析
引用本文:宫宇,罗亚丽.梅雨锋前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成熟阶段的空气垂直运动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4(4):687-699.
作者姓名:宫宇  罗亚丽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    要:2007年7月8日清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沿着梅雨锋南缘准东西向切变线形成和发展,造成了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本文综合分析高分辨率的雷达回波和地面观测资料,较严格验证了1.1 km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而研究了模拟的MCS成熟阶段的深对流(DC)和层云降水区域(RST)空气垂直运动(w)及其预报方程倾向项的分布。DC区域内以强空气上升运动为主,最强上升运动在对流层中层(~6 km),在低层(1.5 km)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并存;RST区域中高层弱上升、低层(4~5 km以下)弱下沉。w预报方程各项中,空气扰动密度浮力项(B1)、扰动气压梯度力项(PGA)和水凝物拖曳项(B2)起着主要作用。在DC区域,低层(1.5 km以下)B1项有助于高?se空气上升和低?se空气下沉,PGA有助于空气上升运动,即热力和动力作用共同影响着新的对流的形成;2~10 km高度,水物质的相变造成的热力作用支持着DC区域内强烈的上升运动;云顶附近B1为负、PGA为正,这可能是因为空气弱的上升运动导致绝热冷却和长波辐射的冷却作用。与DC区域相比,RST区域内各项的强度比较弱,在~5 km高度以下,雨滴蒸发冷却作用是导致空气下沉运动的最重要的因子;5~12km高度,从DC区域卷出到RST区域的暖湿空气及凝华所释放的潜热是造成正的浮力作用(B10)的主要原因;云顶附近则与DC的情况类似。

关 键 词:梅雨锋暴雨  显式对流模拟  中尺度对流系统  空气垂直运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气象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