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48′N附近热液羽状流水化学参数异常和颗粒物成分特征
引用本文:蒋紫靖,韩喜球,王叶剑,邱中炎.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48′N附近热液羽状流水化学参数异常和颗粒物成分特征[J].海洋学研究,2017,35(4):34-43.
作者姓名:蒋紫靖  韩喜球  王叶剑  邱中炎
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2.国家海洋局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
基金项目: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项目资助(DY125-12-R-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91228101)
摘    要:2015年中国大洋33航次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6°48′N附近进行了热液异常探测,成功发现了大糦热液区。本文对该热液区附近采集的CTD水样开展了水化学与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在3 150~3 400 m水深范围内水体存在Cl、Br、Mg负异常以及DFe和DMn正异常。其中Cl、Br、Mg的浓度较研究区海水背景值分别亏损2.87%~5.27%、3.21%~4.53%和2.52%~3.82%,Cl和Br的亏损指示海底释放的热液流体曾经发生了相分离。根据Mg的亏损情况,可以估算热液羽状流中热液流体的贡献约3.90%。DFe和DMn的浓度峰值分别为127 nmol/L和29.0 nmol/L,均出现在水深3 150 m层位。颗粒物的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在2 900~3 400 m深度范围内存在热液成因的富铁氧化物(FeO占49.1%~95.2%),与海水样品中发现的高浓度DFe和DMn相印证。根据实测底层流流速与Fe(Ⅱ)扩散半径对研究区的Fe(Ⅱ)氧化半衰期进行了估算,得到大糦热液区Fe(Ⅱ)氧化半衰期为0.56~2.22 h。

关 键 词:卡尔斯伯格脊  大糦热液区  热液羽状流  海水化学异常  颗粒物成分  
收稿时间:2017-03-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