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构造格架和构造应力场分析

崔军文, 唐哲民. 塔里木盆地构造格架和构造应力场分析[J]. 岩石学报, 2011, 27(1): 231-242.
引用本文: 崔军文, 唐哲民. 塔里木盆地构造格架和构造应力场分析[J]. 岩石学报, 2011, 27(1): 231-242.
CUI JunWen, TANG ZheMin.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alysis[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1): 231-242.
Citation: CUI JunWen, TANG ZheMin.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alysis[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1): 231-242.

塔里木盆地构造格架和构造应力场分析

  • 基金项目:

    本文受中石化项目(YPH081110)和国土资源部项目(1212010818094)联合资助.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alysis

  • 以区域构造背景为基础,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构造格架是本文的主要宗旨。塔里木盆地中部存在一规模较大的近于E-W向的构造带,谓中塔里木构造带或中塔里木断裂带,平面上它大致和塔里木中央隆起带相对应,东延,和阿尔金造山复合体的一组规模较大的、近于直立的E-W向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相连,西延,插入西昆仑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在剖面上具有背冲式(断背状)断裂组合,其形成始于早古生代,强烈活动期在三叠纪后。断裂带具有逆冲、走滑和垂向挤出性质,是目前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含油带。中塔里木断裂带和塔中隆起带属于同一动力学系统中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在空间上是互为一体的,在早古生代为一强烈坳陷带,晚古生代以后逐渐转化为隆起带。大致位于北纬39°30'~40°的E-W向高正磁异常带,为一以基性麻粒岩为代表的结晶基底、基性岩墙和花岗质类岩石,并叠加晚元古-早古生代活动陆缘岩浆弧的大型东西向构造杂岩带。中塔里木断裂带(塔中隆起带)以南至塔南前陆盆地的塔南地区,以E-W向构造岩浆岩带上叠NEE向断裂构造(断隆和断凹)为基本特征,其断裂组合完全可以与南阿尔金断裂以南的南阿尔金地体的断裂组合相类比。中塔里木断裂带以北至塔北前陆盆地的塔北地区以长期坳陷为特征。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表现为西昆仑山体的北向逆冲推覆和山前带的强烈挤压及塔南前陆盆地的急剧沉降,而西天山-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则表现为由于塔里木地块向天山复合造山体的强烈北向俯冲导致的南天山的南向逆冲推覆和塔北(前陆盆地后的)隆起。塔里木盆地处于南北两侧向盆地挤压、东侧左旋走滑和西侧右旋走滑的复杂构造应力状态,塔里木盆地现今构造格局的形成基本上是上述4类不同性质的构造应力场对先存的E-W向构造经多次强烈改造、叠加的结果。
  • 加载中
  • [1]

    蔡东升,卢华复,贾东,吴世敏.1995. 南天山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地质论评,41(5):432-443

    [2]

    车自成,刘良,刘洪福,罗金海.1995.阿尔金山地区高压变质泥质岩石的发现及其产出环境.科学通报,40(14):1298-1390

    [3]

    陈文,孙枢,张彦,肖文交,王义天,王清利,姜立丰,杨俊涛.2005.新疆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研究.地质学报,79(6):790-804

    [4]

    陈宣华, Yin A, George EG, Eric SC, Marty G, Harrison TM,王小凤,杨农,刘健.2004. 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东段中生代南北向伸展作用.地质力学学报,10(3):193-211

    [5]

    陈正乐,白彦飞,陈柏林,王小凤,陈宣华,刘健.2003. 阿尔金山索尔库里北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地质通报,22(6):405-411

    [6]

    崔军文,唐哲民, 邓晋福, 岳永君,孟令顺,余钦范,李冀湘,赖绍聪,齐立,郭耕成, 卢德源,朱红等.1999. 阿尔金断裂系. 北京:地质出版社, 1-249

    [7]

    崔军文,张晓卫. 2006. 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 中国地质,133(2):256-267

    [8]

    崔军文,郭宪璞,丁孝忠,李朋武,张晓卫.2006. 西昆仑-塔里木盆地盆-山结合带的中、新生代变形构造及其动力学.地学前缘,13(4):103-118

    [9]

    崔可锐,施央申.1996.新疆中天山北缘韧性剪切带研究.中国区域地质,3:233-238

    [10]

    丁道桂, 汤良杰. 1996. 塔里木盆地形成与演化.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302

    [11]

    高俊,萧序常,汤耀庆,赵民,王军,吴汉泉.1993.天山库米什蓝片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中国区域地质,4:344-347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3a. 1 250000瓦石峡幅区域地质报告. 北京:地质出版社,1-278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3b. 1 250000阿尔金山幅区域地质报告. 北京:地质出版社,1-261

    [14]

    郭召杰,张志诚,贾承造,魏国齐. 2001.塔里木克拉通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中国科学(D辑),44:229-236

    [15]

    何碧竹,焦存礼,贾斌峰,汪功怀. 2009a.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地区奥陶纪岩溶作用及对油气储存的制约.地球学报,30(3):395-404

    [16]

    何碧竹,焦存礼,王生朗,邓国振,贾斌峰,汪功怀,何希鹏. 2009b.塔里木盆地塔中地上奥陶统近环带状台地边缘相带特征及勘探前景.地质学报,83(7):1039-1046

    [17]

    何国琦,李茂松,韩宝福.2001.中国西南天山及邻区大地构造研究.新疆地质,19(1):7-11

    [18]

    湖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003. 1 250000且末一级电站幅区域地质报告. 北京:地质出版社,1-207

    [19]

    贾承造. 2004a. 塔里木盆地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02

    [20]

    贾承造. 2004b.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特征与盆地.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29

    [21]

    李春昱,王荃,刘雪亚,汤耀庆.1982. 亚洲大地构造图说明书. 北京:地图出版社,1-49

    [22]

    李海兵,杨经绥,许志琴,吴才来,万渝生,史仁灯,Liou JG, Tapponnier P, Ireland TR.2001.阿尔金断裂带印支期走滑活动的地质年代学证据.科学通报,46(16):1333-1338

    [23]

    李锦轶,何国琦,徐新,李华芹,孙桂华,杨天南,高立明,朱志新.2006.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地质学报,80(1):148-168

    [24]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杨海军,韩剑发,李新生,董立胜.2008.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构造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地质科学,43(1):82-118

    [25]

    刘俊来,潘宏勋,葛肖虹,任收麦,刘永江,叶惠文.2001.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茫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地质学报,75(4):477-483

    [26]

    刘良,车自成,王焰,罗金海,陈丹玲.1999.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报,15(1):57-64

    [27]

    卢欣祥,孙延贵,张雪亭,肖庆辉,王晓霞,尉向东,谷德敏.2007.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塔塔楞环状花岗岩的SHRIMP年龄.地质学报,81(5):626-634

    [28]

    乔秀夫,李海兵,王思恩,郭宪璞,司家亮,宗文明.2008.新疆境内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早侏罗世走滑的古地震证据.地质学报,82(6):721-730

    [29]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1.青海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662

    [30]

    史仁灯,杨经绥,吴才来, Wooden J. 2004.北祁连玉石沟蛇绿岩形成于晚震旦世的SHRIMP年龄证据.地质学报,78(5):649-657

    [31]

    舒良树,卢华复,印东浩,马瑞士,夏飞,卢汉. 2001.新疆北部古生代大陆增生构造. 新疆地质,19(1):59-63

    [32]

    孙肇才.1993.碰撞山链与前陆盆地的演化. 见:孙肇才,张渝昌主编.中国油气盆地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60-86

    [33]

    汤耀庆,赵民.1991.中国天山板块构造演化.见:肖序常和汤耀庆主编.古中亚复合巨型缝合带南缘构造演化.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09-124

    [34]

    田在艺,张庆春.1997.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北京:地质出版社,1-260

    [35]

    王洪亮,徐学义,何世平,陈隽璐.2007. 中国天山及邻区地质图(1 1000000)说明书.地质出版社,1-46

    [36]

    王鸿祯.1985.中国古地理图集.北京:地图出版社

    [37]

    吴才来,杨经绥,姚尚志,曾令森,陈松永,李海兵,戚学祥,Wooden JL, Mazdab FK.2005.北阿尔金巴什考供盆地南缘花岗杂岩体特征及锆石SHRIMP定年.岩石学报,21(3):846-858

    [38]

    吴根耀,李曰俊,王国林,郑威,罗俊成,孟庆龙. 2006. 新疆西部巴楚地区晋宁期的洋岛火山岩. 现代地质, 20 (3) :361-369

    [39]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003. 1 250000苏吾什杰幅区域地质报告. 北京:地质出版社, 1-290

    [40]

    校培喜.2003.阿尔金山中段苏吾什杰岩体(群)地质特征.西北地质,36(3):14-23

    [4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841

    [42]

    许志琴,杨经绥,张建新,曾令森,姜枚.1999.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地质学报,73(3):193-205

    [43]

    许志琴, 杨经绥, 吴才来, 李海兵, 张建新, 戚学祥, 宋述光, 万渝生, 陈文, 邱海峻.2003.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地质学报,77(2):163-175

    [44]

    许志琴,戚学祥,刘福来,杨经绥,吴才来,曾令森,梁凤华. 2004. 西昆仑康西瓦加里东期孔兹岩系及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78(6):733-743

    [45]

    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张建新,曾令森,姜枚.2006.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脊高原隆生的深部驱动力.中国地质,33(2):221-238

    [46]

    杨经绥,史仁灯,吴才来,陈松永.2004.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蛇绿岩的厘定——罗迪尼亚大陆裂解的证据?地质通报,23(9-10):892-908

    [47]

    杨经绥,史仁灯,吴才来,苏德辰,陈松永,王希斌,Wooden J. 2008.阿尔金地区米兰红柳沟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和SHRIMP定年.岩石学报,24(7):1567-1584

    [48]

    袁学诚. 1996. 中国地球物理图集. 北京:地质出版社,1-200

    [49]

    张传林,杨淳,沈加林,王爱国,赵宇,董永观,郭昆一.2003.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地质论评,19(3):239-244

    [50]

    张建新,张泽明,许志琴,杨经绥.1999a.阿尔金构造带西段榴辉岩的Sm-Nd及U-Pb年龄——阿尔金构造带中加里东山根存在的证据.科学通报,44(10):1109-1112

    [51]

    张建新,张泽明,许志琴,杨经绥.1999b.阿尔金山西段孔兹岩系的发现及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初步研究.中国科学(D辑),29(4):298-305

    [52]

    左国朝,李茂松.1996.甘肃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岩石圈形成与演化.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120

    [53]

    左国朝,张作衡,王志良,刘敏,王龙生.2008.新疆西天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地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地质论评,54(6):748-76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254
  • PDF下载数:  730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0-10-01
修回日期:  2010-12-23
刊出日期:  2011-01-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