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宁太华变质杂岩区早元古代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蒋宗胜, 王国栋, 肖玲玲, 第五春荣, 卢俊生, 吴春明. 河南洛宁太华变质杂岩区早元古代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11, 27(12): 3701-3717.
引用本文: 蒋宗胜, 王国栋, 肖玲玲, 第五春荣, 卢俊生, 吴春明. 河南洛宁太华变质杂岩区早元古代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11, 27(12): 3701-3717.
JIANG ZongSheng, WANG GuoDong, XIAO LingLing, DIWU ChunRong, LU JunSheng, WU ChunMing. 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P-T-t path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Luoning metamorphic complex at the southern terminal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Henan Province[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12): 3701-3717.
Citation: JIANG ZongSheng, WANG GuoDong, XIAO LingLing, DIWU ChunRong, LU JunSheng, WU ChunMing. 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P-T-t path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Luoning metamorphic complex at the southern terminal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Henan Province[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12): 3701-3717.

河南洛宁太华变质杂岩区早元古代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25)和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

详细信息

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P-T-t path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Luoning metamorphic complex at the southern terminal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Henan Province

More Information
  • 太华变质杂岩广泛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总体呈SW-NE向展布。在河南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以TTG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变泥质片麻岩为主。斜长角闪片麻岩中可识别出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内部的包裹体矿物组合(Amp1+Pl1+Qtz),变质高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矿物组合(Grt2+Amp2+Pl2+Qtz),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白眼圈"状后成合晶组合(Amp3+Pl3+Qtz)。运用矿物温度计与压力计估算三个阶段的P-T条件分别为:进变质阶段约600~680℃/7.0~7.6kbar,变质高峰期为680~790℃/9.5~10.7kbar,退变质阶段为580~720℃/6.5~7.6kbar。变泥质片麻岩中保留了进变质阶段(M1)包裹体矿物组合(Bt1+Pl1+Qtz)和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Grt2+Bt2+Pl2+Qtz) 两个阶段。其中未发现后期退变质反应结构,石榴子石中也未发现成分环带。P-T条件估算结果分别为:M1阶段620~710℃/4.9~5.6kbar,M2阶段710~760℃/7.3~8.3kbar。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记录了顺时针的近等温降压型的P-T轨迹,可能经历了与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杂岩类似的变质演化过程,推测其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的拼合过程中。SIMS与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斜长角闪片麻岩记录了1938~1967Ma的变质事件,比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变质杂岩区所广泛记录的~1850Ma变质事件早了约100Ma,暗示中部造山带的拼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 加载中
  • [1]

    第五春荣. 2010. 华北克拉通南缘早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太华、登封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1-101

    [2]

    丁莲芳. 1996. 对豫西小秦岭太华群的重新认识.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8(4): 1-8

    [3]

    范宏瑞, 谢奕汉, 王英兰. 1992. 豫西熊耳山地区变质流体的性质与演化. 矿物学报, 12(4): 299-308

    [4]

    郭敬辉, 翟明国, 李永刚, 阎月华. 1998. 华北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及其构造意义:矿物化学和变质作用研究. 岩石学报, 14(4): 430-448

    [5]

    郭敬辉, 翟明国, 李永刚, 李江海. 1999. 恒山西段石榴子石角闪片麻岩和麻粒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及构造意义. 地质科学, 34(3): 311-325

    [6]

    李江海, 翟明国, 李永刚, 张毅刚. 1998. 冀北滦平-承德一带晚太古代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14(1): 34-41

    [7]

    刘福来, 沈其韩. 1999.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富铝片麻岩的退变结构及其变质反应性质. 岩石学报, 15(4): 505-517

    [8]

    刘树文. 1996. 阜平地区麻粒岩的P-T路径研究. 高校地质学报, 2(1): 75-84

    [9]

    马军, 王仁民. 1994. 石榴子石-辉石温度计、压力计综述及应用:密云(遵化)、宣化两地麻粒岩形成条件对比. 见:钱祥麟,王仁民主编. 华北北部麻粒岩相带地质演化. 北京: 地震出版社, 71-78

    [10]

    梅华林. 1994. 中条山早元古代变质岩石的PTt轨迹和构造演化. 地质论评, 40(1): 36-47

    [11]

    倪志耀, 王仁民, 童英, 杨淳, 戴潼谟. 2003. 河南洛宁太华岩群斜长角闪片麻岩的锆石207Pb/206Pb和角闪石40Ar/39Ar年龄. 地质论评, 49(4): 361-366

    [12]

    齐进英. 1991. 太古代太华群基性变质岩角闪石及其成因意义. 河北地质学院院报, 14(2): 144-157

    [13]

    孙勇. 1983. 河南鲁山太华群的麻粒岩相变质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1): 89-95

    [14]

    涂绍雄. 1996. 河南鲁山太华变质杂岩原岩建造及时代二分的新认识. 华南地质与矿产, 12(4): 22-31

    [15]

    王仁民, 陈珍珍, 陈飞. 1991. 恒山灰色片麻岩和高压麻粒岩及其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7(4): 119-131

    [16]

    王仁民, 钱青, 范天立. 1998. 华北古陆南缘高压麻粒岩的发现. 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568-572

    [17]

    王仁民, 倪志耀, 童英. 2002.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中国地质, 29(3): 281-285

    [18]

    吴春明, 肖玲玲, 赵国春, 郭敬辉. 2008. 河南鲁山太华变质杂岩角闪岩类变质作用初步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7(增刊): 181

    [19]

    伍家善, 耿元生, 沈其韩, 万渝生, 刘敦一, 宋彪. 1998. 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2-211

    [20]

    薛良伟, 原振雷, 张荫树, 强立志. 1995. 鲁山太华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地球化学, 24(增刊): 92-97

    [21]

    俞良军, 王凯怡, 王志洪, 李继亮, 方爱民. 2001. 五台山早元古代高压变质作用研究. 岩石学报, 17(2): 301-313

    [22]

    翟明国, 郭敬辉, 李永刚, 闫月华, 张雯华, 李江海. 1995. 华北太古宙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含义. 科学通报, 40(17): 1590-1594

    [23]

    翟明国. 2004. 华北克拉通2.1~1.7Ga 地质事件群的分解和构造意义探讨. 岩石学报, 20(6): 1343-1354

    [24]

    张福勤, 刘建忠, 欧阳自远. 1998. 华北克拉通基底绿岩的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41(增刊): 99-107

    [25]

    张宗清, 黎世美. 1998. 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地区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的Sm-Nd, Rb-Sr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见: 程裕淇主编. 华北地台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论文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23-132

    [26]

    赵国春. 2009. 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构造单元变质作用演化及其若干问题讨论. 岩石学报, 25(8): 1772-179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009
  • PDF下载数:  598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1-04-30
修回日期:  2011-10-20
刊出日期:  2011-12-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