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不混溶性和流体包裹体

卢焕章. 流体不混溶性和流体包裹体[J]. 岩石学报, 2011, 27(5): 1253-1261.
引用本文: 卢焕章. 流体不混溶性和流体包裹体[J]. 岩石学报, 2011, 27(5): 1253-1261.
LU HuanZhang. Fluids immiscibility and fluid inclusions.[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5): 1253-1261.
Citation: LU HuanZhang. Fluids immiscibility and fluid inclusions.[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5): 1253-1261.

流体不混溶性和流体包裹体

Fluids immiscibility and fluid inclusions.

  • 大多数流体包裹体是捕获于均匀体系,但有一部分包裹体捕获自非均匀体系(不混溶体系)。在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混溶的过程,这包括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之间,岩浆与热液,岩浆与CO2,盐水溶液与CO2等。液体的不混溶性对于成矿作用十分重要,这方面有3个典型的例子,第一个是金矿的成矿作用与NaCl-H2O-CO2体系流体的不混溶有着重大的关系;第二个例子是斑岩铜矿;第三个例子是伟晶岩,发现在伟晶岩演化和成矿作用中存在着岩浆和热液的不混溶作用。实际上不混溶的大部分证据是从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中获得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确定哪些包裹体是从不混溶过程中捕获的。这种捕获于不混溶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怎么来确定他的Th和成分。这种捕获于不混溶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怎么与"卡脖子""拉伸作用"中捕获的包裹体和捕获自均匀体系的流体包裹体相区分。
  • 加载中
  • [1]

    池国祥, 卢焕章. 1991. 液体相分离的深度(压力)温度场特征及其对热液矿床定位的意义. 矿物学报,11(4):355-362

    [2]

    池国祥,卢焕章. 2008. 流体包裹体组合对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及数据表达方法. 岩石学报,24(9):1945-1953

    [3]

    丁俊英, 倪培. 2007. NaCl-CaCl2-H2O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及其冷冻后的熔融行为研究. 岩石学报, 23(9): 2039-2044

    [4]

    胡芳芳, 范宏瑞, 沈昆, 翟明国, 金成伟, 陈绪松. 2005. 胶东乳山脉状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 岩石学报, 21(5):1329-1338

    [5]

    卢焕章. 1990. 流体熔融包裹体. 地球化学, (3):225-229

    [6]

    卢焕章. 1991. 从包裹体研究探索太古代一些金矿的成矿机理. 矿物学报, 11(4):289-297

    [7]

    卢焕章,王中刚,李院生. 1996. 岩浆流体过渡和阿尔泰三号伟晶岩脉之成因. 矿物学报, 16(1):1-7

    [8]

    卢焕章, Guha J, 方根宝. 1999. 山东玲珑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 地球化学, (5):240-245

    [9]

    卢焕章. 2000. 高盐度,高温,和高成矿金属的岩浆成矿流体——以格拉斯伯格Cu-Au矿为例.岩石学报,16(4):465-472

    [10]

    卢焕章, 范宏瑞,倪培, 欧光习,沈昆,张文淮. 2004. 流体包裹体. 北京:科学出版社,1-487

    [11]

    卢焕章. 2008a. 地幔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岩石学报,24(9):1954-1960

    [12]

    卢焕章. 2008b. CO2流体与金矿化: 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地球化学, (4):321-32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089
  • PDF下载数:  895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0-11-10
修回日期:  2011-03-10
刊出日期:  2011-05-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