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佘宏全, 李进文, 向安平, 关继东, 杨郧城, 张德全, 谭刚, 张斌. 2012.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岩石学报, 28(2): 571-594.
引用本文: 佘宏全, 李进文, 向安平, 关继东, 杨郧城, 张德全, 谭刚, 张斌. 2012.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岩石学报, 28(2): 571-594.
SHE HongQuan, LI JinWen, XIANG AnPing, GUAN JiDong, YANG YunCheng, ZHANG DeQuan, TAN Gang, ZHANG Bin. 2012. U-Pb ages of the zircons from primary rocks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geotectonic evolution.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8(2): 571-594.
Citation: SHE HongQuan, LI JinWen, XIANG AnPing, GUAN JiDong, YANG YunCheng, ZHANG DeQuan, TAN Gang, ZHANG Bin. 2012. U-Pb ages of the zircons from primary rocks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geotectonic evolution.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8(2): 571-594.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

  • 基金项目:

    本文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1A10)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992)联合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佘宏全,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从事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研究,E-mail: hongquanshe@sohu.com

  • 中图分类号: P597.3

U-Pb ages of the zircons from primary rocks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geotectonic evolution

  • 作者认为单个锆石的同位素年龄记录了所在区域单次构造、岩浆或变质事件活动的时间,不同来源的大量原岩单颗粒锆石的测年数据则可以反映研究区总体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北段自测和收集的123件原岩样品的2636个锆石U-Pb测年点的同位素年龄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的锆石年龄数据总体上出现840~780Ma, 530~440Ma, 330~280Ma, 240~190Ma,180~160Ma和150~120Ma等多个明显高峰值区间和>840Ma, 770~540Ma和440~400Ma三个相对数据较少的空白地段,且岩浆结晶锆石、变质锆石、继承性锆石等不同成因类型的锆石的年龄统计分布有良好的对应性。年龄数据的高峰值区间与该地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主要板块或微板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吻合;而年龄空白区间则与主要的洋底扩张、被动陆缘时代相吻合。研究说明大量原岩锆石的测年数据与河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一样,可以用于研究物源区的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历史。综合大兴安岭中北段大量单颗粒锆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组合和构造特征研究,说明该地区经历了古元古代基底形成、新元古代陆壳生长、新元古代末期板块裂解,古生代期间古陆块间的俯冲、拉张、拼贴碰撞,早中生代碰撞造山、晚中生代造山后伸展垮塌、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同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代时期(晚三叠世)即已碰撞造山,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额尔古纳地区发育大量与碰撞有关的花岗岩、混合岩及碰撞后伸展跨塌有关的构造和岩石产物(盆岭构造、滑脱构造、变质核杂岩、陆相双峰式火山岩和多金属成矿等),这对于重新认识研究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依据。

  • 加载中
  • 图 1 

    大兴安岭中北段地质及U-Pb测年样品位置图(地质图底图据苗来成等,2007修改)

    Figure 1. 

    The geological map of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 and the location of samples for U-Pb dating(modified after Miao et al.,2007)

    图 2 

    大兴安岭中北段岩石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分布直方图以10Ma间隔统计

    Figure 2. 

    Histogram for the zircon ages from primary cocks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图 3 

    大兴安岭中北段主要岩石测年锆石分类分布直方图

    Figure 3. 

    Age histogram for different types of zircons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Mountain

    图 4 

    大兴安岭原岩锆石与河流碎屑锆石测年结果分布对比图

    Figure 4. 

    Histogram comparation for the zircon ages between primary rocks and river detrita

    图 5 

    大兴安岭前寒武纪锆石U-Pb测年数据分类分布直方图30Ma间隔统计

    Figure 5. 

    Histogram for zircons formed in precambiran epoch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图 6 

    大兴安岭古生代锆石U-Pb测年结果数据分布直方图5Ma间隔统计

    Figure 6. 

    Histogram for zircons formed in Palaeozoic epoch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图 7 

    大兴安岭中生代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分布直方图5Ma间隔统计

    Figure 7. 

    Histogram for zircons formed in Mesoozoic epoch in middle-northern Daxinganling

    图 8 

    蒙古-鄂霍茨克洋缝合带主要变质核杂岩和火成岩分布简图

    Figure 8. 

    Mongol-Okhostsk orogeny and distribution related magmatic rocks and metamosphosed core complex

  •  

    陈志广.2010. 中国东北德尔布干成矿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邓晋福,赵海玲,赖绍聪,刘厚祥,罗照华. 1994. 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陆内俯冲作用. 地球科学,19(2): 139-147

     

    邓晋福, 莫宣学, 罗照华, 赵海玲, 赵国春, 曹永清,于学政. 1999. 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地学前缘,6(2): 259-270

     

    邓晋福,肖庆辉,苏尚国等. 2007. 火成岩组合与构造环境:讨论. 高校地质学报,13(3): 1-12

     

    葛文春, 吴福元, 周长勇,Abde AAl. 2005.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 科学通报, 50: 1239-1247

     

    葛文春, 隋振民, 吴福元, 张吉衡, 徐学纯,程瑞玉. 2007a.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23: 423-440

     

    葛文春, 吴福元, 周长勇,张吉衡. 2007b.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科学通报, 20: 2407-2417

     

    顾德林, 苏尚国,游振东. 1996. 中国蓝片岩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意义 . 中国区域地质, 4: 344-252

     

    郭进京, 张国伟, 陆松年,赵风清. 1999. 中国新元古代大陆拼合与Rodinia超大陆.高校地质学报, 5(2): 148-156

     

    黑龙江地质矿产局. 1993. 黑龙江区域地质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侯增谦,王二七,莫宣学,丁林,畔桂堂,张中杰等.2008.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北京:地质出版社

     

    黄汲清, 任纪舜, 姜春发等. 1977.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地质学报, 51(2): 117-135

     

    李春昱, 王荃, 张之孟,刘雪亚. 1980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11-20

     

    李春昱, 王荃, 刘雪亚,汤耀庆. 1984. 亚洲大地构造的演化.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3): 3-11

     

    李明.2010. 中国东北现代河流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大陆生长与演化.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李思田, 杨士恭, 吴冲龙, 黄家福, 程守田, 夏文臣,赵根榕. 1987.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 中国科学(B辑), 21(2): 185-195

     

    罗毅, 王正邦,周德安. 1997. 额尔古纳超大型火山热液型铀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1): 1-10

     

    苗来成, 范蔚茗,张福勤,刘敦一,简平,施光海,陶华,石玉若. 2003. 小兴安岭西北部新开岭-科洛杂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科学通报, 48(22): 2315-2323

     

    苗来成, 刘敦一, 张福勤, 范蔚茗, 石玉若,颉颃强. 2007. 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新林地区兴华渡口群和扎兰屯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 科学通报, 52: 591-6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1.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任纪舜, 陈廷愚, 牛宝贵等. 1990.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05

     

    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 1999. 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 地学前缘,6(4):339-346

     

    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韩庆军. 2007. 大兴安岭的隆起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北京:地质出版社

     

    佘宏全,梁玉伟,李进文,关继东,张德全等.2011. 内蒙古莫尔道嘎地区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1(6):1831-1864

     

    隋振民,葛文春,吴福元,徐学纯,王清海. 2006. 大兴安岭东北部哈拉巴奇花岗岩体锆石U-Pb 年龄及其成因. 世界地质,25(3): 229-236

     

    孙德有, 吴福元, 李惠民,林强. 2000. 小兴安岭西北部造山后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与索伦山-贺根山-扎责特碰撞拼合带东延的关系. 科学通报, 45(20): 2217-2222

     

    孙德有,吴福元,高山. 2004.小兴安岭东部清水岩体的错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 地球学报,25(2): 213-218

     

    孙德有, 吴福元, 高山,路孝平.2005. 吉林中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对吉黑东部构造格局的制约. 地学前缘, 12(2):263-275

     

    孙广瑞, 李仰春,张昱. 2001.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 地质与资源, 11(3): 129-139

     

    吴福元, 孙德有,林强. 1999.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岩石学报, 15: 181-189

     

    吴福元, 黄宝春, 叶凯,方爱民. 2008.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垮塌与高原隆升. 岩石学报20(1): 1-30

     

    武广, 孙丰月, 赵财胜, 李之彤, 赵爱琳, 庞庆帮,李广远. 2005.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科学通报,50(20): 2278-2288

     

    武广.2006. 大兴安岭北部区域成矿背景与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吉林大学

     

    吴元保,郑永飞.2004.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科学通报, 49(16): 1589-1604

     

    徐备,Charvet J,张福勤. 2001. 内蒙古北部苏尼特左旗蓝片岩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 地质科学, 36(4) : 424-434

     

    徐志刚.1997. 大兴安岭及其邻区构造演化及控矿作用. 见:赵一鸣,张德全等主编.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远景评价. 北京:地震出版社, 1-21

     

    阎鸿铨, 胡绍康, 叶茂,向伟东. 1998.中、俄、蒙边境成矿密集区与超大型矿床. 中国科学 (D辑), 28 (S2): 43-48

     

    张彦龙, 葛文春, 柳小明,张吉衡. 2008. 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8(2): 177-186

     

    张彦龙,葛文春, 高研, 陈井胜,赵磊.2010. 龙镇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岩石学报, 26(4):1059-1073

     

    张昱.2008. 黑龙江省东部早中生代火成岩构造组合及其大地构造演化.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赵海滨,韩振哲,刘旭光. 2005. 大兴安岭阿龙山地区花岗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与超大陆.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8(4):313-316

     

    赵海滨,莫宣学,徐受民, 李尚林,马伯永. 2007.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 地质科学, 42( 1): 176-188

     

    赵一鸣,张德全,徐志刚等. 1997. 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远景评价. 北京:地震出版社

     

    赵忠华,孙德有,苟军,任云生,付长亮,张学元,王晰,柳小明. 2011. 满洲里南部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41(6): 1865-1880

     

    钟大赉, 丁林. 1996.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中国科学(D辑), 29(4): 289-295

     

    钟玉芳, 马昌前,佘振兵. 2006.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研究综述. 地质科技情报, 25(1): 27-35

  • 加载中

(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728
  • PDF下载数:  961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1-10-01
修回日期:  2012-01-10
刊出日期:  2012-02-0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