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吴福元 孙德有.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J]. 岩石学报, 1999, 15(2): 181-189.
引用本文: 吴福元 孙德有.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J]. 岩石学报, 1999, 15(2): 181-189.
Wu Fuyuan,Sun Deyou and Lin Qiang.1999.. Petrogenesis of the Phanerozoic granites and crustal growth in Northeast China.[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999, 15(2): 181-189.
Citation: Wu Fuyuan,Sun Deyou and Lin Qiang.1999.. Petrogenesis of the Phanerozoic granites and crustal growth in Northeast China.[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999, 15(2): 181-189.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博士点基金

Petrogenesis of the Phanerozoic granites and crustal growth in Northeast China.

  •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极为发育,特别是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岩体分布面积巨大,可称之为巨型花岗岩省。其主要的成因类型是I-分异型和A-型,而S-型花岗岩极为少见。区域地质分析表明,这些花岗岩的主体是在古亚洲域洋壳消失后形成的,其成因与由大量板块俯冲而导致的区域深部热异常或地幔柱有关。从地球化学特点上看,这些花岗岩主要表现为低的初始锶(ISr≈0.705)和高初始钕(εNd(t)>0,显示其形成与地幔关系密切。对其年轻的钕模式年龄(tDM<1000Ma)的分析表明,地质历史上的新元古代-显生宙也是地壳增生的重要时期;同时,垂向增生也是地壳生长的重要机制。
  • 加载中
  • [1]

    赵春荆.吉黑东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2]

    王德滋 赵广涛.中国东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的构造制约[J].高校地质学报,1995,1(2):13-21,.

    [3]

    张理刚 王可法 等.东亚岩石圈块体地质[M].科学出版社,1995.174-187.

    [4]

    韩宝幅 洪大卫.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活动与陆壳纵向生长[J].地质论评,1998,44(4):396-404,.

    [5]

    吴福元 叶茂.中国满州里—缓芬河地学断面域的地球动力学模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5):535-539,.

    [6]

    吴福元 江博明.中国北方造山带造山后花岗岩的同位素特点与地壳生长意义[J].科学通报,1997,42(20):2188-2192,.

    [7]

    邵济安 张履桥.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的构造热演化[J].中国科学:D辑,1998,28(3):193-200,.

    [8]

    王一先 赵振华.巴尔哲超大型稀土铌铍锆矿床地球化学和成因[J].地球化学,1997,26(1):24-35,.

    [9]

    李培忠 于津生.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269-286.

    [10]

    方文昌.吉林省花岗岩类及成矿作用[M].长春市: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71.

    [11]

    姚玉鹏.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GP420项目“显生宙大陆增生:东-中亚地区的证据”简介[J].科学通报,1997,42:1119-1120.

    [12]

    岳永君.大兴安岭南段朝阳沟-新林镇-带印支期花岗岩的确认及其基本地质特征[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4(29):67-78.

    [13]

    张保成.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花岗岩[J].岩石学报,1988(3):88-93.

    [14]

    张德全.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12(1):1-11,.

    [15]

    黑龙江地矿局.黑龙江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734.

    [16]

    李之彤 赵春荆.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花岗岩带的形成和演化.中国北方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66-75.

    [17]

    李之彤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东北北部三叠纪A型花岗岩和初步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集刊(第一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96-108.

    [18]

    秦克章 田中宙吏.满洲里地区印支期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代学证据[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8,17(3):235-240,.

    [19]

    邵济安 牟保磊 等.华北北部在古亚洲域与太平洋域构造叠加过程中的地质作用[J].中国科学:D辑,1997,27:390-394.

    [20]

    石新增 李树田.吉林省北部A型花岗岩的初步认识[J].吉林地质,1995,14(2):64-70,.

    [21]

    王玉净 樊志勇.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蛇绿岩带中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古生物学报,1997,36(1):58-69,.

    [22]

    吴福元 林强.张广才岭新华屯岩体的形成时代与成因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8,17(3):226-234,.

    [23]

    彭玉鲸 王占福.吉林省中部A型花岗岩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吉林地质,1995,14(3):31-44,.

    [24]

    韩宝福,地质论评,1998年,44卷,396页

    [25]

    秦克章,岩石矿物学杂志,1998年,17卷,235页

    [26]

    吴福元,岩石矿物学杂志,1998年,17卷,226页

    [27]

    邵济安,中国科学.D,1998年,28卷,193页

    [28]

    Wilde S A,Proc 30th Int Geol Congress,1997年,59页

    [29]

    王玉净,古生物学报,1997年,36卷,58页

    [30]

    吴福元,科学通报,1997年,42卷,2188页

    [31]

    姚玉鹏,科学通报,1997年,42卷,1119页

    [32]

    邵济安,中国科学.D,1997年,27卷,390页

    [33]

    赵春荆,吉黑东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1996年

    [34]

    吴福元,地球科学,1995年,20卷,535页

    [35]

    张理刚,东亚岩石圈块体地质.上地幔、基底和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1995年

    [36]

    岳永君,地球学报,1994年,15卷,67页

    [37]

    李培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1994年,269页

    [38]

    张德全,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年,12卷,1页

    [39]

    黑龙江地矿局,黑龙江区域地质志,1993年

    [40]

    李之彤,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92年,96页

    [41]

    方文昌,吉林省花岗岩类及成矿作用,1992年

    [42]

    李之彤,中国北方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会议论文集,1991年,66页

    [43]

    Tang K D,Tectonics,1990年,9卷,249页

    [44]

    张保成,岩石学报,1988年,3期,88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314
  • PDF下载数:  1087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99-05-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