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下地壳物质与花岗岩成因探索

徐夕生 ORei.,SY. 中国东南部下地壳物质与花岗岩成因探索[J]. 岩石学报, 1999, 15(2): 217-223.
引用本文: 徐夕生 ORei.,SY. 中国东南部下地壳物质与花岗岩成因探索[J]. 岩石学报, 1999, 15(2): 217-223.
Xu Xisheng,Zhou Xinmin,O''Reilly S.Y.and Tang Hongfeng. 1999.. Exploration for the lower crustal materials and granite genesis in southeast China.[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999, 15(2): 217-223.
Citation: Xu Xisheng,Zhou Xinmin,O''Reilly S.Y.and Tang Hongfeng. 1999.. Exploration for the lower crustal materials and granite genesis in southeast China.[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999, 15(2): 217-223.

中国东南部下地壳物质与花岗岩成因探索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

Exploration for the lower crustal materials and granite genesis in southeast China.

  • 在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中陆续找到了来自下地壳的辉长岩质麻粒岩/辉长岩深源捕掳体。本文着重研究了沿海地区广东麒麟新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辉长岩质麻粒岩捕掳体,并与内陆湖南道县早中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辉长岩、花岗片麻岩捕掳体作了比较。研究表明,辉长岩质麻粒岩是底侵作用形成的基性岩浆底垫于下地壳,并经变质作用的产物。底侵作用是重要的壳-幔作用过程,也是中国东南大陆边缘陆壳演化的重要过程。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底侵作用物质在地壳底部的结晶年龄约为112.3±17.8Ma,属晚中生代时期。此外,底侵作用在不同大地构造域的发育程度是不一致的,底侵作用发育强弱的标志是基性火山岩是否发育、壳幔型花岗岩是否广泛产出
  • 加载中
  • [1]

    李继亮.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5-64.

    [2]

    谢国刚 李均辉.庐山前震旦纪岩石中锆石U-Pb法定年与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学,1997,32(1):110-115.

    [3]

    廖其林 王振明.福州-泉州-汕头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炸地震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8,31(3):270-281.

    [4]

    郭锋 林源贤.湖南道县辉长岩包体的年代学研究及成因探讨[J].科学通报,1997,42(15):1661-1664,.

    [5]

    谢国刚 李武显.庐山前震旦纪岩石中锆石U—0b法定年与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学,1997,32(1):110-115,.

    [6]

    甘晓春 李惠民.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5,14(1):1-8,.

    [7]

    袁忠信 张宗清.闽北麻源群Sm—Nd,Rb—Sr同位素年龄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10(2):127-132,.

    [8]

    王德滋 周全城 等.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中的岩浆混合及壳幔作用证据[J].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4,6(4):317-325.

    [9]

    曹荣龙 朱寿华.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的产出及其地球内部构造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1983,26(2):158-166.

    [10]

    冯锐.中国地壳厚度及上地幔密度分布(三维重力反演结果)[J].地震学报,1985,7(2):143-157.

    [11]

    郭锋 范蔚铭 等.湘南道县辉长岩包体的年代学研究及成因探讨[J].科学通报,1997,42(15):1661-1663.

    [12]

    胡长霄.广东玄武质火山岩中超基性岩地质特征[J].地球化学,1977(2):136-145.

    [13]

    钱祥麟.早前寒武纪大陆地壳的性质与构造演化问题[J].岩石学报,1996,12(2):169-178,.

    [14]

    徐夕生 周新民.广东麒麟玄武质角砾岩筒中岩石包体的研究[J].岩石学报,1995,11(4):441-448.

    [15]

    袁忠信 吴良士 等.闽北麻源群Sm-Nd、Rb-Sr内位素年龄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10(2):127-131.

    [16]

    翟明国 郭敬辉 等.太古宙克拉通型下地壳剖面:华北怀安丰镇尚义的麻粒岩角闪岩系[J].岩石学报,1996,12(2):222-238.

    [17]

    张儒瑗 从柏林.中国东南部从捕虏体推导的地温和上地幔组成[J].岩石学报,1985,1(4):34-49.

    [18]

    赵海玲.广东普宁麒麟辉石岩幔源包体的岩石学特征[J].岩石学报,1985,1(1):23-33.

    [19]

    张儒瑗 从柏林 等.中国东南部新生代火山岩系及其超镁铁质岩包体.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深源包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49-475.

    [20]

    周新华 朱炳泉.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同位素体系和幔化学区划.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366-391.

    [21]

    周旬若 吴克隆.漳州I-A-型花岗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2]

    徐夕生 周新民.广东麒麟新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岩石包体的研究[J].岩石学报,1995,11(4):441-448,.

    [23]

    Xu Xisheng,Lithos,1999年,46卷,299页

    [24]

    Yu Jinhai,Chin Sci Bull,1998年,43卷,2013页

    [25]

    Dong Chuanwan,Chin Sci Bull,1997年,42卷,5期,495页

    [26]

    Xu Xisheng,Lithos,1996年,38卷,41页

    [27]

    翟明国,岩石学报,1996年,12卷,2期,224页

    [28]

    王德滋,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6卷,4期,317页

    [29]

    周--若,漳州I型A型花岗岩,1994年

    [30]

    Lee Chiyu,J Geol Soc China,1993年,36卷,4期,351页

    [31]

    周新华,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1992年,366页

    [32]

    李继亮,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1992年,315页

    [33]

    廖其林,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31卷,3期,270页

    [34]

    Ma Xinyuan,Lithospheric Dynamics Map of China and Adjacent Seas(1:4,000,000)and Explanatory Notes,1987年

    [35]

    张儒瑗,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深源岩石包体,1987年,349页

    [36]

    冯锐,地震学报,1985年,7卷,2期,143页

    [37]

    张儒瑗,岩石学报,1985年,1卷,4期,34页

    [38]

    赵海玲,岩石学报,1985年,1卷,1期,23页

    [39]

    曹荣龙,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26卷,2期,158页

    [40]

    胡长霄,地球化学,1977年,26卷,2期,136页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394
  • PDF下载数:  564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刊出日期:  1999-05-3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