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三叠世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作用: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

王保弟, 王立全, 强巴扎西, 曾庆高, 张万平, 王冬兵, 程万华. 早三叠世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作用: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J]. 岩石学报, 2011, 27(9): 2752-2762.
引用本文: 王保弟, 王立全, 强巴扎西, 曾庆高, 张万平, 王冬兵, 程万华. 早三叠世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作用: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J]. 岩石学报, 2011, 27(9): 2752-2762.
WANG BaoDi, WANG LiQuan, QIANGBA ZhaXi, ZENG QingGao, ZHANG WanPing, WANG DongBing, CHENG WanHua. Early Triassic collision of northern Lancangjiang suture: Geo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Hf isotope evidences from the granitic gneiss in Leiwuqi area, East Tibet[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9): 2752-2762.
Citation: WANG BaoDi, WANG LiQuan, QIANGBA ZhaXi, ZENG QingGao, ZHANG WanPing, WANG DongBing, CHENG WanHua. Early Triassic collision of northern Lancangjiang suture: Geo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Hf isotope evidences from the granitic gneiss in Leiwuqi area, East Tibet[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9): 2752-2762.

早三叠世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作用: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

  •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9CB42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3033、40872055)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1259、1212011085119)联合资助.

Early Triassic collision of northern Lancangjiang suture: Geo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Hf isotope evidences from the granitic gneiss in Leiwuqi area, East Tibet

  •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其Cameca锆石U-Pb年龄为246.3±0.8Ma,表明该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早三叠世。该套变质侵入体具高SiO2(68.21%~74.82%)、富K2O(K2O/Na2O>1)和低P2O5(εHf(t)值(-1.3~+3.7)和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0~1.4Ga),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乌齐变质侵入体很可能形成于澜沧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洋盆闭合后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幔源岩浆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与之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为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暗示澜沧江结合带在早三叠世存在岩浆增生事件,藏东类乌齐地区在246Ma之前己进入陆-陆碰撞时期。
  • 加载中
  • [1]

    鲍佩声, 肖序常, 王军等. 1999. 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地质学报, 73(4): 302-314

    [2]

    邓万明, 郑锡澜,松本征夫. 1996.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 岩石矿物学杂志, 15(4): 289-298

    [3]

    邓万明. 1999.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板内火山岩. 北京: 地质出版社

    [4]

    和钟铧, 王天武, 李才等.2000. 对藏北羌塘地块阿木岗群的新认识.世界地质, 19(1): 1-7

    [5]

    黄会清, 李献华, 李武显等. 2008. 南岭大东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成因——SHRIMP锆石U-Pb年龄、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 高校地质学报, 14(3): 317-333

    [6]

    李才. 1987.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纪冈瓦纳北界.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7(2): 155-166

    [7]

    李才, 程立人, 胡克等. 1995. 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15

    [8]

    李才, 翟庆国, 董永胜等. 2006.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科学通报, 51(1): 70-74

    [9]

    李才, 翟庆国, 陈文等. 2007.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的年代学证据——来自果干加年山蛇绿岩与流纹岩Ar-Ar和SHRIMP年龄制约. 岩石学报, 23(5): 911-918

    [10]

    李才. 2008.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 地质论评, 54(1): 105-119

    [11]

    李才, 谢尧武, 董永胜等. 2009. 藏东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时代讨论及初步认识. 地质通报, 28(9): 1178-1180

    [12]

    刘池洋,王成善. 2001. 藏北羌塘盆地查桑地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中国科学(D辑), 31(B12): 14-19

    [13]

    潘桂棠, 丁俊, 姚东生等. 2004.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0000).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14]

    潘桂棠, 王立全, 丁俊等. 2011.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0000) (新编). 出版中

    [15]

    祁生胜, 王毅智, 何世豪等. 2009. 唐古拉地区尕羊晚三叠世碰撞性花岗岩的确定和构造意义. 西北地质, 42(3):26-35

    [16]

    王剑, 汪正江, 陈文西等. 2007.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的新证据. 地质通报, 26(4): 404-409

    [17]

    王毅智, 祁生胜, 安守文等. 2007. 青海南部杂多地区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的特征及Ar-Ar定年. 地质通报, 26(6): 668-674

    [18]

    吴福元, 李献华, 郑永飞等. 2007.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岩石学报, 23(2): 185-220

    [19]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3. 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

    翟庆国, 李才, 程立人等. 2004. 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地质通报, 23(12): 1228-1230

    [21]

    翟庆国, 李才,黄小鹏. 2006. 西藏羌塘中部角木日地区二叠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地质通报, 25(12): 1419-1427

    [22]

    朱弟成, 莫宣学, 王立全等. 2009. 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 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 同位素约束. 中国科学(D辑), 39(7):833-84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69
  • PDF下载数:  500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1-04-10
修回日期:  2011-07-07
刊出日期:  2011-09-30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