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中段德钦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张万平, 王立全, 王保弟, 王冬兵, 戴婕, 刘伟. 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中段德钦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 岩石学报, 2011, 27(9): 2577-2590.
引用本文: 张万平, 王立全, 王保弟, 王冬兵, 戴婕, 刘伟. 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中段德钦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 岩石学报, 2011, 27(9): 2577-2590.
ZHANG WanPing, WANG LiQuan, WANG BaoDi, WANG DongBing, DAI Jie, LIU Wei. 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Deqin granodiorite body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Jiangda-Weixi arc[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9): 2577-2590.
Citation: ZHANG WanPing, WANG LiQuan, WANG BaoDi, WANG DongBing, DAI Jie, LIU Wei. 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Deqin granodiorite body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Jiangda-Weixi arc[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9): 2577-2590.

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中段德钦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009CB4210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3033、40872055)联合资助.

详细信息

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Deqin granodiorite body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Jiangda-Weixi arc

More Information
  • 本文对江达-维西火山岩浆弧德钦岩体的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及其镁铁质微粒包体(MME)——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研究。二者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4.6±1.8Ma和253.5±1.6Ma,二者形成时代一致。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富K2O和Na2O,且K2O>Na2O,富Al2O3,A/CNK平均为0.96;闪长岩富K2O和Na2O,但K2O2O,富Al2O3和MgO,A/CNK平均为0.72;花岗闪长岩的稀土总量低于闪长岩,二者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配分曲线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二者均具有相对较高的Mg#(58.8~65.8),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Cr、Ni含量(花岗闪长岩平均值分别为115×10-6和31.6×10-6,闪长岩平均值分别为398×10-6和98.2×10-6;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176Hf/177Hf的平均值分别为0.282383和0.282287,二者εHf(t)平均值分别为-8.3和-11.8,反映了二者属于I型花岗岩,可能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一致显示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伴有不同比例的地幔物质加入,形成于弧陆碰撞-后碰撞的构造背景,暗示金沙江结合带在~255Ma已经进入了弧陆碰撞-后碰撞的地质时期。
  • 加载中
  • [1]

    陈文, 张彦, 陈克龙等. 2005. 青海玉树哈秀岩体成因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 岩石矿物学杂志,24(5): 393-396

    [2]

    高睿, 肖龙, 何琦等. 2010. 滇西维西-德钦一带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地球科学, 35(2):187-200

    [3]

    简平, 刘敦一, 孙晓猛. 2003. 滇西北白马雪山和鲁甸花岗岩基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学报,24 (4): 337-342

    [4]

    李昌年, 2002. 岩浆混合作用及其研究评述. 地质科技情报, 21(4):49-54

    [5]

    李定谋, 王立全, 须同瑞等. 2002. 金沙江构造带铜金矿成矿与找矿.北京:地质出版社,8-28

    [6]

    李献华,梁细荣,韦刚健等.2003.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LAM-MC-ICP-MS精确测定.地球化学,32(1):86-90

    [7]

    莫宣学, 邓晋福, 董方浏等. 2001. 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 高校地质学报, 7(2):121-138

    [8]

    潘桂棠, 丁俊, 姚东生等. 2004.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0000).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9]

    潘桂棠, 王立全, 丁俊等. 2010.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1:1500000).新版.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

    [10]

    孙金凤, 杨进辉. 2009.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与克拉通破坏.地球科学, 34(1):137-147

    [11]

    谭俊, 魏俊浩, 李水如等. 2008. 广西昆仑关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地球科学,33(6):743-754

    [12]

    王保弟, 王立全, 王冬兵等. 2011. 三江上叠裂谷盆地人支雪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定年与地质意义.岩石矿物学杂志,30(1): 25-33

    [13]

    王德滋,舒良树.2007. 花岗岩构造岩浆组合. 高校地质学报, 13(3):362-370

    [14]

    王立全, 潘桂棠, 李定谋等. 1999. 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地史演化. 地质学报,73(3): 206-218

    [15]

    王立全, 侯增谦, 莫宣学等. 2002a. 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火山成因块状硫代物矿床的重要成矿环境. 地质学报,76(4): 541-556

    [16]

    王立全, 李定谋, 管士平等. 2002b. 云南德钦鲁春-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龄值.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2(1): 65-71

    [17]

    王涛. 2000.花岗岩混合成因研究及大陆动力学意义.岩石学报, 16(2):161-168

    [18]

    吴福元,李献华,郑永飞等.2007.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岩石学报,23(2):185-220

    [19]

    肖庆辉,邓晋福,马大铨等. 2002.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20]

    袁洪林,高山,罗彦等.2007. Lu-Hf年代学研究——以大别榴辉岩为例.岩石学报,23(2):233-239

    [21]

    张旗,王元龙, 金惟俊等. 2008.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地质通报, 27(1):1-1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13
  • PDF下载数:  5179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收稿日期:  2011-04-10
修回日期:  2011-07-08
刊出日期:  2011-09-30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