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柴达木盆地东部36~18ka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环境
引用本文:万和文,唐领余,张虎才,李春海,庞有智.柴达木盆地东部36~18ka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环境[J].第四纪研究,2008,28(1):112-121.
作者姓名:万和文  唐领余  张虎才  李春海  庞有智
作者单位:1.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1117和40401002)资助
摘    要: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这个地区植被与气候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36.2~31.2kaB.P.(未校正14C年代,下同)期间,以禾本科、藜科、蒿属、莎草科为主,发育草原-草甸植被,气候温和湿润,盘星藻出现较多,反映淡水湖泊,水深在10m左右;31.2~27.6kaB.P.期间,松属、云杉属、桦属等为主的木本植物的含量增加,周围山地森林发育,表明气候温暖,降水量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有效湿度下降,荒漠成分柽柳属等增加,盘星藻在30kaB.P.以后消失,反映湖泊盐度增大;27.6~23.3kaB.P.期间,植被中荒漠成分显著增加,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气候趋向相对寒冷干旱,湖面积缩小;23.3~18.0kaB.P.,孢粉浓度很低,蒺藜科、藜科等荒漠成分明显增加,植被稀疏,已趋向荒漠化草原,反映气候寒冷干旱。从整个剖面来看,主要的陆生植物孢粉类型为禾本科、柽柳属、蒺藜科、麻黄属、松属、云杉属、柏科、胡桃属和桦属等,藜科和蒿属含量很少,这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表土分析结果完全不同,也与其他草原以及荒漠草原的表土花粉结果相异。这说明晚更新世中晚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植被和现在无法进行比较,气候环境与现在显著不同。

关 键 词:柴达木盆地  孢粉  气候环境  MIS  3阶段晚期
文章编号:1001-7410(2008)01-112-10
收稿时间:2007-05-10
修稿时间:2007-10-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