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广义延拓逼近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动态滤波方法,构造了滤波器模型与算法框架,并推导给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和流程。通过在一段移动平滑窗口内构造和求解广义延拓插值多项式,实现对系统状态量的时间转移,具有更好的平滑效果。数据窗口内插值点的位置及数量均可灵活选取,从而通过锁定最新观测点或最准确的先验观测点,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抗差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方法可行性与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在高斯噪声和非高斯噪声状态下均获得了优于卡尔曼滤波器(Kalmen Filtering, KF)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泛函求极值,即变分的方法给出数值滤波器设计的一种新定义,得到了推广的威特克问题的变分解,获得了调整参数ε、振动周期p和频率响应A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W-VK阶数值滤波器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本试图根据蝴蝶斑的分布特征,采用平滑滤波的方法,消除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观测资料中,由于某种干扰引起的蝴蝶斑,从而达到在这种资料中提取有用太阳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原子钟的统计模型及其解算方法是建立原子时基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Kalman滤波技术模拟原子钟运行过程和预测过程的未来值,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原子钟噪声模型和整套解算方法正在逐步完善并不断地得到重视和应用。文章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在时频领域中应用Kalman滤波技术的概况;简要介绍了原子钟的状态模型及其Kalman滤波算法;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的原理、方法以及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大量观测资料中野值的剔除问题,采用由多项式平滑获得的残差平方和及递推滤波中的预报残差两个统计量进行判别和剔除。通过实测资料的计算表明,本方法对剔除单个野值或成片野值都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载体的姿态和角速度估计问题,分别给出了基于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的估计算法。对于欧拉角带来的奇异问题,采用四元数描述载体的姿态角。通过对mpu9250模块(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实验数据和仿真运算,验证了四元数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算法的可行性。静态实验和动态仿真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使用微机械惯性测量器件测量载体姿态时,粒子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到的误差均值相当,但粒子滤波的标准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天体测量仪器光子计数模拟资料的处理,比较了13种不同的平滑模型和两种定心算法对最终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频率域滤波和修正矩方法相结合的最佳处理方法;并对比较结果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数字终端技术在射电天文数据处理方面已成为主流,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应用。回顾了滤波的基本原理,多相滤波技术在多通道滤波中的应用,探讨了对通道带通性能的优化方法。使用美国UC Berkeley CASPER团组研发的终端开发平台实现了一个观测带宽为400 MHz,通道数16 k,频谱分辨率约为25 k Hz的数字终端,并进行了扫频测试。在设计中,模拟信号首先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利用多相滤波器组算法实现多通道输出,并对每个通道内的数据进行取平方运算并累加得到功率谱。累加后的数据可通过10 GbE传输到其他设备存储或继续处理。该终端可在FAST河外中性氢频谱巡天观测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介绍紫台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的多通道滤波式频谱仪之原理、组成及取得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建立原子钟运行模型,实时预报钟差,在时频工作以及卫星导航定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Kalman滤波是一类重要的钟差预测模型.为了充分利用各种Kalman滤波模型的特点,提出了线性加权组合Kalman滤波模型.因此详细讨论了如何对每种Kalman滤波模型赋权,并且给出了两种简单而又实用的赋权方法.最后,以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精密铷钟数据为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预报误差.结果表明,线性加权组合Kalman滤波模型有利于提高钟差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实时准确掌握原子钟运行情况,对卫星导航和守时工作来说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标准Kalman滤波实时求解原子钟运行参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基于预报残差的自适应Kalman滤波模型实时求解钟参数.该模型在标准Kalman滤波模型基础上,构造了一个自适应因子,使得当原子钟在调频或调相后能较快地给出准确可靠的运行参数估值.最后结合导航和守时工作的3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射电天文信号非常微弱,电磁环境对射电望远镜观测至关重要,通常可以利用地形、建立无线电宁静区、进行电磁屏蔽与防护等手段来减小电磁干扰.然而,仍有一些干扰难以屏蔽.故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干扰消除方法,可用于复杂噪声环境中天文信号的提取.该方法借助自适应横向滤波器,采用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 LMS)误差算法,以系统误差和收敛性为评判标准,通过改变步长与阶数对滤波效果进行优化,仿真结果显示该滤波器能在保证算法收敛的前提下有效提取信号.为了检验该算法的有效性,选取了新疆天文台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和Parkes 64 m射电望远镜记录的观测数据,采用设计的滤波器分别对不同的实测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滤波器的有效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天文观测中的干扰信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光钟的频率稳定度和不确定度达到了10-18量级, 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代的时间频率标准, 并可能用来重新定义国际单位“秒”. 时间尺度作为准确、连续标记时间流逝过程的基准, 是高精度时间产生的基础. 时间尺度的产生需要依赖连续稳定运行的原子钟, 而光钟作为实验室原型设备, 一般不能连续运行, 因此光钟参与时间尺度计算是个难点问题. 提出将Vondrak-Cepek组合滤波算法应用在光钟与氢钟联合计算的时间尺度, 以解决间歇运行的光钟参与时间尺度计算的难点问题. 首先利用氢钟的时差数据, 采用ALGOS算法计算获得连续稳定的氢钟时间尺度. 其次利用Vondrak-Cepek组合滤波算法将氢钟时间尺度与光钟的数据综合, 获得光钟参与计算的联合时间尺度. 最终试验结果证明, Vondrak-Cepek组合滤波算法有效提升光钟与氢钟联合时间尺度的性能,该时间尺度与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的时间偏差达到亚纳秒量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 根据混沌相空间坐标延迟重构理论, 提出一种基于Volterra自适应滤波的极移预报方法. 首先, 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分离极移序列中的线性趋势项、钱德勒项和周年项, 获得线性极移、钱德勒极移和周年极移的外推值; 其次, 通过C-C关联积分法对最小二乘拟合残差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 并利用小数据量法计算残差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验证其混沌特性, 在此基础上, 构建Volterra自适应滤波器对残差序列进行预测; 最后, 将线性极移、钱德勒极移和周年极移的外推值以及最小二乘拟合残差的预测值相加获得极移最终预报值.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提供的极移数据进行1--60d跨度预报, 并将预报结果分别与国际地球定向参数预报比较竞赛(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Prediction Comparison Campaign, EOP PCC)结果和IERS A公报发布的极移预报产品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对于1--30d的短期预报, 该方法的预报精度与EOP PCC最优预报方法相当, 当预报跨度超过30d时, 该方法的预报精度低于EOP PCC最优预报方法, 优于参与EOP PCC的其他方法; 与IERS A公报相比, 该方法的短期预报效果较好, 当预报跨度增加时预报精度低于IERS A公报. 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更适合于极移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
闫昊明  钟敏  朱耀仲 《天文学报》2003,44(3):324-329
原始观测时间序列进行数字滤波后,其自由度将大大降低,对各种数字滤波器都可以通过Monte Carlo方法模拟获得对应置信水平的相关系数临界值,从而得到时间序列滤波后的自由度,如果滤波后的频段宽度与Nyquist频率之比为Z,那么对于理想的单边和双边滤波器,时间序列滤波后的自由度为原始值的Z/2和Z倍,非理想滤波器一般不符合此规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技术的发展,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的激光功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光斑半径的应用也将使探测器的热噪声进一步降低,因此,量子噪声将成为在全频段限制引力波探测器灵敏度的首要因素。作为目前最有保障的一种降低量子噪声的技术,频率相关压缩态很可能将被应用于下一代所有引力波探测器中~([1])。频率相关压缩态可以通过将频率不相关压缩态与滤波腔相结合而产生。基于滤波腔具有的频率响应特性,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低频波段的辐射压噪声有效降低,同时实现高频波段散粒噪声的降低,从而实现全探测频段灵敏度的提升。基于日本KAGRA引力波探测器的设计,我们预计将9dB压缩度的压缩态与周损失为8×10~(-5)的300m滤波腔相结合,可以使探测器灵敏度在全探测频段提高1倍。此实验于2015年开始,目前滤波腔的安装调试已经基本完成,得到的结果基本与实验前的模拟相符合。与频率不相关压缩态光学实验台的安装过程也已经过半,通过温度和控制回路的调制,二次谐波腔的转化率已经超过50%。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 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一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果受短期测量噪声和非模型误差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噪声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频域幅值分析方法,针对性地确定滤波因子,构造符合需求的低通Vondrak滤波器.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 NTSC)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PTB)之间的SDR-TWSTFT链路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方法对过滤链路平均时间一天内的高频噪声有效,能够提高链路时间传递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滤波后链路的短期频率、时间稳定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冕环结构的准确识别和跟踪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分析冕环特征以及同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相位一致性和方向滤波的冕环震荡识别和跟踪方法。识别过程如下:首先,使用相位一致性技术对太阳图像中的冕环特征进行识别;其次,对识别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接着使用方向滤波去除非冕环的结构特征;然后,对其进行形态学处理;最后,再对识别结果进行二次曲线拟合。运用所提算法对2011年9月6日由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在Fe IX 17.1 nm波段观测到的冕环震荡进行了识别和跟踪,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证明所提算法能被用于冕环特性以及震荡过程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A.H.TИXOHOB所著“不适定问题的解法”一书中关于正则算子和正则参数的概念证明了Straka滤波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精度与连续性,提出结合使用高程坐标分量与速度分量,设计构成一种组合滤波器。利用速度测量值不断对用户高程进行平滑与修正,获得高精度的高程坐标值,并由此对测量方程组形成高程约束条件,进而提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三维定位精度及接收机钟差解算精度。同时,由于滤波器处理后的高程值序列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平滑性,因此特别适于拟合与外推,从而更好地辅助卫星信号缺失的非完备星座情况,实现连续三维定位。最后,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实测实验对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