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北方的许多地区,分布着鞍山式铁矿的厚大矿源层.它们是晚太古代(35~36亿年)或早元古代(25~17亿年)的沉积变质或火山沉积变质产物.这些矿源层,有的被寒武系不整合覆盖着,有的则被震旦亚界不整合覆盖着.这些不整合构造和古侵蚀面的存在,对古风化壳型富铁矿的形成,无疑是有利的条件.但当人们在局部地区看到这些古侵蚀面上缺乏化学风化产物(即所谓"干净"或"很干净")或风化淋滤较弱时,就常提出  相似文献   

2.
风化淋滤型富铁矿,通常是指前寒武纪铁硅建造中的贫铁矿或含铁岩石受风化淋滤而形成的氧化富铁矿.这个过程包括二氧化硅的淋滤,含铁硅酸盐矿物的水合和水解,磁铁矿的假象赤铁矿化等.这种矿床属于大陆相地质建造的一部分,是由于大气(包括降水)和有机物作用于原岩而生成的.矿床的物质基本上是原岩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同时向深处逐渐转为新鲜的未风化的原岩,所以也叫风化壳矿床.风化壳的生成主要取决  相似文献   

3.
风化壳是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风化作用的环境和物质记录,其组成、厚度、成熟度、保存程度等是古气候条件、区域构造活动性及地貌演化的直接反映。风化壳的形成年代是风化壳研究的关键内容,精确的风化壳年龄数据是查明一系列区域甚至全球事件的重要途径。风化壳中次生矿物(主要是钡硬锰矿族矿物和明矾石族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首次实现了对风化壳和风化作用的直接和精确定年,所获得的年龄数据为风化壳的形成演化、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恢复、化学风化历史与矿床次生富集过程及新构造运动和山脉隆升历史等一系列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风化壳中次生矿物定年存在的潜在问题及风化壳剖面取样的不完整性,有可能使风化壳的年龄分布变得相当复杂,导致对化学风化历史、风化壳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等的认识出现困难。为此,必须开展对风化壳的详细野外地质研究和精细取样,并综合采用多种先进测试手段,才能获得可靠的风化壳年龄数据。在对风化壳年龄数据进行解释时,还需要系统分析多种地质、环境资料(如古生物、盆地沉积物等),才可能获得有意义的地貌、构造和古气候信息。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色风化壳中含有丰富的钡硬锰矿族矿物,是研究该区新生代以来化学风化、大规模次生富集成矿及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在华北地区寻找风化淋滤型富铁矿,作者对采自河南舞阳二铁矿区太华群和冀东桑干群马兰峪组六块含铁变质岩进行了硅、铁差异性溶蚀实验。含铁母岩的矿物和化学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铁矿床类型甚多,但规模较大、品位较高、质量较优者则是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的富铁矿床,它占全世界富铁矿总储量的60~70%左右。而在前寒武纪富铁矿中,风化淋滤富铁矿占其总储量的99%左右,从而可知,在我国寻找风化淋滤型富铁矿床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了"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的成矿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铁矿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堆积)、成岩后期变化、淋滤富集成矿作用,并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期6个阶段,3期分别为:矿源层形成期、含铁岩系形成期、淋滤富集成矿期;6个阶段分别为:峨眉地幔柱上隆-玄武岩浆喷溢阶段、风化蚀顶-玄武岩古风化壳形成阶段、古风化壳沉积物堆积-迁移-沉积-含矿层形成阶段,地壳振荡性升降-暴露-含矿层风化淋滤阶段、含矿层次生富集成矿阶段、含矿层被覆盖保存阶段,从而建立了"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铝土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铝土矿全部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无一例外。地球上含铝(含少量铝质也可以)岩石在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风化成红土矿物,包括铝土矿物及少量粘土矿物、含铁矿物及少量含钛矿物等风化壳铝土物质(红土铝土物质)。第四纪以前的古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古风化壳铝土物质(古红土铝土物质),迁移就位以后便形成风化壳铝土矿床(红土铝土矿床)。深埋地下经过成岩变化,再随地壳抬升进入地壳浅部,或地表的叫古风化壳铝土矿床。我国98%是古风化壳铝土矿床,即国外所称的喀斯特铝土矿床。由于其迁移就位方式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风化壳和古风化壳(亚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西部铁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澳大利亚西部富铁矿的成因,认为西澳太古代末至古元古代硅铁沉积建造是典型的海底热液喷气作用成因,原始巨厚富铁矿沉积层是西澳富铁矿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生代以来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长期稳定的低山丘陵环境,使原生富铁矿在地表条件下进一步富集,形成淋滤富集带型富铁矿;同时对地表氧化带淋滤富集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工业意义的有沉积变质型铁矿,沉积型铁矿,岩浆型铁矿,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铁矿,热液型铁矿和风化壳型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等。在地质普查勘探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矿床类型,如沉积铁矿,岩浆型铁矿,热液型等铁矿床,由于矿石组成复杂,共生金属多,含有多种有害元素,粒度细小,或属新矿石类型又无现  相似文献   

10.
渤海蓬莱9-1潜山油藏是以中生代花岗岩风化壳为储层的大型油藏。在花岗岩潜山这个新领域的勘探实践中,储层特征及成储化条件是困扰勘探的关键。通过薄片、岩心、测井、地震以及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了花岗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表明,花岗岩风化壳上部主要为孔隙型储层,风化壳底部主要为裂缝型储层,平面上花岗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东侧。花岗岩大型节理发育、风化淋滤作用、构造改造、古地貌和浅埋藏是花岗岩规模化成储的重要条件,其中花岗岩大型节理发育是规模化成储的内在基础,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改造是规模化成储的主导因素,古地貌和浅埋藏是规模化储层得以保存的关键,构造改造与古地貌的耦合关系决定了储层发育程度,构造改造强烈且处于古地貌斜坡区的花岗岩体东侧是有利储层发育区,构造改造较弱并处于古地貌斜坡区的花岗岩体西侧储层发育次之,构造改造较弱且位于古地貌高点的花岗岩体轴部储层最不发育。该研究成果对于蓬莱9-1花岗岩油藏的后续开发及类似花岗岩潜山的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的铁矿找矿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必须看到,当前铁矿、特别是可以直接入炉的优质富铁矿资源,还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力寻找建设条件好的富铁矿,尽快突破富铁矿的找矿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分析我国的地质条件,结合国外的经验,我们认为前寒武纪风化淋滤型铁矿是富铁矿的重要类型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对其他类型富铁矿也不能忽视.一、风化淋滤型富铁矿的基本地质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前寒武纪含铁石英  相似文献   

12.
香炉山式铁矿是近年地质勘查工作中在贵州西部威宁-水城-赫章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之间发现的新类型铁矿床。在矿床成因上,该矿床既不同于海相的沉积型铁矿床,也不同于陆相的古风化壳矿床,而是兼有二者的特征,属于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床。通过野外观察、岩矿石分析测试、岩矿石鉴定、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手段对含铁岩系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矿石具有定向排列的火山碎屑、渗流管孔、姜结仁等典型结构构造。初步认为,香炉山式铁矿的形成除具有特殊的成矿背景外,还受到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古地理、古纬度、古气候、古生物生态、古风化作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控制,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生成矿作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3.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其储层类型主要为风化壳古岩溶作用下形成的岩溶缝洞系统。通过对塔河油田4区岩心、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研究区内风化壳古岩溶发育,作用标志明显:岩心中具有与原岩岩性不一致的沉积充填物;钻进中常有放空、井漏、井涌等现象发生;测井曲线上各物性参数大幅度变化;地震反射剖面见杂乱反射、弱反射、串珠状反射等特征。研究区风化壳古岩溶发育主要受可溶性岩石、不整合面、风化壳古地貌及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其中可溶性岩石和不整合面控制了古岩溶的空间分布,古地貌决定了风化壳古岩溶的深度、范围及强度,古气候决定了古岩溶的总体发育程度,在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岩溶缝洞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张家山铁矿床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矿石的矿物组合、化学组分等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分析研究,认为张家山铁矿床应属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其原生矿床为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并厘定了该地区铁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陈福  朱笑青 《地球化学》1987,(4):341-350
作者提出在火山脱气阶段形成强酸性和还原性雨水的风化淋滤条件,在火山间歇期形成饱含CO2气雨水和氧化能力较强的风化淋滤条件下,地史晚期的火山间歇期则形成近似于现代空气雨水的风化淋滤条件。作者用自己设计的模拟实验仪器对多种岩石类型进行了三种大气雨水的风化淋滤模拟实验,计算了元素的带出强度和伴生关系,结合地质情况讨论了雨水pH值的历史演化,风化淋滤作用为沉积矿床提供金属元素的条件,以及风化壳矿床类型的历史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富东地区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_5~1)风化壳层厚稳定,发育程度高,规模大,垂向分带特征明显。稀土矿赋存于该风化壳强风化砂质粘土层中,矿体形态为层状、长透镜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矿石类型单一,呈砂土状,矿物组分简单。风化壳经长期风化淋滤,稀土元素被粘土矿物不断地吸附和脱附,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中部早石炭世古喀斯特特征及铝铁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碳酸盐岩地层中的间断面,曾经是一个群峰簇拥、孤峰耸立的古喀斯特地形,某些特定元素随之积聚而形成现今的矿床.贵州中部地区,自早奥陶世以后,由南往北逐渐进入到受古风化营力作用的地质历史时期,使其尚未完全石化的裸露基岩受风化和侵蚀.而当时裸露面积最广的寒武碳酸盐岩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古喀斯特地貌.本文作者在观察和描述古喀斯特各个体地貌形态的基础上,将贵州中部地区早石炭世古地貌划分为五个一级单元和八个二级单元。同时,对古风化壳类型就其物质组成.剖面结构、变异规律等特征,归纳为CL、CF、CC、CA、PL、PC、Sc和PD等八种类型。从而推导出,本区铝土矿床受古喀斯特溶蚀盆地和溶蚀洼地所控制,并取源于CL型和PL型古风化壳。铁矿是古喀斯特溶蚀准平原的产物,直接取源于CF型古风化壳或由CL型,CF型古风化壳经准原地再堆积而成.据此,铝土矿床形成于CL、PL型古风化壳生成和发育的早石炭世;而铁矿实际上产于最终形成CF型古风化壳的泥盆纪.  相似文献   

18.
贵州猫场超大型铝土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志贤  陶泳昌  周安乐 《贵州地质》2016,33(4):272-277,283
猫场铝土矿床位于大威岭背斜北东端猫场穹窿背斜。由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古喀斯特侵蚀面,经长期风化溶蚀淋滤作用,在古喀斯特正地形上先形成粘土层,粘土层进一步风化溶蚀经脱硅、脱铁形成三水铝石的矿源层,而古喀斯特负地形则为铝土矿的沉积提供了充足的场所。本文通过对含矿岩系的特征分析,结合沉积相与古地理环境等研究,揭示了猫场铝土矿床的形成严格受大地构造和古喀斯特地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济阳坳陷前第三系顶部风化壳结构地质特征,深入剖析了其形成主控因素,总结了风化壳结构发育模式,探讨了风化壳结构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前第三系顶部风化壳中,风化粘土层厚度薄,分布地区局限,物性差;半风化岩石全区发育,岩石类型多样,除部分半风化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等顶部存在一层致密“硬壳”外,物性多得到改善。风化壳结构形成受控于原岩岩性、间断时间、古气候、古地形、上覆层沉积环境等5大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风化壳结构空间发育;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顶部“硬壳”对油气起遮挡、封盖作用,顶部无“硬壳”的半风化岩石则可大大提高前第三系岩层的储集性能和不同层系之间的横向连通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卫古岛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矿床是由于超铗铁岩-橄榄岩在中生代、第三纪、第四纪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经过风化作用,镍从含镍的硅酸盐矿物中淋滤出来,随地表水向下渗透到风化壳的下部,形成富含镍的次生矿物,具有典型的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