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海近海渔场航空测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及时地向海洋渔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大面积和准同步的渔场环境数据,为东海近海冬季带鱼汛捕捞作业提供海况信息速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技术研究所和上海海洋预报区台联合于1986年10—12月,在东海近海使用航空红外测温仪、投掷式测温浮标、罗兰C导航定位仪、彩色录像机等系统设备进行了五次渔场航空测温,测温精度小于±0.5℃。依据所测数据及时对监测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常年和前一年同期温度场作了对比分析,在监测现场还发布了五期测温速报。飞行监测范围为东海冬季带鱼洄游的主要渔场,即北纬28°-32°和东经124°以西海域。所获测温数据,由于具有快速、准确、同步和传输及时的优点,在冬季带鱼汛的生产指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东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捞量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弥补在使用各种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调查指挥司决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进行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经过近一年的技术准备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首次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HWL-2型航空红外测温仪、低温黑体、投掷测温浮标及罗兰A/C航空定位仪等配套仪器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两次东海大面积航空红外及同步浮标测温试验。测温范围为北纬28°30′~32°00′,东经 122°00′~124°00′,航线长度为两千公里,调查海域面积为八万六千多平方公里。两次航测共计四  相似文献   

3.
南海近海渔场航空测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南海近海渔场春季清漾鱼汛的捕获得,及时向海洋渔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大面积的环境信息速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与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于1994年7月6日利用国家海洋局在“七五”期间建立的航空遥感监测速报系统,对南海南岛附海域进行了飞监测试验。  相似文献   

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的浙江近海上升流专题调查任务已于1983年1月顺利完成。 这项任务的调查范围为北纬27°30′—29°30′,东经124°以西区域,恰好包括鱼山、温台两大渔场。海上调查从1980年7月至1983年1月,历时近3年。在整个调查期间,分别进行了夏、秋、冬3个季节、5个航次的水文、化学、生物等多学科、多项目的综合性观测,为研究浙江近海区域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一、前 言 作为海洋渔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渔场安排和船只调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捕捞效果和经济收益,这是海洋捕捞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然而要合理地作出渔场安排和船只调度,必须对生产海域的海况环境变化及时有所了解,而卫星遥感图象所提供的海况环境要素变化的信息,在同步、及时、宽广性上无疑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引起国内外渔业界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已将卫星遥感信息应用于中上层渔业生产,对指导渔民寻找金枪鱼、鲱鱼和鲐黪鱼渔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国目前海洋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是近底层鱼类,主要作业方式是对船底层拖网。在黄、东海生产的近千艘渔轮,90 %是从事底拖网作业的,沿岸4万多条群众机帆渔船亦以底拖网生产为主。因此能否在以底曳网生产占主要成分的我国海洋渔业中,应用卫星红外云图提供的遥感信息,是广大水产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遥感信息渔业应用的发展前途。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黄、东海海洋环境要素变化特征和卫星红外遥感信息与渔场相关性的分析,论证卫星红外云图在我国底拖网渔业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1986~1988年多次航空测温速报分析应用实例,强调航空遥感工作在渔场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指出水文资料的短时距服务、小尺度水文现象的反映对渔业生产现场指挥有重要作用,并建议为了进一步搞好东海渔场海况速报,必须从单一性的手段向综合性手段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浙江近海主要汛期,渔场水文特征,与渔况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得出浙江近海渔场水系配置和温盐分布。是判断渔汛汛期迟早、中心渔场形成和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全国重点渔业生产基地的启东市,几年来,采取有效的增殖措施,认真保护水产资源,使海洋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去年,该市渔业总产量达6.95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3%。启东市紧靠闻名世界的吕泗渔场,沿海滩涂面积达40万亩,年产各种经济鱼类百万担左右,占江苏全省渔业产量的1/5。历史上吕泗渔场的经济鱼类达数十种。随着海况的变化以及沿海各地酷渔滥捕,近海渔业资源日益  相似文献   

9.
一、引 言 石岛近海──我国北方的重要渔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北纬35°-37°、东经122°-123°30′),水深一般在80米以内;6月中、下旬,鲁北沿岸流和黄海暖流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水系在这里交汇。交汇时海水辐合度增大,聚集了多种营养盐类,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饵料生物区。而石岛近海浅水区,由于礁石和海草丰富,3月至4月是青鱼(太平洋鯡)的产卵场,4月至5月又是鹰爪虾的产卵场;外海是鲐、鲅鱼的过路渔场。加之石岛近海各年温、盐度变化较大,直接影响着迥游性鱼类的集群和散群,渔场的远近和渔期的早晚~[1,2]。在渔海况的变化中,水温的变化对上述鱼类的影响最为明显~[4]。为此,我们将石岛近海1960-1981年度,表、底层3-5月的1日(月初)及15日(月中)的水温值进行分类,并作出预报,以便合理地安排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东海近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获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及弥补在使用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在海军航空兵等单位的配合下,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SWH1—1型航空红外测温仪、投掷测温仪浮标低温黑体和ZD—3型罗兰导航定位仪等配套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所获数据具有快速、准确和同步性强的特点,航空红外测温仪测量精度为±0.5℃,分辨率为0.1℃,投掷浮标测温精度为±0.2℃,根据这些测量数据首次发布的东海近海渔场表层温度速报受到了用户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东海近海渔场冬季带鱼汛的捕获量和汛期现场测温服务效果,以及弥补在使用海洋断面调查数据和卫星红外图片分析中的不足,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海洋技术研究所合作,于1984年12月24日和29日使用国内自己研制的HWL-1型航空红外测温仪、投掷测温浮标、低温黑体和ZD—3型罗兰导航定位仪等配套设备,成功地进行了东海渔场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所获数据具有快速、准确和同步性强的特点。航空红外测温仪测量精度为±0.5℃,分辨率为0.1℃,投掷浮标测量精度为±0.2℃,根据这些测量数据首次发布的东海近海渔场表层温度速报受到了用户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海水温度和盐度是海况分析的重要因素,由于海洋中的鱼类具有明显的适温性和适盐性,因而海洋温盐的变化和鱼汛旱晚、中心渔场位置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海洋渔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各项鱼情予报工作的开展,对海洋温盐予报也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庞景贵 《海洋信息》1999,(12):22-23
1.渔业生产的变化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后期是日本渔业生产的鼎盛时期,年产量达1000万~1200万吨,并且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然而,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日本的渔业产量连年下跌,1996年~1997年甚至降到700万~600万吨,比80年代最高年份的产量减少了近50%,其原因主要是远洋渔业和近海捕捞渔业减产。但是,与捕捞渔业情况相反,10年间日本的养殖渔业产量却在稳步上升,增长了3.9万吨,到1996年,日本的鱼类养殖产量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了1976—1985年浙江近海渔场盐度资料后得出:汛前至汛初(8—11月)高盐水体的消长趋势具有转弱、稳定、强化三种类型。渔汛期间(11—12月)高盐水体类型转换相对较少,但据年际势力强弱差异,又可定量划分为偏弱年、偏强年和常年三个等级。高盐水体强弱在一定程度上能起阻碍鱼群南移的作用,两者关系表现为:1.偏弱年,带鱼汛转旺期提前,中心渔场偏南,汛期进展快。2.偏强年,带鱼汛转旺期推迟,中心渔场偏北,汛期进展缓慢。3.常年,带鱼汛转旺期、中心渔场及汛期进展亦近常年。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走出去",进一步发展远洋捕捞业,文章调查西南大西洋乌拉圭近海双船拖网捕捞的渔具和渔法等,并提出生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双船拖网的渔具包括渔船、网具、纲索和属具,网身采用加目和减目编缝的方式缝合而成;渔法包括放网准备、放网、曳网、起网和网具养护等环节;针对渔场、渔期和捕捞对象,应把握捕捞产量、成本和航次的关系,并结合主捕对象的生活习性,合理规划生产。  相似文献   

16.
舟山是我国闻名的“渔都”。为了保护近海水产资源,休养生息,舟山渔民驾驶渔轮,迈出国门,大胆开拓远洋捕捞,到世界渔场去建功立业,重创舟山渔业雄风。 1 十年探索开拓远洋渔业 1985年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就派遣4艘8101型渔轮,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航程万余海里,到达西非塞内加尔渔场,进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到2000年,世界鱼类的总捕捞量将达9710万吨;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传统渔场中捕捞对象的增产潜力已经不大。为了满足世界对鱼类的需求量,应该开发新渔场和发展养殖业。通过开发新渔场,估计可增产3000万吨左右;通过发展养殖业,预计可增产约3000~4000万吨。因此,在今后20~30年内,世界渔获量有可能增加一倍,但要把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必须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技术和渔业海洋学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海洋渔情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附近海区毛虾渔情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简称毛虾),是黄河口附近海区主要水产品之一,为惠民、东营等地区沿海定置网具主要捕捞对象,年产量一般为1.5万吨左右,最高可达2万吨以上,在渤海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渔场分布在渤海湾南部和莱州湾西部,毛虾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更新快和洄游活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其世代数量、渔汛期和渔场变动很大。这种情况导致在捕捞前期,往往由于生产安排与毛虾资源状况不合拍,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85年5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放宽政策,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86)参作字第112号文件批复和海军司令部(1986)司作字第167号公函批准的东海近海渔场航空遥感测温的工作计划,国家海洋局依据批文和1985年海洋渔场航空遥感监测系统总体方案,为组织1987年东海近海渔场航空遥感测温实施飞行,并及时、准确地向海洋渔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大面积的渔场环境测温数据和温度速报,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三至十五日,在天津召开了飞行协调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技术研究所、上海海洋预报区台等单位合作,于1984年12月24、29日先后二次在东海区近海进行了大面积航空测温实验,并将航测结果编制成“航空测温速报”发给国内140多个有关部门使用。这一工作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 在每年的渔汛期间,尤其是冬季带鱼汛期,水产科研和渔业生产指挥部门为了及时掌握了解海况变化,通常要派船只进行大面积海况调查,需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由于调查设备和手段落后,又常受天气影响致使调查不能按时完成,调查数据在同步性、准确性诸方面均存在一定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