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贵州开阳磷矿床是我国生物化学沉积型磷矿床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矿层厚、品位高等特征,2016年被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列为I类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的典型矿床。其中该磷矿之洋水矿区地质工作周期长,工作程度较高,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丰富,能够客观、系统的反映矿床地质特征。采集的该区实物地质资料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和科普意义,对指导进一步指导找矿和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性实物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白泥山磷矿属于独立风化矿床。磷矿体呈似层状面形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的混杂层中,与原生下寒武统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有着密切关系,但又相对独立,属于具有残坡积和淋滤次生双重特点的风化淋滤残积型矿床。在阐述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成矿过程、成矿作用及机理,初步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板其磷矿为近年地质找矿工作中新发现的次生磷矿床,矿体产于二叠纪台地边缘吴家坪组礁灰岩分布区的古溶洞和第四系残坡积物中,可再分为溶洞堆积型和风化—淋滤残积型2个矿床成因亚类。本文根据普查地质报告第一手资料,在阐述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形成条件,并与美国田纳西州中部的风化淋积磷矿床进行对比,建立了该矿床的描述性成矿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增加了贵州磷矿的新类型,指出了我国南方溶洞堆积型磷矿床分布的新区域,为深入研究我国次生风化型磷矿床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贵州册亨板其磷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册亨板其磷矿是近年地质找矿工作中新发现的磷矿床,矿体主要产出于贵州西南部右江盆地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相吴家坪组(P3w)礁灰岩分布区的古溶洞中。地质普查工作圈定了5个矿体,矿床规模为小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属次生风化淋滤溶洞堆积型磷矿床,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淋积型和残坡积型2个成因亚类。该矿床的发现和普查地质成果充分证实,在特定的风化条件下,富含磷质的灰岩可以直接风化形成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磷矿床。该研究结果为贵州乃至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分布区的风化型磷矿找矿工作提供了新资料和新线索,指出了新的找矿区域或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磷矿矿山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对我国南北区域不同成因类型的磷矿矿山采用不同开采方式所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介绍其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并提出控制模式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阚小波  陈蓉 《贵州地质》2014,31(4):282-285
通过对贵州省福泉高坪矿区英坪磷矿A矿层的地质详查工作,查清了矿区区域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编制了A矿层厚度等值线图、工作区磷块岩沉积古地理图,结果发现磷块岩受潮坪浅滩相控制,潮坪浅滩相是研究区厚层磷块岩、高品位磷矿重要的成矿环境,这对瓮福磷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阳磷矿北西部磷矿是开阳磷矿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构造、含矿层岩性组合及厚度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磷块岩的岩矿学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典型剖面进行了层序划分,将洋水组含磷岩系划分为4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沉积环境由潮下低能带向潮间带、潮上带逐渐过渡。在海平面不断升降的背景下,上升洋流携带大量富磷海水进入洋水矿区浅水环境中沉淀形成磷块岩。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磷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2014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全面描述了中国磷矿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加强了对全国磷矿矿情的掌握.本文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系统总结了中国磷矿时空分布特征,圈定了磷矿找矿远景区和磷矿重点勘查区,对未来磷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的推动下,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以适应本省农业生产发展对磷矿肥料资源的迫切要求,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对某矿区寒武系含磷层进行了普查勘探工作,取得一定地质成果。该区含磷矿层是一个沉积变质型磷矿床,具有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它的含磷层地质特征和规律,对进一步寻找此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工作过程中所取资料,经初步综合研究,写成此文,以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浮占村磷矿地质、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宜良—华宁成矿带北段磷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浮占村磷矿位于宜良—华宁成矿带北部,矿化层厚4.5~12.4m,产状较平缓,倾角3°~42°,总体为一层矿,对比区域上磷矿矿床特征,该矿段具有稳定的磷矿矿层,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织金县新华含稀土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阶底部含磷岩系中(上磷矿层),磷矿伴生的稀土REO含量达333.45×10-6~974.15×10-6,平均640×10-6,为含稀土磷块岩沉积矿床。通过对新华含稀土磷矿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的研究,从岩相古地理、生物成矿基本特征、稀土元素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模式等矿床成因进行的探讨,初步认为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严格受地层、岩相古地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陈群  吴明梅  戴晓燕  高爽 《贵州地质》2019,36(3):219-227
贵州瓮(安)福(泉)磷矿(以下简称瓮福磷矿)地处上扬子东缘成矿带西南端的黔中成磷区,为超大型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含磷岩系为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已勘查面积约120 km2,探获磷矿资源总量达37. 9亿吨。通过研究瓮福磷矿地质特征,分析早震旦世陡山沱期古地理环境及岩相分布、陡山沱组含磷岩系分布及其岩性组合、构造保存条件,初步划定面积达800 km2范围的瓮福磷矿远景预测区,根据控制磷矿产出的各要素特征,已有工程的揭露情况,对远景区找矿潜力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陕西泥盆纪磷矿》一文曾发表于本刊一九七二年第五期。该矿在一九六二年发现,经过工作,一九六五年初步确定其成矿时期为中泥盆世,并对区域地质、含磷地层、矿石类型与物质组分以及磷块岩形成的地质条件等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近年来所收集的資料,仅对陝西下寒武世磷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規律作初步分析,与同志們进行探討。不当之处,請予指正。一、地层划分和对比陝西下寒武世磷矿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北两側。按大地构造单元或习慣的地理位置,可分为四个区:  相似文献   

15.
在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云南沉积型磷矿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和岩相古地理特征,深入分析沉积型磷矿的成矿控制因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GIS的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对云南沉积型磷矿进行综合定位和定量预测,共圈定130个最小预测区,估算未查明的磷矿预测资源量121.98×108t。该成果对云南沉积型磷矿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磷矿资源丰富,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磷》在全面收集贵州磷矿勘查开发和研究资料及总结贵州5种矿床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磷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在拉伸纪晚期(下江时期)及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地壳离散构造环境下,陆内隆升或断裂隆起控制了磷矿床形成;厘定了早震旦世磷矿和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时代分别为635580 Ma、541520 Ma。认为早震旦世黔中古陆周边成矿有利环境是初始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之生物滩(礁)和局限台地潮间—潮下带,寒武纪晋宁期磷矿成矿有利环境是局限—半局限台地上相对凹陷的生物滩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上升洋流仅是物质搬运的动力;总结了磷矿成矿规律,建立了“开阳式”磷矿、“瓮福式”磷矿和“新华式”磷矿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对未来勘查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磷矿床主要分布于北山区、龙首山区和北祁连山区,矿床规模以小型矿床为主,分属不同的建造类型。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磷矿资源及分布特征,并介绍典型矿床特征,总结甘肃省磷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3个磷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及地质背景条件与磷矿特征,秦岭地区划分4个成磷区,即华北、秦岭、扬子与摩天岭区。磷矿主要形成于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其间发育着不同岩石,构成各种类型矿石。磷矿的形成与陆源物质、有机质及铀矿关系密切。磷矿层处于“继承陆源碎屑”建造或“造海蒸发岩碳酸盐”建造中,特别是两种建造过渡带。矿床形成在地壳比较平静时期与造海运动关系密切。在扬子区北缘磷矿床通常赋存于“古地形高地”或“水下隆起”周围,常呈带状。扬子地台区北缘(摩天岭区)比华北地台南缘对子磷矿床形成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贵州开阳以东磷矿整装勘查区位处扬子陆块东南边缘,是中国富磷矿最集中分布区。通过对开阳磷矿沉积学、岩石学、地层学和古地理学综合研究认为,开阳地区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的无障壁海岸的海滩环境控制,高品位磷块岩矿石岩相组合特征、矿物学特征和沉积规律指示了开阳磷矿动态“三阶段成矿作用”过程(即原始生物—化学成磷作用、波浪簸选(机械)成矿作用和暴露淋滤成矿作用),波浪簸选成矿作用是形成厚度大、品位高富磷矿床的主导因素。按照“三位一体”成矿地质理论,确定了以沿黔中古陆北缘开阔海滩相层状展布的磷矿体展布特征,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地质找矿预测模型,并圈定临滨带为富磷矿重点预测靶区,开展找矿预测。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了磷矿理论创新,突破了该区原有磷矿找矿理论瓶颈,成矿范围从250km2增至1000km2,预测资源量从0.9442×108t增至13×108t。通过部分区块的工程验证,获得估算磷矿资源量(推断量+预测量)5.4892×108t,尤其新增富磷矿3.57×108t,取得中国富磷矿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1984年,在开展宁镇地区找矿攻关研究工作过程中,在谏壁一带的震旦系灯影组地层中发现有磷矿层位,岩石小组进行了野外观察采样,室内分析鉴定。随后,省地质三队对该区磷矿进行了地质普查。这为在苏南地区寻找磷矿提供了重要信息。一、磷矿层的岩石特征该磷矿手标本呈紫红、褐黄、浅黄及浅灰色。千枚状构造。用钼酸铵试剂滴在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