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文山 《福建地理》2004,19(3):35-39,50
笔者对仙游县仙门风景区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后,认为该景区以地文景观、人文景观和古迹古建筑景观为主,前期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在注重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为配合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妥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一新的旅游资源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引言——中国古代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贡献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植物地理学的历史还很短促,与其他科学比较起来说,它是一门年青的科学。在旧中国大学裹很少开过这门课程,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里或研究院里,虽然也开过这门课,但它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是和进步的苏联的植物地理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引言——中国古代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贡献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植物地理学的历史还很短促,与其他科学比较起来说,它是一门年青的科学。在旧中国大学裹很少开过这门课程,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里或研究院里,虽然也开过这门课,但它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是和进步的苏联的植物地理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黄建华 《中国地名》2014,(12):79-80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  相似文献   

5.
发展文化、区域规划与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地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科学性质的部门地理学,结合文化演变进行区域分布研究是其发展趋势。从发展文化方面来研究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可以从更根本方面,即更高层次去论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柏林的经济、文化事业发达,是世界的艺术中心、时尚设计中心,也是欧洲文学、媒体、音乐及科学的发展中心。柏林建设了完整的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国际推广的本土设计品牌、完善的创意人才培训体系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了城市的创意化发展,并逐步成为国际文化创意的大熔炉。  相似文献   

7.
邹琳  褚劲风 《世界地理研究》2013,22(16):131-139
柏林的经济、文化事业发达,是世界的艺术中心、时尚设计中心,也是欧洲文学、媒体、音乐 及科学的发展中心。柏林建设了完整的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国际推广的本土设计品牌、完善的创意 人才培训体系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了城市的创意化发展,并逐步成为国际文化创意的大 熔炉。  相似文献   

8.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0,(10):58-60
为鼓励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此外,许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这一日出生或辞世。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读书。  相似文献   

9.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与目的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文化平等与文化多元主义理念之上,其实质是文化公平和文化多元,是文化上充分个性化的教育。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学者针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模式,将多元文化教育概括为四种理论范型:温和同化论、激进同化论、温和多元文化论和激进多元文化论。但每种理论又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即如何在保持异质文化彼此间文化独立性的同时,又要兼顾各文化发展的文化共性和价值追求,因此,科学处理文化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才能使多元文化教育克服目前困境,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章锦河  汤国荣  胡欢  于鹏  赵琳 《地理研究》2018,37(10):2011-2023
文化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进程揭示了多元文化世界存在的客观事实。在文化全球本土化过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提供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智慧和策略。在分析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文化间状况和文化间性理论有何可为的基础上,探讨地理学视角的文化间性研究,结论认为:进步的地理学思想应该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承认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现实,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碰撞与共存确立准则,不同地方文化主体之间在彼此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认知、理解和互动,达成多元地方文化间和谐共处与认同,并以此构建一个兼具间性特质和时空特性的文化间性世界。地理学视角的研究深化文化间性理论,文化间性理论也能启发地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仙游县仙门风景区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后,认为该景区以地文景观、人文景观和古迹古建筑景观为主,前期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在注重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为配合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妥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一新的旅游资源能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名城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思考——以梅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万源  李海山  刘远清 《热带地理》2006,26(1):66-69,80
文化旅游是名城旅游开发的核心,名城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梅州市为例探讨名城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环境与文化生态.文化环境问题是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客都"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环境感应下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的分析,提出名城文化生态的旅游开发理念:尊重名城文化生态要求,保护好名城文化生态,以文化生态的旅游开发方式科学展示名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基多,厄瓜多尔共和国首都,位于南美洲北部,地处赤道以南安第斯山区皮钦查火山东南麓的谷地中。由于基多临近赤道,且海拔较高,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在13—14℃之间,加之基多距赤道仅有25公里,因而被称为世界上距赤道最近的首都,素有“赤道上的避暑胜地”之称。基多原为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是印加帝国北部疆土的首都,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1979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因海拔2879米,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的结构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三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作为洞庭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蕴藏着独特的景观文化资源,在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1999~2005年的调查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资源的结构特征:①物质文化(稻耕文化、船文化、建筑文化、生产文化、工程文化等);②精神文化(端午节、民俗艺术、湖乡忌禁、饮食文化、抗洪抢险、植物文化等);③制度文化(傩文化、楚文化、历史遗迹、湿地文物等);阐述了湿地文化的起源及地位,重点研究了15种景观文化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南洞庭湖景观文化的本质特征(湿地文化与水文化)具有国际重要湿地背景,典型的湘楚文化特点,突出的湿地特色,独特的世界遗产特点,同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3):107-111
文化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妈祖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对于促进福建莆田地区乃至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文化交流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妈祖文化、妈祖文化旅游资源等主要概念入手,探讨妈祖文化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以区域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妈祖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塑造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邓庆 《中国地名》2014,(9):50-51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越来越热,传统的地名文化为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而表现在“名人故里”的追逐方面,尤为突出。炎帝、黄帝、尧帝、舜帝、老子、诸葛亮、赵云、李白、曹雪芹、孙悟空等等,都成为了热点。在振兴城市的文化产业方面,文化旅游业已被列为蘑点。而在这一背景下,发掘“名人故里”之文化资源,就成为城市文化开发的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一人文”文化的分裂与对峙 1959年5月7日下午,英国小说家、科学家C·P·斯诺在剑桥大学作了“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讲演,将自己3年前发表在《新政治家》杂志上的“两种文化”作了扩充和淋漓尽致的发挥,进一步表达了对“两种文化’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日益分裂和对峙的极度担忧。  相似文献   

19.
地图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发展到二十世纪5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科学体系。随着社会生产需耍、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地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更广泛地为经济、文化、国防以及其他科学的发展服务。地图学的内容也就包括许多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于光远同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不仅在经济理论学方面有许多建树,同时还创建了许多应用经济科学。如“国土经济学”就是他创建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经济科学。他不单提出了国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而且还进行了大量关于国土经济学的科学实践活动。为我国国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