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演进视角下的地名文化景观——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竑  周军  王彬 《地理研究》2009,28(3):829-837
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对承载历史意蕴和传承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选用1983年版和2003年版1 ∶ 5000荔湾区行政区划图,通过对比来反映广州老城区荔湾区地名的变更,发现经过20年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内部发生的深刻变化,计有437个因各种原因已经消失的地名,348个新增地名,全区地名总体变化比率达到近43%;在变更的地名中,反映广州市荔湾区经济社会变化的地名最多,而消失的地名中则多属于历史街区地名。这些都深刻揭示出在现代化快速城市化变化背景下,大城市发展、更新过程中诸多内在的规律,进而为城市有序发展、历史地段合理有效地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翁毅  朱竑 《热带地理》2012,32(2):141-146,172
以福州滨江城区台江区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建国时期和现今时期3个演化阶段“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变化与城市演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时期至今,计有消失地名109个,新增地名78个和保留地名30个,消失比率约为50%;反映商业经济业态、方言特色和居住环境的定名方式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的“城市化”地名,这亦是滨江地域文化的流失.现今“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别以保留地名与内河体系为增长“极核”和“扩展轴”,两者的叠加效应致使其重心向东迁移.现今地名加快的更新过程折射出城市演进和扩展速度超过建国时期和历史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名作为城市物质空间的代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该文运用文献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82年和2010年南京市主城区城市道路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发现,经过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城市道路地名变化剧烈,总体变化率达82.3%;消失的道路地名主要集中在"老城南"地区,新增城市道路地名集中在秦淮区的西北部以及河西新城地区,呈现团块状分布;城市道路地名主要类型由反映典故故事、建筑和经济活动等,演变为以反映居民区和山水地物最多,各类型城市道路地名的比重变化较为显著。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分析其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城市道路演变过程受到权力主导,是权力的空间表征,资本城市化过程则是推动城市道路地名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促使大量道路地名的产生,而在道路地名命名的过程中,隐含着地方文化与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商业文化"博弈"。  相似文献   

4.
鲍军 《中国地名》2014,(2):14-15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空间位置、自然地理、所属类型,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征。虽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称,却可充分说明当地与历史、地理、人文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到省、市、自治区名称,小到镇、村、街道名称,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来历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它的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5.
一、以科学命名反映当代地名的命名特征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化石,不同的名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命名者的思想意识。这就是地名的时代特征。我国从原始公社的部落生活到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到封建社会的郡县制,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很多地名都留下了每个时代的烙印,成为时代的佐证。在国外资本主义兴起之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交往频繁的场所,它的命名、更名不仅要方便交往,而且代表了困家和民族的尊严,反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映了命名者的文化素养和城市地名的管理水平。地名的标准化是城市地名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华 《中国地名》2011,(5):22-25
被誉为“城市名片”的中国城市老地名近年来消失速度令人吃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广州老地名消失2000多个;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南京已经消失了近2000个老地名;从2000年到201O年短短十年间,长沙老城区老街名消失400多个;201O年山东省烟台市一年间消失街道地名90个;甘肃天水小巷道越采越少,老地名不断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相似文献   

8.
一、地名的文化性 (一)地名的文化性。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的生成,既受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一定地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10.
南闾 《中国地名》2011,(4):72-73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南京的每一条“老地名”,或附载一个古老的动人故事,或镌刻一段不凡的历史,或彪举一个杰出人物,或蕴含某种意义,或表现某种民俗史实。南京地名,承载了古都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实体变化了,而反映历史的文化信息仍然保留在地名之中。透过纷繁复杂的地名,  相似文献   

11.
地名书图编纂的社会功用 地名志作为一种专业志,具有存史、资政和教育作用。地名书图编纂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地名书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地名志广泛反映一地的政区地名,聚落地名,文化地名,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一些老地名属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时刻不可或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蕴含了丰富的社会记忆。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地名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迅速蔓延,催生了大量没有文脉的新地名,而历史地名却成批量的消失。居民无法认同新地名,削弱了地名的文化归属感;其二,部分城市和景区为了旅游开发、经济效益,不顾巨大的经济成本,随意变更地名,甚至出现较多的社会问题。地名相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当它不符合人们的口味时,便被丢弃,然而地名在延续地域文化差异、标识多样性的地理空间上,拥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特殊性与地域性。对地名地域性的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识记、运用地名,还能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整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因素进行分类,并举例展现我国各地区的地名地域文化。同时,根据这一地名命名原则,对山东省各市、县区的地名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并与广东省进行简单的比较,进一步反映出地名地域性在各地区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此外从政策、品牌、老地名、居民等层面提出了规范地名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与中国地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运而生,并且追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发展。它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交往起到了指代作用,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因此说地名是浓缩的历史,地名是缩写的文化,中国地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谓藕断丝连密不可分。 一、范畴与含义 地名命名的含义往往都在传统文化的宏观控制之下,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范畴。比如万里长城、几千年来围绕着长城的文化演变告诉我们: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族冲突与融合的标志,排斥与团结的象征,是区分农耕定居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分水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相似文献   

15.
李红 《中国地名》2011,(4):46-49
一提到俄罗斯,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广袤无垠的泰加林,洋葱头似的五彩教堂顶,联想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耳熟能详的地名。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晨  修春亮    伟等 《地理科学》2014,(4):420-429
将北京市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突破了以行政分区表达空间变化的通常框架。通过对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定程度反映出北京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功能分区,同时对探索北京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北部与西部山区为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与北京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中部与东南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各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具有差异,中部为政治、商业、园林、建筑与工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东南部为经济、水利工程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部是军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北部为园林文化类地名集中区。  相似文献   

17.
信息集萃     
江苏将重拾一批被丢弃的老地名江苏将重拾不少被丢弃的老地名。今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在江苏将得到立法保护,一批已经消失的老地名也将再次被启用。记者在《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看到,和1987年出台的规定相比,《规定》首次明确要求,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规划确定保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符号之一。在新兴城市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地名规划工作应与时俱进,从乡村形态衍化为城市形态,形成复合型的地名命名管理体系。如何解决地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在这方面深圳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黄伟 《中国地名》2013,(1):68-69
一个地名的诞生,往往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城市的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信息。《中国地名》自1984年创刊以来,如何在刊物中体现地名,做好地名的"眼",做了不懈的努力。在全国地名理论研究、地名标准化、地名公共服务宣传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20.
运用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对莆田市政区地名命名依据与地域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结果发现:(1)莆田市历史政区地名折射出传统的农耕文化色彩,反映尊贤尚教、追求功名、期盼安定的社会文化心理,但人文事象类历史政区地名逐渐被自然实体类替代;(2)现存政区地名命名可归纳为以自然实体、方位、移民姓氏、地方特色和重名为依据;(3)重名地名源于自然环境的相近性、农耕社会的滞固性,其构词形式为:方位词+自然实体/姓氏/人类活动场所;(4)特色地名源于莆田独特的科举、方言、宗教和水利工程。针对重名严重、新增地名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提出强化地名标准化、重视地名文化内涵挖掘、保护历史地名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