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卧龙湖煤矿北二采区岩浆岩侵入8煤层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该区煤层中构造煤比较发育,瓦斯富集问题较为突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测井曲线进行约束反演得到的波阻抗作为外部属性,并使用step-wise属性选择法确定合适数目的地震属性,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技术(PNN)对该区进行孔隙度预测反演。孔隙度反演结果与波阻抗反演结果的对比表明:孔隙度较波阻抗对于识别瓦斯富集带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概率神经网络具有高稳定性、计算精度高等特点,可作为研究构造煤发育和瓦斯赋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渤海B构造含油层系主要集中在浅层明化镇组下段,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加快,几口探井在明下段II油组-V油组均获得了不错的油气发现,提高潜力砂体油气检测的精度,降低勘探井位部署风险显得越来越迫切。渤海浅层运用油水层频谱特征分析"高频衰减、低频增加"的烃类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勘探需要,为充分挖掘地震和测井信息,引入了对油水响应区分明显的电阻率曲线参与反演计算,同时利用地震分频属性反演方法得到地震低、中、高频信息,通过BP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出不同厚度下振幅与频率(AVF)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测井目标曲线与地震波形间的非线性映射联系,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储层流体分布特征,提高研究区油气检测精度,在渤海B构造中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裂缝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于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作用。裂缝研究的难点在于难以像井震结合波阻抗反演一样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开展裂缝预测。提出了一种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预测裂缝的新思路:首先拓展了SPM软孔模型,把孔隙空间分为硬孔隙、基质孔隙和裂缝型孔隙,建立岩石物理模型,并求取裂缝型孔隙度曲线,通过FMI成像测井曲线证实了裂缝型孔隙度结果的可靠性;然后综合裂缝型孔隙度测井曲线和地震数据,通过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预测实现了裂缝型孔隙度的定量预测。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和原始测井曲线以及和蚂蚁体等地震几何属性的对比,证明裂缝型孔隙度反演结果比较可靠,可以用来定量解释页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本研究实现了综合测井曲线和地震信息定量预测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对于页岩储层定量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构造煤分布范围预测难度大问题,分析了调谐效应影响下不同煤体结构的AVO属性特征,并利用该方法进行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区块构造煤分布范围的预测。首先取典型的模型数据对原生煤、构造煤-I和构造煤-Ⅱ进行了AVO曲线和属性分析,发现煤层顶板比底板更适合做AVO属性的分析,且随着煤体破坏程度的增加,截距的绝对值增大,梯度的绝对值也增大;分别取5 m、7 m、10 m、12 m和15 m厚的煤层模型进行正演,发现煤层厚度变化时,虽然受到了调谐效应的影响,但仍然以煤体结构变化影响为主,并且AVO属性变化规律和无调谐效应影响时规律一致,即构造煤比原生煤截距绝对值更高、梯度绝对值更高,因而AVO属性能够用来进行构造煤的预测。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工区8号煤层的构造煤分布区预测中,预测结果与井孔揭露结果一致。理论与实践证明,利用AVO属性进行构造煤分布区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岩浆岩的侵入对煤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开采。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具有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采样的优势,包含着更丰富的构造和岩性信息,为岩浆岩的识别和预测奠定了基础。通过测井曲线综合对比分析,常规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对岩浆岩敏感性较差,无法识别和准确划分岩浆岩,电阻率和自然伽马等测井对岩浆岩反映敏感,可用于岩浆岩层位划分;以敏感曲线的层位划分结果为约束,对声波和密度曲线进行重构,获得对岩浆岩反映敏感的伪测井曲线,基于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将地震信息转化为岩性信息,精细雕刻岩浆岩的空间展布规律,实现岩浆岩侵蚀范围和厚度预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构造煤分布范围预测难度大问题,分析了调谐效应影响下不同煤体结构的AVO属性特征,并利用该方法进行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区块构造煤分布范围的预测。首先取典型的模型数据对原生煤、构造煤-Ⅰ和构造煤-Ⅱ进行了AVO曲线和属性分析,发现煤层顶板比底板更适合做AVO属性的分析,且随着煤体破坏程度的增加,截距的绝对值增大,梯度的绝对值也增大;分别取5m、7m、10m、12m和15m厚的煤层模型进行正演,发现煤层厚度变化时,虽然受到了调谐效应的影响,但仍然以煤体结构变化影响为主,并且AVO属性变化规律和无调谐效应影响时规律一致,即构造煤比原生煤截距绝对值更高、梯度绝对值更高,因而AVO属性能够用来进行构造煤的预测。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某工区8号煤层的构造煤分布区预测中,预测结果与井孔揭露结果一致。理论与实践证明,利用AVO属性进行构造煤分布区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工程,对晋城某矿南翼大巷东南区5m×5m×1ms的三维地震数据体,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参数预测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3煤层、15煤层10ms时窗提取地震属性42种,根据钻孔资料,计算出煤厚与地震属性相关系数;从中优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35的地震属性,其中3煤层9个、15煤层10个;然后进行地震属性互相关分析,优选出与3煤、15煤层厚度相关系数较大的4种属性,建立预测煤厚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选取3煤层12个、15煤层4个实测数据作为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以钻孔地震属性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获得全区煤层厚度。经与预留钻孔成果资料对比,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最大主曲率法用于煤层气藏储层裂缝渗透率预测的原理,运用三维地震沿层最大主曲率属性对构造裂缝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裂缝间距、构造最大主曲率值、岩层厚度及渗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某区煤层气渗透率预测的结果与测井和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在煤层气藏裂缝渗透率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以地震反演为主,结合测井、岩石物理、地震相和正演模拟等技术综合研究火成岩的速度场特征。岩石物理实验是研究火成岩物性参数有效的工具,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帮助预测火成岩岩性和速度信息,为反演等工作利用地震资料描述火成岩提供依据。原始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和标准化处理是高品质合成记录和反演效果的前提条件。稀疏脉冲反演、基于模型的反演和神经网络反演这三种方法结果的分辨率较原始地震数据有了很大提高,从中可识别出火成岩的空间展布,但基于模型的反演分辨率相对较高。伽马属性反演的分辨率在识别火成岩方面比上述三种方法要高得多,但是单一的属性又很难满足火成岩特征描述的要求,因此多参数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地震相的应用,最终得到符合地质特征的火成岩三维速度场,并通过误差分析和正演模拟验证了速度场精度,为变速度成图和低幅构造勘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构造软煤与硬煤的物性差异,分析构造软煤分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根据煤层段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将揭露区钻孔测井曲线初步判识的结果同钻孔邻近巷道煤壁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形成了一套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取了研究区的构造软煤资料,对研究区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The developmental areas in eastern China have been in the super-high water cut phase for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and as a result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has gradually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effective predi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well river channel sand bodies in dense well patterns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igh-resolution well logs and seismic data, a case study of predicting interwell channel sand bodies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assistance of high-resolution well logs and 3D seismic data from the Beierxi Block of the Sabei Development Area. Aft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rizons and faults,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re extracted on the premise of seismic horizon tracing in a dense well pattern, and seismic attributes on wells a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inverse distance-weighted mean method. The linear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clustering procedure correlation, and 2D crossplot analyses of the RAVE module between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nd well logs are used to deduc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data and physical information of the reservoir (including effective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 Finally,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multiattribute results to foster an understanding of depositional-oriented trends in interwell river channel sand body distribution is demonstrated. The planar depositional microfacies distribution is mapp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well-seismic data, which will assist in achieving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remaining oil may be discovered and will also assist in making further decisions in terms of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煤厚变化对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三维地震数据中含有噪声时,易导致煤厚预测结果具有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变模态分解(VMD)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结合进行煤厚预测的方法。首先,构建煤厚楔形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当煤层厚度较薄时,振幅属性和频带宽度属性与煤厚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瞬时频率属性与煤厚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对正演地震记录增加噪声,结果表明噪声对利用地震属性进行煤厚预测具有较大影响。利用VMD进行去噪之后,基于SVM进行煤厚预测,实际地震资料的煤厚预测结果与已有钻孔揭露的煤层信息较为吻合,预测煤厚最小绝对误差仅为0.02 m,最大绝对误差0.52 m,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低信噪比区的煤厚反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太现  赵春明 《现代地质》2013,27(3):703-709
针对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快的地质特征和稀井网的资料条件,应用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分层次开展歧口18-1沙河街组储层砂体空间分布的预测,确定了区块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通过提取各种地震属性,在单井地震属性岩性标定的基础上,优选均方根振幅属性作为参数,确定了歧口18-1区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有利相带的空间分布;据此,在扇三角洲内部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内部结构,为断块有利勘探目标的确定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这种精度逐级提高的层次性储层预测技术,尤其适合稀井网、大井距条件下的海上油田优质储层的确定,可有效地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煤层含气量预测是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前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些年,BP神经网络算法常用于煤层含气量预测领域,但传统BP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存在收敛速度慢、对初始值敏感以及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以人工蜂群算法为特征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以沁水盆地某工区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对目标煤储层所提取的多种类型的地震属性进行分类,优选出4种对煤层含气量变化反应最敏感且相互独立的地震属性;再利用人工蜂群算法(ABC)寻找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与隐含层的最优连接权值和隐含层的最优阈值,构建具有鲁棒性的ABC-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以井位置优选地震属性和含气量数据为样本训练该模型;最后,以整个工区目标储层的优选地震属性为输入,进行工区内煤层含气量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各井含气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其中,训练井处的平均误差率为0.23%,验证井处的误差率低于15%,预测精度较高,因此,该预测方法可靠性高,适用性强,可有效用于煤层含气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地震属性分析在岩性气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盒8砂岩岩性气藏非均质性强、开发前期井少、井距大、储层预测难的特点,通过地震多种属性分析,并结合井资料,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优选出对砂岩厚度、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较敏感的地震波形、地震波速度变异参数和地震子波吸收系数3种属性,根据这3种地震属性的分类特征对盒8砂岩厚度和储层含气性的平面分布进行了预测和描述,划分的Ⅰ+Ⅱ类含气有利区被确定为下一步的评价区块。地震属性分析应用于非均质岩性气藏的早期描述,为评价部署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山西宁武煤田某煤矿2#煤层采掘及钻孔揭露情况,发现该井田中部和南部存在古河流冲刷带。通过对比基于优选的4个地震属性的四元一次、四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决定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煤层厚度数据应用于整个测区古河流冲刷带的预判工作。首先利用GeoFrame系统和Landmark公司Poststack模块,提取2#煤层反射波的各类沿层切片,分析并圈定出2#煤层古河流冲刷带的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垂直时间剖面中2#煤层反射波的各种波形特征,进一步判别2#煤层古河流冲刷带解释的可靠性,然后结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获得的2#煤层厚度变化趋势图,最终解释出2#煤层古河流冲刷带范围:勘探区内2#煤层厚度变化范围0~5.3m,根据其煤层厚度变化趋势,将全区划分出一大二小3个古河流冲刷带。  相似文献   

17.
埕岛油田馆陶组发育典型的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通过分频融合地震属性提取与优选、储层构型模式指导、动态响应特征约束等手段,对研究区海上稀井网条件下曲流带和点坝进行精细刻画。研究表明: (1)分频融合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提高了曲流带的预测精度,振幅类属性与砂体厚度相关性最好,以最大峰值振幅为最佳,相比原始地震属性,分频融合得到的最大峰值振幅属性更好地刻画了曲流带砂体边界与砂体厚度分布;(2)复合正韵律、砂体厚度大、紧邻废弃河道分布为点坝三大重要识别标志,与此相对应,点坝表现为高最大峰值振幅、高反演属性的地震响应特征,而废弃河道呈弯月状低振幅属性、“顶平底凸”的低反演属性特征;(3)在应用地震属性确定点坝位置的基础上,通过经验公式推算点坝跨度,可认知研究区点坝的规模,有效指导地下点坝识别,动态信息的约束也为点坝识别提供了依据。井震结合的曲流带及点坝识别方法可为相似油田构型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淮北杨柳矿区,层状或脉状侵入的岩浆岩导致主采煤层呈现较人范嘲的吞蚀、烧变、焦化、变溥现象,Ⅲ常规地震时间剖面及顺层层拉平切片上难于确定其分布范同。为了精细确定主采煤层巾岩浆侵入的影响范田.基于煤层反射波振幅、波形、能量的同一性及差异性特征,利用优化后的地震多属性尤监督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解释结果表明,3煤层未受到岩浆侵入,而10煤层岩浆侵入比较明显,其在成果图上呈现出犬范围的黄色团块状及脉状特征。与实际钻孔揭露资料对比,利用地震多属性聚类分析技术圈定的岩浆岩分布范嗣符合率达78%,具有较高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