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石油行业径向水平喷射钻井技术在煤矿注浆堵水方面可实现水平定向射流成孔,在薄层灰岩、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层中寻找沟通裂隙,尤其在直井或分支井段较小漏水的情况下可进行多分支喷射,还可以加适量盐酸、酸化缓蚀剂进行局部酸化沟通裂隙,压裂地层,从而降低注浆压力,提高注浆堵水效果。径向水力喷射钻井在峰峰集团梧桐庄矿9号注浆孔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技术也可作为地热井增大水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微动探测:地层分层和隐伏断裂构造探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动探测作为地层分层和隐伏断裂构造探测的物探新方法,已成为盆地结构调查、地热井位选址和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的重要物探手段.微动测深确定岩性差异较大的地质界面,如新生界地层底界、侏罗系与二叠系地层分界面、二叠系-石炭系灰岩顶界面等,深度误差可控制在5%左右.断层破碎带/隐伏断裂构造在微动视S波速度剖面上显示为低速异常或明显的速度差异,易于识别、解释.二维微动剖面技术已在探测隐伏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等)方面取得较好地质效果.本文介绍其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掘进巷道前方隐伏断层超前定量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利用断层影响带参数对掘进巷道前方隐伏断层的产状、性质、断层位置、断距进行超前预测的方法。若配合利用瑞利波探测法探测断裂面,可以对小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断距进行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CSAMT在城市隐伏断层探测中数据采集、资料处理方法和克服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已有地质资料显示,北京昌平规划新区内存在多条隐伏断层。为了给规划新城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查清区内断层的准确位置、产状以及断层两侧的基岩埋深,布设了4条CSAMT剖面。结合地质资料对4条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给出了断层的准确位置。结果表明CSAMT在本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可在城市隐伏断层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官营萤石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状沿断层破碎带产出,矿体产状与断层产状一致,矿体围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为碳酸盐岩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断层铁矿     
以钢为纲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工业,老乡们找到很多铁矿,其中有很多是很小的所谓窝子矿,虽然矿不多,但对土炉高炉小型冶炼还是可以的。 这类矿多是在灰岩的断层中,附近可见一般断层痕迹,如断层角碟岩,产状相反,岩性接连不上等等。围岩中常有白色、黑色、红紫、酱黄等多色细腻的‘断层泥’,性脆易碎,不粘舌(粘舌的极少),此‘断层泥’有的形成互层有的较乱。矿石附近的灰岩有时成紫红色粗粒结晶,含Fe质很多。  相似文献   

7.
林承灏 《地质与勘探》2017,53(1):133-140
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在地质反演解释中存在的多解性弊端,本文介绍了以电成像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探测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电成像法查找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走向,然后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精确查明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及断距等地质参数,并对两种方法的探测成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推断该隐伏断层为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南北向的正断层,断层落差约4.2m,其上断点埋深约17.9m。经钻孔验证表明,电成像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浅覆盖区隐伏断层探测中具有精确、可靠、经济的优势,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60,20(3):142-142
南京大学地质系福建区测大队在闽西北进行廿万分-草测填图任务过程中,曾在清宁县之北的泉上石灰窑附近发现了中石炭纪黄龙灰岩,当即进行研究,该灰岩出露厚度近130米,下与泥盆石炭纪的南靖系地层的接触处为浮土所掩,根据岩性及产状推测,可能是假正合接触,上与船山灰岩也是假正合接触。本层根据岩性及化石,大致可分为六层,自  相似文献   

9.
断层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影响较大,准确探测断层位置对预防灾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煤矿进行采掘作业之前,施工大量瓦斯抽采钻孔,但是这些钻孔包含的地质信息未被充分重视,为此,提出了利用穿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群探测隐伏断层的技术方法。通过建立瓦斯抽采钻孔探测断层的数学模型,计算断层面、煤层底板的三维坐标,通过绘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其三维图,确定断层位置、落差、产状和断层性质等基础参数。基于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工具,编写了瓦斯抽采钻孔探测断层的软件,实现了断层信息的可视化,为准确判识断层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钻孔定位、模型计算、图像处理、断层识别等综合技术方法,成功实现了利用瓦斯抽采钻孔进行隐伏小断层探测。   相似文献   

10.
王家琛 《地质与勘探》2017,53(2):318-324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与卫星影像解析,建立了岩性、地层、产状、褶皱和断层发育的影像判识模型,结合野外地质勘察校验与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对徐州大北望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卫星影像解析对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性、产状和构造均具有很好的判识程度,利于快捷准确地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为野外地质工作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根据地形地貌、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地层分布、褶皱和断层识别标志在卫星影像中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岩性、地层、产状、褶皱和断层发育的影像判识模型,并对大北望地区进行了构造识别和野外地质校验。大北望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发育,NE向直立水平家后山背斜构造整体控制该区的地层分布和地形地貌特征,大型NE向纵向和斜交逆断层的发育造成局部地层缺失,NW向和NWW向斜向平移断层的发育造成了局部地层错移和山谷发育。  相似文献   

11.
Water inrush from Ordovician karst aquifer in North China coal mine has become a key issue on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fault zones, because fault zones might connect limestone aquifers and coal seams, enabling Ordovician karst water to enter the mine. In the study area, a series of parallel directional holes were drilled along Ordovician limestone at depths between 70 and 90 m under Ordovician limestone boundary. To conveniently detect fault zones and govern mine water disasters, a series of natural gamma-ray logging while drilling (GRLWD) were undertaken. The entire detecting region can be comprehensively covered by several directional borehole groups. Then,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on the basis of GRLWD data and geological data to extract faults information. A segment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deep fault zones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markedly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ult zones within Ordovician limestone or the unitary lithology formation and provide crucial information relevant for deep coal mining safety.  相似文献   

12.
水力空化射流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效果好等特点,在石油钻井中得到了推广应用。针对伊朗Y油田中下部中硬灰岩地层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的情况,试验应用了水力空化射流工具。研究了试验油田的地层强度及可钻性参数,优选了水力脉冲空化射流装置和下部钻具组合,优化了机械及水力参数。现场实钻资料表明,水力空化射流工具提高钻速明显,对中硬地层的灰岩具有良好的钻进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EH4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并结合钻探资料成果,对巧家巨型古滑坡的空间结构进行探测分析;有效确定了该滑坡的空间电性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该滑坡的主滑动面平均深度250 m;并发现滑坡体及邻侧存在6条活动断裂(F1—F6),其中小江断裂带(F1)为主要活动断裂.同时,综合分析电磁测深结果与钻探资料推断,在金沙江边台阶从...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地质雷达技术在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重点对地质雷达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古地震探测和断层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理塘活动断裂的应用实例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了地质雷达探测活动断裂现存的问题,对该技术探测活动断裂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自进式射流钻头作为水力喷射径向钻井技术开采煤系气的核心部件,对钻井效率有决定性影响。为获取直旋混合射流钻头结构的最优参数,采用Fluent数值模拟与室内钻进试验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不同钻头结构参数下三维流场的速度特性,给出优化准则,并通过钻进试验加以验证,得到钻头的最优参数:中心孔孔径1.2 mm,叶轮槽槽宽0.7 mm,叶轮长度4.5 mm,叶轮径向长度3.5 mm,倾角45°,混合腔腔长6 mm。并通过理论分析解释了不同参数对钻头钻进速度产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影响直旋混合射流中直射流与旋转射流的通量,进而引起射流三维的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各参数结构对钻进位移的敏感性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心孔孔径、叶轮槽宽、叶轮径向长度、混合腔腔长、叶轮倾角、叶轮长度。室内钻进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射流钻头具有更高的钻进效率,在关联分析中对钻进效率影响最大的是直射流与旋转射流通量,且直旋通量比在0.54时,射流能量分配较合理。研究成果对径向钻井煤层气、天然气开采中钻头的设计与结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东庞矿北井9400采区2#煤层奥灰含水层区域注浆改造一期工程ZKxx3孔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水平分支孔定向钻探施工设计、钻探施工工艺、主要技术措施等。实践证明,该定向钻探技术能够探查奥陶灰岩含水层区域中的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通道和富水层段,超前注浆充填奥陶系灰岩上部溶隙和裂隙,封堵断层等构造薄弱区段,扩大加固面积,实现由井下局部治理向地面区域治理煤层底板奥灰水害。由超前探测向掘前治理转变,在时空上达到了区域超前防治水害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压喷射注浆于1968年首创于日本。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引进并开始研究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目前,高压旋喷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技术最为成熟。对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为旋喷桩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止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设计参考依据。该试验在陕西省延安市某建成小区内选三个试验点,按不同旋喷桩施工工艺成桩,通过对桩身完整性检测、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旋喷桩成桩质量及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杨顺  孙文斌  朱广辉  韩建光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20-2022112020
在实际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中,常规的地面地震勘探技术无法对煤层中的小断层、陷落柱、夹矸等微幅构造体进行精细的探测。相比于地面地震勘探,槽波地震勘探直接在煤层中激发,能量强,范围大,能够精确探测煤层中的微幅构造体。笔者等针对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特征,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和流程,通过对频散分析以及槽波包络叠加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反射槽波地震数据的成像精度,进而更准确地识别煤层中小断层等微幅构造。实际煤田反射槽波的应用试验表明,反射槽波勘探准确识别出煤层中的小断层构造,验证了反射槽波勘探技术的实用性以及本文反射槽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