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序言     
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建设在“九五”期间,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各省、市人民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新建、改建成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与21个省、市区域性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已在我国地震监测速报和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事遥测地震台网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近年来,科技人员在遥测台网运行维护管理、台网数据分析处理、新技术引进和数据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在新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1 台网概述呼和浩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在原模拟遥测台网的基础上经部分新建、改建和扩建完成的。原模拟遥测台网是1986年投入使用的,运行达15年,虽然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防震减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已不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特别是适应不了地震应急、大震速报等的要求。数字地震观测替代模拟地震观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数字地震观测以宽频带、大动态、高分辨率、低失真度等优势为地震科学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呼和浩特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2001年6月通过验收并投…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合肥数字遥测台网中心技术系统基本功能和在安徽省地震速报中的作用,提出未来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间数据共享与网络数据服务是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台网快速准确完成地震速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技术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初步设计中的主要技术思路和确定技术参数的基本设想。该台网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首次全面采用卫星通信收集和广播数据,首次在遥测台台网中列入地震烈度速报。它将成为我国身心健康为止最大、台站数最多、应用最先进的区域地震遥测台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有关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信道复用方面的技术,结合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通信工程的实施,提出了适合目前山西省实际情况的地震数据传输方式,考核 运行证明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6.
广州(珠江三角洲)数字无线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第一个全套引进的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的数字地震台网,采用24位数字地震采集、无线数据传输、地震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对增强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和推动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系统介绍了广州台网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地震编目系统及其产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观测数据管理软件EDSP-DMS"开展地震数据管理和地震编目工作.通过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数据和地震事件波形文件的管理与检索.2002年1月开始正式产出本台网的地震月报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8.
地震仪器中应用的网络通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通讯是决定地震勘探仪器系统性能和规模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按照所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数字地震仪目前可分为有线遥测地震仪、无线遥测地震仪和无缆存储式地震仪.本文分别举例介绍了三类地震勘探仪器中应用的经典地震网络通讯技术,并对其设计理念、网络通讯原理、通信构架、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针对有线地震仪器的电缆管理难、无线地震仪器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差和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缺少质量监控手段的问题,讨论了无线监控与本地存储相结合的地震网络通讯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缆无线混合型地震仪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短波、微波扩频及卫星技术在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的应用领域及优势,根据各频段无线电波的传播特点和数字遥测台及中继站数据复分复接技术要求,阐述了无线技术在数字遥测地震观测系统中实现的方式和步骤,并叙述了超短波及无线扩频技术在合肥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应用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结构及监测能力,台网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和遥测台技术系统、供电系统、中心系统、避雷系统、中继站、信道等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考核运行期间获得的资料,结果表明,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检测地震能力、动态范围、地震处理精度和速度方面优于模拟台网,对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的地震监控能力可达1.5级,网内地震响应速度小于10min,得出该台风可为地学研究及地震预报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字地震资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水库地震监测综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较完整地收集我国水库诱发地震震例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的成长进步厍程。本文认为无线遥测组网和计算机实时处理方式是我国近年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的主流,数字化则是其发展方向。作者提出了按地震监测系统的主要特征。对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分类划代方法,将我国已客在建的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划分四代。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建成投测的二滩,大桥、小浪底和李家峡等第三代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对正在设计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震台网网络技术平台,分析其系统构成及虚拟台网、3G无线传输、远程网络监控等技术在陕西测震台网的应用.该平台的建成,提高了测震台网运行质量及流动测震台网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省、市测震台网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对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地震响应能力、完善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昆明区域数字遥测台网记录的姚安地震序列资料,结合姚安震区流动数字化台网的近震源观测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法测算婉安地震序列的震源力学参数,给出S波的计算结果,并进行讨论。同时,对区域数字遥测台网和震区流动为流动数字化台网同时记录的39个地震采用同一模式计算出的震源参数进行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采用程序驻留内存技术,利用系统的硬件中断和时钟中断,在微机上研制成功了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前后台处理功能,能够在主机CPU中同时运行多道程序,使数据采集、事件检测、数据转存、地震定位等均能进行实时处理。该系统可用于区域遥测地震台网和地方遥测地震台网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地震视应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四川和云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了包括地震视应力在内的震源参数。首先对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计算地动位移和速度的功率谱积分,再计算地震辐射能量和视应力等震源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分震级区间研究了视应力值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及该断裂带上中等地震的震源谱及参数差异,认为安宁河断裂带视应力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6.
遥测地震台站的防雷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震作为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在地震的监测预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满足测震需要,无人值守遥测地震台站建设不断增多.然而.测震台台基的选择和避雷接地电阻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台基好电阻率一般较高.要达到较低的接地电阻很难,涉及的经费开支也较大.本文应用雷害风险评估方法,讨论遥测地震台站防雷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限制投资的防雷设...  相似文献   

17.
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采用无线信道在国内地震界借鉴的经验还非常有限。究竟数字无线遥测,能否在(10^-6)误码率指标下,象模拟无线遥测地震台网一样采用单向传输,尚有不同看法。从三峡无线数字遥测地叶网的成功勘选得一邓许多有益的结果,我们关于鸨线信道和信道设备的探索回答了这个问题。结论是:数字地震台网仍然可以采用无线遥测方式组网,采用传输的信道设备既经济原则,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A regional dial-up PT telemetric network of eight digital short-period seismic stations has been in full opera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95 in Greec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full operation, thre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sequences struck different regions of central and northern Greece. The dial-up network managed to successfully record more than 85% of these seismic events including foreshocks, main shocks and aftershocks, and 45 of these events were selec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seismic source parameters by spectr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moment correlates very well with earthquake magnitude, fault radius and fault displacement. The determined scaling relations a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other studies for Greek earthquakes that used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Since digital seismic instrumentation is now expanding in Greece, these first results from spectral analysis of digital short-period data can be considered useful for future seismic hazard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