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地球化学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天然气生成理论(生物气-低熟气成因、海相有机质和煤系气源岩高演化阶段生气潜力)、大气田成藏过程示踪研究(海相叠合盆地深层、陆相深层砂岩和火成岩大气田)、非烃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CO2等H2S)、非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煤层气)、天然气实验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些研究进展丰富了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促进了中国大气田的发现。但是随着中国天然气勘探向复杂地质环境区域、深部层系和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发展,地质条件下全过程天然气生排运聚地球化学模型、深部天然气生成和运移及成藏地球化学、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等是今后天然气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发现大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勘探事业发展迅速,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大气田发现速度加快。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六大气区:鄂尔多斯气区、四川气区、塔里木气区、柴达木气区、松辽气区、珠江口气区。总结了大气田烃源岩、储层和圈闭方面的特点,即:中国天然气勘探指导理论已进入“多元论”时代,有机气以煤成气为主,烃源岩热演化各阶段皆可形成大气田; 大气田在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火山岩储层均有分布,以碎屑岩储层为主,碳酸盐岩储层次之; 圈闭类型以构造-岩性复合型为主,少量为构造圈闭。分析了大气田烃源岩、储层、成藏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极大地有利于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勘探进展迅速,除早期在琼东南盆地发现YC13-1气田以外,陆续在莺歌海盆地发现了DF气田群和LD气田群,在珠江口盆地发现了WC气田群及PY气田群,近期在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则发现了LW-LH气田群。这些气田群气藏天然气组成,主要以烃类气为主,但莺歌海盆地气田群部分区块及层段亦含有丰富的CO2(二氧化碳)和N2(氮气)等非烃气。根据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借鉴国内外通用判识划分方法及指标,该区烃类气可综合判识与划分为生物气及亚生物气、成熟油型气、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气等成因类型;该区非烃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三大成因类型。非烃气N2则可划分为大气成因、壳源型有机成因和壳源型有机-无机混合成因等3种主要成因类型。对于不同气藏烃类气形成及成藏时间判识与厘定,主要依据其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动力学、同位素动力学模拟实验和含烃盐水包裹体及自生伊利石Ar-Ar同位素定年,并结合具体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而综合判识与确定;对于非烃气形成及成藏时间,则主要根据伴生烃类气形成时间,并结合温压双控热模实验结果及地质条件综合判识与确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中型气田已发现68个,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海相或海陆过渡相中,勘探实践证实海相层序富集大中型气田。对比总结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三大气区克拉通海相沉积层序特点及天然气勘探规律,发现目前所研究的大中型气田有四种典型的成藏模式(图1)。对这些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有两种理论认识,即古隆起控气理论和沉积相控气理论。古隆起控气理论认为,早期继承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大中型气田已发现68个,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海相或海陆过渡相中,勘探实践证实海相层序富集大中型气田。对比总结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三大气区克拉通海相沉积层序特点及天然气勘探规律,发现目前所研究的大中型气田有四种典型的成藏模式(图1)。对这些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有两种理论认识,即古隆起控气理论和沉积相控气理论。古隆起控气理论认为,早期继承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条件及潜在勘探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岩  柳少波 《地学前缘》2008,15(2):109-1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天然气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和天然气产量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大、中型气田的发现,全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和探明可采储量的89%主要分布于地质储量大于100×108m3的大、中型气田中。近年来很多新领域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文中通过总结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地质特点和形成条件,提出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四大因素:(1)煤成气和油型气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气成因类型,煤系和高过成熟海相烃源岩是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气源基础;(2)大面积分布的孔隙型储层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类型,包括大型河流三角洲砂体、大面积礁滩型灰岩、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溶蚀白云岩、火山岩等;(3)煤系及膏泥岩是大、中型气田保存的优质区域盖层;(4)前陆盆地大型构造圈闭和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大面积岩性圈闭是大、中型气田聚集的关键。未来天然气勘探领域主要是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大型海相碳酸盐岩和河流-三角洲砂岩岩性体、东部断陷盆地的深层、东海和南海海域。  相似文献   

7.
<正>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长庆气田是迄今我国最大的气田。由于对其气源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评价与勘探目标决策,因而倍受我国地质、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自气田发现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长庆气田天然气、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目前,对长庆气田属煤成气与油型气混源成因的认识已无争议。但是在主力气源的判识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能力评价方面仍存在很大分岐。本文在对上、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天然气、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并采用多项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气—油—烃源岩对比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主要  相似文献   

8.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长庆气田是迄今我国最大的气田。由于对其气源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评价与勘探目标决策,因而倍受我国地质、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关注。自气田发现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长庆气田天然气、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目前,对长庆气田属煤成气与油型气混源成因的认识已无争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长江和古淮河沉积覆盖全省面积的32.6%,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天然气(通常称为浅层天然气)十分发育。第四系天然气主要为生物分解的甲烷气,气层埋深浅,易于开发利用。上第三系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有生物分解的有机气,也有非生物成因的无机气,周庄气田和溪桥气田分别是2种不同成因类型气田的代表,它们的赋存状态反映了上第三系天然气的一般地质特征。展示了江苏具有广阔的浅层天然  相似文献   

10.
<正> 截止1998年底,中国陆上及近海海域气田总数为321个,其中小型252个,中型54个,大型15个。大中型气田构成已探明地质储量的主体,占84%。在层位上,已发现气田主要分布在新生界、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在中国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中,天然气的分布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 多种类型天然气混合分布在同一气藏中由于中国多数盆地具有多旋回的演化历史,在纵向上盆地存在多个含气系统,使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存在于同一地层中的现象十分普遍。魏永佩特别强调,在同一气藏中存在天然气的混源现象。在中国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中,不同研究者对气田的成因类型归属总是有一定分歧,很难将气田划分为某种典型的成因类型。实际上,在中国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中,以某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西部致密碎屑岩含气领域勘探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盆地自1971 年发现了中坝气田后,系统地对致密碎屑岩含气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取得突破。在成都平原发现和有效开发了大中型致密砂岩气田,使储产量大幅度增长。加强对致密碎屑岩含气的基础地质研究、探讨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紧密结合勘探开发、认真解决科技创新和工艺方法,这样在川西气田的开发中将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选择田河气田作为研究实例,对气田东、西部天然气进行系统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气田成藏的地质背景,认为和田河气田具有较好的水溶气运移成藏地质条件和明显的水溶气运移地球化学证据,提出了天然气是水溶气成因的新观点。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大量溶解于水,在压力的驱使下,水溶气自寒武系运移至气田东部圈闭,然后再由气田东部的高压区沿不整合面往西部的低压区运移。根据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横向变化特征,提出了ln(C1/C2)、ln(C2/C3)、CO2/CH4、CH4/N2、N2/C2H6等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水溶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示踪新指标,对研究天然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炭系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天然气勘探目标。针对石炭系烃源岩的勘探主要围绕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展开,而理论上规模更大的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同时,石炭纪火山作用频繁,盆地内部具备生成无机成因烷烃气的地质条件,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次研究基于准噶尔盆地东部东道海子- 五彩湾凹陷和白家海凸起天然气的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系统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来源和潜在的次生改造作用,共识别出4种不同类型的天然气:① 来自滴水泉组的煤成气;② 来自巴塔玛依内山组的煤成气;③ 无机成因甲烷和热成因天然气的混源气;④ 发生渗漏的热成因天然气。研究结果证实了准噶尔盆地东部下石炭统烃源岩的有效性,发现了无机成因烷烃气的踪迹,有望开辟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并提供了一个鉴别“同型不同源”天然气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138-138
2004年11月27~2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在兰州举行了以“非生物(无机)油气成因和资源前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科院、中石油、中石化和有关高校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组织得短小精干,会议气氛热烈,学术报告精彩纷呈。戴金星院士做了题为“中国天然气发展趋势与地质理论”的报告,指出中国天然气工业从贫气国正走向产气大国,中国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  相似文献   

15.
和田河气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巴楚凸起南缘的玛扎塔格构造带,含气面积143.45km2。气田发现于1997年9月,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最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气田,1998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16.94×108m3。气田由七个气藏构成,气源为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形成的古油藏油裂解气和过成熟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主力产气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以及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它们与各自上覆的石炭系不同泥岩段构成良好的区域性和区带性储盖组合。论述了气田的勘探和发现历程、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应用油气晚期成藏理论取得油气突破的勘探实践与认识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礁滩大气田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对已发现的礁滩大气田圈闭、储层、烃源岩与天然气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总结大气田形成地质特征;通过气田成藏特征对比分析,明确气源主要来源于原油裂解气,气田形成过程都经历古油藏、古气藏、调整改造三个阶段,但不同气田在油气成藏时间、输导体系与晚期调整改造强度存在差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靖边气田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气藏之一,目前勘探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在回顾历年勘探和研究的基础上,以靖边气田陕200井区为例,总结和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富气的主控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合理建议。研究表明:构造演变是靖边气田成藏的前提,决定了气田的分布范围和产气层位;沟槽的分布位置和切割深度对马五气藏的富集程度有着重要影响,鼻状构造不是主控因素。沉积环境是形成有利储层岩石类型的先决条件,潮间带云坪、潮上带膏云坪和含膏云坪微相是有利沉积微相。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是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的重要保证,研究区多期溶蚀、白云化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改进较大,其中多期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集空间的主要成因。裂缝是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但裂缝发育程度因层位而不同。孔、洞、缝及沟槽的有效配置受构造、沉积、成岩作用的控制,每个层段的储集性能和天然气的富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近代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T,戈尔博士的“石油与天然气的非生物成因理论”及杜乐天教授的“博物气圈假说”。通过对一些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分析归纳,发现在地球深部可能储藏着巨量的天然气。笔者认为,如果在石油无机成因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进行油气勘探,可能会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天然气的复式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济阳坳陷天然气复式聚集规律,该文总结了研究区36年来的勘探成果,区内天然气呈三元环带对应结构,纵向上有深层气富集带,中层气富集带和浅层气富集带,横向上内环带为深层气,中环带来中层气,外环带为浅层气。文中就此对应结构从烃源岩,温度场,压力场,盖层,构造及圈闭等因素作了分析,比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深层气田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这就是丰富的烃源岩,较大型构造,储层次生孔隙带,归纳了成藏类型,指出了勘探  相似文献   

20.
煤成气是指地层中煤和含煤岩系沉积以来,在地质历史中有机物质受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大量可燃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被圈闭在各类储层中的天然气。简言之,是由煤或含煤岩系产生出来的天然气,而不是由一般湖相、海相泥岩或碳酸岩生油岩生成的天然气。国外很多大的天然气田,如荷兰的格罗宁根气田、苏联西西伯利亚气田、英国北海气田都被认为是煤成气或与煤成气有关的气。估计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有70—80%来自含煤地层。世界煤成气远景储量预计在1500万亿立米以上。因此,70年代以来,煤成气已成为天然气勘探和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