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连云港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沿海开发建设导致地表载荷和地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针对出现的地面沉降问题,基于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技术,利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25期Radarsat-2超宽精细模式SAR影像数据,对连云港市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基于监测结果进一步深入剖析徐圩港区东、西防波堤的沉降影响状况及研究区地面沉降诱发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沉降最严重位置位于连云港徐圩港区,最大沉降速率达251.7 mm/a.徐圩港区东、西防波堤皆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沿海开发建设导致地表载荷和地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针对出现的地面沉降问题,基于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技术,利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25期Radarsat-2超宽精细模式SAR影像数据,对连云港市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基于监测结果进一步深入剖析徐圩港区东、西防波堤的沉降影响状况及研究区地面沉降诱发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沉降最严重位置位于连云港徐圩港区,最大沉降速率达251.7 mm/a.徐圩港区东、西防波堤皆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  相似文献   

3.
“削山填沟造地”等岩土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沟壑地区屡见不鲜,掌握填方区沉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获取的56景TerraSAR-X StripMap模式影像,利用时序InSAR技术监测了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工程的沉降信息,并与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监测区3个水准点的沉降测量结果比对。结果表明,在填方区地表以沉降为主,在挖方区地表以抬升为主,研究区存在有1处较为明显的地表沉降情况,位于填挖边界线附近填方区内,形变速率范围为-40~-20 mm/a,最大形变速率达-49.9 mm/a,累计量为-151.6 mm,时序InSAR形变结果和实地水准结果吻合性较好,垂直方向形变速率中误差为1.8 mm/a,表明时序InSAR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填挖方区变形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长期有效监测郑州市地表沉降,本文采用SBAS-InSAR (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AR)技术对29景覆盖郑州城区的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郑州城区2015.04-2017.03地面沉降速率与累积沉降量。试验表明,郑州中心城区地表稳定,其余区域普遍存在地面沉降现象,主要沉降区为研究区西北部、北部、东部,下沉速率大部分位于0.6 mm/a-6 mm/a区间范围内,其沉降中心分别位于城区西北惠济区与城中金水区,最大下沉速率约为27.4 mm/a,最大累积下沉量约为70.4 mm,该试验结果为郑州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徐州北部重要煤矿产地沛县为例,采用永久散射体时序分析技术(PS-In SAR)对2007~2011年间的18景ALOS PALSAR影像进行时序分析,反演了该地区这4 a间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形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区域存在两处较大矿区形变,分别为沛城煤矿和孔庄煤矿,其沉降中心区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8 mm/y和-18 mm/y,且与实际矿区的空间分布位置一致;(2)受孔庄煤矿开采的影响,沛县北部的省道321以及县内道路沉降也较为明显,沉降速率为-8 mm/y;(3)其他形变区域中心形变速率为-6^-16 mm/y。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6年4月—2017年3月间获取的17景sentinel-1SAR数据(VV极化),采用短基线集技术(SBAS)获取昆明地区地表形变信息,并对重点沉降区域沉降的时序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昆明地面沉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不均匀性,且沉降分布区域有所扩张;②昆明老城中心区、王家营至呈贡大学城一带等地区保持相对平稳;③老城区南部、东部和西部等多个沉降区相连,形成横跨昆明盆地的一条滇池近岸半弧形沉降带;④研究区域内最大沉降速率位于小板桥-义路村-广卫村一带,最大沉降速率为-52mm/a。  相似文献   

7.
基于Sentinel1-A数据,首先利用SBAS-InSAR(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对南宁市区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的地表形变进行计算,获得研究区的地表形变速率图和累积形变量;其次,从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中选择6景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提取5个时间段内的形变信息,并叠加分析得到总形变量;最后利用D-InSAR(differential-In-SAR)获得的形变结果对SBAS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9年,南宁市地表形变极不均匀,其最大沉降速率约为23.52 mm/a,最大抬升速率约为17.77 mm/a;SBAS和D-InSAR所得监测结果总体上具有一致性,但局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BAS方法提取的最大形变量约为31.55 mm,D-InSAR提取的最大形变量为39.93 mm.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固安站至雄安站沿线作为研究区,利用2018—2020年共34景Sentinel-1B影像,基于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沿线的地面沉降时空分布信息,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沉降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沿线地面沉降发展由北向南存在一定的差异。北部年均沉降速率小于10 mm/a,南部沉降较为严重,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达-105.6 mm/a,且沿线西部年均沉降速率高于东部区域。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得知,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埋深值存在相关性,地下水埋深高的地区地面沉降量较高。同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发现,城市化建设所产生的静载荷对京雄城际铁路沿线的地面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Sentinel-1A是欧空局"哥白尼计划"发射的首颗对地观测卫星,是目前现势性较好的SAR卫星,非常适合InSAR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文中研究采用32景Sentinel-1A数据(2016-01—2017-11)进行时间序列SBAS处理,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发现珠海市大部分地区平均沉降速率在-17.23~5.88mm/a,主城区较为稳定。部分区域存在许多明显的沉降漏斗,沉降幅度较大,最大可达-101.05mm/a,这与珠海市道路工程的修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苏锡常地区自2000年实行禁采政策后,大部分地区沉降速率明显降低,但苏州市盛泽镇一部分地区沉降速率不降反增.针对苏州市盛泽镇的地表沉降问题,本文利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获取的48期Sentinel-1A TOPS模式升轨影像和时间序列InSAR技术,研究该地区的地表沉降情况,提取了盛泽镇的平均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并用同一时期的水准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对盛泽镇地表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地表沉降严重程度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盛泽镇总面积的1.2%属于沉降较严重及严重的区域(平均沉降速率大于30 mm/a),主要集中在盛泽镇北部南宵经济开发区、龙桥村和人福村,沉降面积和为1.8 km2;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印染工业和纺织工业过量消耗地下水和地面建筑物密集造成建筑载荷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