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地图正由一种专业性较强、面向专家和特定领域的产品转变为一种面向大众的服务,逐渐普适化和大众化,并以其蓬勃的生命力不断与其他学科领域交融发展。以公共传染性卫生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事件的要素组成和时空特征,探讨了公共传染性卫生事件的可视化框架以及事件中各种要素的可视化方法,并以这些可视化理论和可视化方法为基础,对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实践并探讨了运用地图表达时空数据信息的能力,为公共传染性卫生事件信息全面、生动、准确的可视化表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慕尼黑工业大学制图系拥有一支国际化的教学和研究团队,其成员的知识结构涵盖测绘工程、地理学、电子工程和通讯技术、环境工程、交通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元化的学科。回顾这个团队最近十年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作者概述了一系列博士论文在空间数据集成、时空数据建模和事件识别、多制式导航服务、三维城市模型可视化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地图设计等研究方向的阶段性成果。这些基层研究工作受到多媒体技术、急剧增长的地理数据量以及不断变化的地图用户行为的驱动,充分体现出地图学是一门集科学、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分析地图学面临的研究瓶颈和原因,作者指出大数据和众包现象是未来十年地图学研究的两个新的驱动力。地图生产和更新将由"面向覆盖"转向"面向要素"。越来越多的地图服务将从不完整、不确定和动态变化着的数据流中实时派生而来。而开放式制图平台的广大网络用户则可以作为受试者提供大量的用图行为信息,以期弥补地图可用性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空间三维地图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深圳市拟建设的"数字政府"基础时空平台——"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从二维地图可视化提升到城市空间的三维地图可视化,需要从现有的空间数据模型、数据组织与调度逻辑、地图可视化表达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城市级的三维数据可视化表达核心框架,满足各类城市应用可视化渲染与仿真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战争历史事件可视化存在的表示方法单一、时间信息表达缺乏等问题,以战争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要素组成和相关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战争历史事件可视化策略,开展了基于历史事件运动轨迹的可视化表达方法的分类研究。最后以这些可视化原则和方法为指导,对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事件进行可视化表达。拓展了地图表达时空综合信息的能力,为战争历史事件信息全面、真实、生动的表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由信息管理向知识服务跨越是当前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探讨空间知识地图及其可视化相关理论入手,针对当前地图服务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研究了地理空间知识分类及其可视化要点、空间知识地图特征等内容,并基于用户与空间知识地图可视化的关联,探讨了空间知识地图可视化系统研究流程模型和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图可视化的技术和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彦国  孙秀玲 《测绘科学》2007,32(4):183-184
可视化技术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符号化及视觉变量表示法的水平,进入了在动态时空变换、多维可交互的地图条件下探索视觉效果和提高视觉工具功能化阶段。本文介绍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九项主要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可视化地图的三种分类,即动态地图、虚拟地图和超地图。由此了解到地图可视化在地图制图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技术的提高,地图可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向"人"地学可视化中的"人".主要从地学可视化系统的使用者(简称"应用人"),从地学可视化要表达的地球表层系统地理环境中的社会人(简称"社会人").以及从作为能地理认知与思维、能表达/传递地理知识及知识创新的"人"(简称"知识人")3个方面定义.从上述3个方面建立了面向"人"的地学可视化概念框架.在面向"应用人"方面,主要介绍了协同可视化以及自我参照可视化;在面向"社会人"方面,主要阐述个体日常行为时空路径可视化、群体行为模拟可视化,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可视化;在面向"知识人"方面,主要讨论知识可视化.本文最后从本体框架、信息采集与获取技术、数据组织与表达模型、可视化表达方法、主体概念方面,对于面向"人"GIS以及可视化的关键问题与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时间问题是地理学中一个基本的研究问题。随着空间技术和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使得空间信息具备了较强的时态特性,传统静态地图中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已无法满足时态信息的动态表示需求,如何在空间格局上和基于时间维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提供时态信息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和表达,是不可忽缺的一个环节。针对当前时空数据模型较多,而可视化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在充分研究时态信息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可视化动态过程所涉及的相关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时空耦合模型以及预测模型等。  相似文献   

9.
时间问题是地理学中一个基本的研究问题。随着空间技术和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使得空间信息具备了较强的时态特性,传统静态地图中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已无法满足时态信息的动态表示需求,如何在空间格局上和基于时间维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提供时态信息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和表达,是不可忽缺的一个环节。针对当前时空数据模型较多,而可视化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在充分研究时态信息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可视化动态过程所涉及的相关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时空耦合模型以及预测模型等。  相似文献   

10.
空间认知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蕾  李霖 《测绘工程》2004,13(2):47-49
介绍了地理可视化中的新技术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从静态、平面转向动态三雏和虚拟现实,并出现了诸如赛柏地图、扩展现实、协作式可视化环境等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