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岩地层压裂增水与岩层性质密切相关,不同岩性其力学性质及其裂隙构造不同,压裂机理与工艺方法就不同。根据基岩地下水岩层特点,结合水力压裂增水试验,着重分析了水力压裂的形成机制,探寻了不同岩层及其力学性质与压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岩水井压裂增水技术自研发以来取得较为良好的增产效果,但该技术目前仍存在适用性差、增产效果不确定等问题。基于压裂增水过程中流体流态和裂缝宽度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确定了提高压裂液粘度是较为经济、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开展了水井和中低温地热井清洁型凝胶压裂液配方的设计工作,进行了稠化剂、pH值调节剂、交联剂和破胶剂选配与性能实验,研发了适用于水井和中低温地热井(30~80 ℃)清洁型凝胶压裂液体系并开展现场试验。对凝胶压裂液配液应用难点与使用成本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水井压裂增水技术在压裂液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近几年,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许多地区发生持续干旱,当地的人畜用水极度困难。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十分迫切。针对我国基岩水井取水存在部分水井出水量偏低的状况,从基于水井压裂机理、压裂液、压裂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分段压裂增水技术研究工作,并进行了试验。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文水井用水力压裂技术,为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基岩山区水资源紧张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单一流迳基岩水流的水位沿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基岩水壁间运动理论,建立了单一流迳基岩水运动时的水位(水头)曲线方程,讨论了曲线形状,分析了流迳隙宽、阻力系数、断面和流迳突变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地下水位下降迅速,且已引起无棣-沾化-带海(咸)水入侵。通过对滨州市海(咸)水入侵现状、原因、危害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限采深层地下水、合理增采浅层淡水、回灌补源、抽咸补淡、开辟新的水源和强化用水管理、全面节约用水等防治海(咸)水入侵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小杰  叶成明  李炳平  解伟 《探矿工程》2016,43(10):234-237
为了开发高粘、低滤失、抗水敏性好的基岩水井专用压裂液,通过胶凝剂、交联剂、破胶剂、防腐剂选配,以及配方试验等方法,确定了以田菁粉为主剂,辅以交联剂、防腐剂、破胶剂等添加剂的基岩水井水力压裂专用压裂液。该压裂液具有成本低、性能稳定、环保无污染等特点。作为基岩水井水力分段压裂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压裂液研究为实现基岩水井水力分段压裂技术整体突破奠定了基础。同时,积累了针对不同岩性岩层压裂液研究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凉水井煤矿基岩顶面古河道控水规律,从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采动覆岩破坏,研究了4~(-2)煤上覆岩层空间分布特征、导水裂隙带发育、基岩顶面古河道及其控水规律。结果表明,4~(-2)煤为典型浅埋薄基岩煤层,基岩和沙层东薄西厚,土层基本全区分布,局部有条带状缺失。根据基岩顶面形态、土层缺失区,研究圈定了基岩顶面古河道,划分为有沙层充填的古河道和无沙层充填的古河道;工作面跨古河道开采"前-中-后",涌水量表现出"稳定-突增-稳定"的规律,有沙层充填的古河道区涌水量增大幅度明显高于无沙层充填的古河道区。古河道控水规律研究为榆神矿区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矿井涌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可为古河道发育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一定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竟亚飞 《地质与勘探》2023,59(6):1336-1346
煤层气井常采用井网布置方式进行开发,不同的水力压裂顺序引起不同的应力干扰效应。为了查明不同水力压裂顺序下煤层气井间应力干扰效应,本文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组煤层气井网15口井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 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煤层气井网中3种水力压裂顺序(先周围后中心、对角、先中心后周围)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干扰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水力压裂顺序建议。结果表明:当施工排量为6.00 8.00 m3/min,液量为430.00 580.00 m3时,(1)先周围后中心、对角、先中心后周围压裂时,距中心井、对角线井、周围井不同距离,依次分为应力释放区、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先周围后中心压裂时,中心井三区范围依次为≤15.00 m、15.00 140.00 m、>140.00 m。对角压裂时,对角线井三区范围依次为≤60.00 m、60.00 150.00 m、>150.00 m。先中间压裂时,周围井三区范围依次为≤60.00 m、60.00 144.00 m、>144.00 m。(2)煤层气井网采用四点法布置,井间距超过300.00 m,可有效避免煤层气井之间的应力干扰。降低煤层气井压裂时的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9.
张玉军  杨朝帅 《岩土力学》2012,33(10):3129-3138
在使用Yasuhara等建立的裂隙开度的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模型的基础上,将溶质浓度场引入笔者已开发的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的二维有限元分析程序中,针对一个假设的位于非饱和岩体中且有核素泄漏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拟定2种计算工况:(1)裂隙开度随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而变化(基岩的孔隙率亦是应力的函数);(2)裂隙开度和基岩的孔隙率均为常数,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的数值模拟,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裂隙开度的闭合速率、闭合量、孔(裂)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和应力的变化、分布等情况。结果主要显示:应力腐蚀引起的闭合速率要高于压力溶解引起的闭合速率6个数量级,且两种因素产生的闭合速率随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并趋于稳定;当考虑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时,近场的负裂隙水压力上升很高;工况1中裂隙开度和孔隙率减小,使得相应的渗透系数降低,故该工况的裂隙和孔隙中核素浓度较工况2为高;由于不计入负的孔(裂)隙水压力对应力平衡的影响,2种工况的岩体中的应力量值及分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海岸带地下水类型和分布主要受控于陆地地质作用,尤以大地构造作用和河流地质作用为主导。松散沉积物类海岸带地下水为孔隙水,含水介质单一,空间变化大,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规律亦相应复杂。以距今78万年晚更新世为界线,可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含水层组划分为上(浅)下(深)两层(部)。下部的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含水岩组以微咸水、咸水多见;上部的中更新统(Q2)和下更新统(Q1)分布有淡水,部分地下淡水资源有一定的供水意义。基岩类海岸带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和岩溶水,多为淡水,其水资源量与当地的降水量和基岩入渗系数的大小有直接关系。除砂砾石台地的基岩类海岸带、少数溺谷型泥质海岸带的河谷内和碳酸盐岩分布区外,一般无集中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液氮温度极低(?195.8℃),当与储层岩石接触时,能够改变岩石物性并对岩石结构产生损伤致裂,因此,可用于储层压裂改造。为了研究液氮压裂时低温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不同含水状态(干燥与饱和)的不同类型(大理岩、砂岩和花岗岩)岩石进行液氮冻结处理,并对冻结前、后岩样进行抗拉及单轴抗压强度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经液氮冻结后,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降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液氮冻结对大理石强度的影响大于对红砂岩的影响;岩石饱和水状态下,液氮冻结对红砂岩强度的影响大于对大理岩的影响;饱和水状态岩石经液氮冻结后,其应力-轴应变曲线在弹性变形阶段出现一个拐点;对于同种类型岩石,饱和水状态能加剧液氮冻结并对岩石损伤,岩石强度影响显著;对3种岩样微观结构进行了电镜扫描(以大理岩为例进行分析),发现经液氮冻结后在矿物颗粒之间生成了微裂隙。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液氮压裂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坡度基岩弯曲河流在地质构造控制区域广泛存在(床面坡度小于5‰),洪水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河床淤积与侵蚀具有较大影响,但以往研究对基岩弯曲河流的洪水动力结构认识不足。通过几何概化基岩弯曲河段,考虑Froude相似与边壁粗糙,建立基岩弯曲河道概化模型,分析洪水下的弯道水面线分布、时均流场与湍流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洪水流量下,弯顶上游出现最小水面横比降、凸岸水流分离、凹岸双环流发育、流速下潜且二次环流强度达到最大,在弯顶下游水面横比降达到最大并出现环流分裂;床面切应力分布于凸岸水流分离以及弯顶上游中心区域,横向动量输移集中于弯顶上游。试验结果为基岩弯曲河道中的床面侵蚀与沿程淤积提供了水动力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Weav.  KD 《探矿工程译丛》1996,(2):25-28
在美国,灌浆工作一直为灌溉局所垄断。该机构要求使用稀的浆液,并在灌注过程中,赁直觉而逐渐加稠水泥浆。然而,现在正有一种使用低水灰比(W/C)浆液的趋向,通过加入稳定剂或减水添加剂而实现。使用吕容水试验来选择灌浆混料及评价浆液的性能的方法正得到认可。文中包括美国政府机构咨询单位过去和最近水泥浆混料选择的一些实例,还包括的灌浆有:松散沉积层内替换灌浆和水力压裂灌浆及基岩渗透灌浆。  相似文献   

14.
李民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4):440-446
曙光油田低渗油藏存在老井低产与注压高注不进的双重难题,需要实施重复压裂提高产能.但常规重复压裂存在改造效果差和快速水窜风险,因而选择在注采对应井开展转向压裂矿场实验研究.通过注采对应井转向压裂方案研究、转向剂筛选及现场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注效果.此次实验研究中,注采井均实施转向压裂,拓宽了转向压裂的思路,扩大了转向压裂的应用范围,进一步验证了转向压裂对老井挖潜增产、提高低渗油气田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力压裂技术改造储层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井下测斜仪为代表的远场测量技术进行裂缝形态监测已经逐步应用于压后裂缝效果评价。采用不同的裂缝分析模型对压裂过程中地面和井下倾斜场进行了正演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采用矩形张裂缝模型对影响压裂倾斜场的地层和裂缝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地面倾斜场对于裂缝的方位角和倾角变化较为敏感,对于裂缝的尺寸及裂缝中心深度变化不敏感;(2)井下倾斜场值对于裂缝的尺寸、裂缝中心深度变化较为敏感,对于裂缝的方位角及倾角变化不敏感。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储层水力压裂优化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常家梁煤矿含(隔)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因素,矿坑直接充水水源为各煤层顶板基岩裂隙水,该含水层较厚,但富水性相对较弱,突水危险性较小。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在煤矿内全区分布,富水性较好,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均小于煤层上覆基岩的厚度,为矿床充水的间接充水水源,当煤矿采空区较大时,萨拉乌苏组可能会成为直接充水水源。  相似文献   

17.
页岩储层天然裂缝、水平层理发育,水力压裂过程中可能形成复杂的体积裂缝。针对页岩储层体积裂缝扩展问题,基于流-固耦合基本方程和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页岩储层水力压裂体积裂缝扩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数值模型的模拟结果与页岩储层裂缝扩展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一系列数值模拟发现:(1)水力压裂过程中水平层理可能张开,形成水平缝,水平与垂直缝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体积裂缝网络;(2)水平主应力差增大,体积裂缝的分布长度(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压裂裂缝的展布距离)增加、分布宽度(水平最小主应力方向压裂裂缝的展布距离)减小,体积裂缝的长宽比增加;(3)压裂施工排量增大,体积裂缝的分布长度减小、宽度增加,压裂裂缝的长宽比降低;(4)天然裂缝的残余抗张强度增大,体积裂缝分布宽度减小、分布长度增加,体积裂缝的长宽比增加。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内的页岩气的压裂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申云飞  卢玮  陈莹  程存平 《探矿工程》2016,43(10):253-256
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主要通过钻井工程来实现。地热资源量(水量)大小决定着开发利用的价值。实际中,因地层等条件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导致地热井出水量和温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在山区基岩缺水地区地热资源开发,由于水量和温度指标偏低,严重影响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首次在豫西基岩严重缺水地区通过压裂车和钻井泵分段水力压裂技术,使低产地热井出水量增加3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今后基岩地区地热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增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东东  陈庆  周辉  滕起  李科  胡大伟 《岩土力学》2020,41(12):3996-4004
砂砾岩储层一般较为致密,且非均匀性强,常规压裂方法压裂效果不理想。液态CO2(L-CO2)压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压裂增产手段,压裂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井底岩芯开展不同围压下清水和L-CO2压裂试验,并结合?CT扫描和核磁共振试验,比较两种压裂方式在破裂压力、破裂特征和裂缝分布的差异,深入分析砂砾岩L-CO2压裂的破裂机制。发现相同围压下L-CO2可大幅度降低破裂压力,且增大围压,L-CO2和清水压裂的破裂压力相差越大;?CT扫描显示,L-CO2压裂形成的是不规则的多分支裂缝,与主裂缝共同构成复杂裂缝网络,L-CO2压裂的裂缝体积是远大于清水压裂。核磁共振(NMR)结果发现,L-CO2压裂中破裂以贯通砾石颗粒界面微裂纹的方式为主,剪切激活机制占主导作用,而清水压裂以形成张拉的单一裂缝方式为主。L-CO2压裂获得更好的裂缝网络主要与砂砾岩中砾石颗粒造成的非均匀性有关,并影响着裂缝网络的复杂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砂砾岩储层改造和增产增效工艺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朱姣  许汉刚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18,39(4):1479-1490
合理描述土体动力本构关系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取值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以苏州城区200 m深的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一维等效线性波传分析法(ELA法)和基于修正Matasovic本构模型的多自由度集中质量非线性分析法(NLA法)给出的深厚场地地震反应,研究了基岩输入地震动特性和地震基岩面的选取对深厚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基岩地震动强度(PGA)的增大,ELA法给出的地表PGA呈单调递增的特征,而NLA法给出的地表PGA呈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或几乎不变的趋势;(2)ELA法和NLA法给出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Sa谱)在短周期范围内存在明显差异,ELA法对基岩高频地震动具有显著的滤波效应,而NLA法对基岩高频地震动的影响表现为随基岩PGA的增大先放大后减小的特征;(3)随地震基岩面深度的增大,地表Sa谱的谱值呈现出稍许增大的趋势,但对周期T<0.1 s部分,NLA法给出的地表Sa谱的谱值则呈现出稍许减小的现象;(4)中、大震作用下,地表地震动持时不仅与基岩地震动特性有关,还与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地震基岩面的选取密切相关,NLA法能更合理地反映基岩地震动强度和上覆土层厚度对地表地震动持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