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顾士坦  赵同彬 《岩土力学》2007,28(Z1):673-676
考虑水泥土与型钢的相互作用,对SMW工法组合梁进行分项刚度计算,得到了弹性阶段SMW工法组合梁的刚度。基于弹性力学能量原理,导出了SMW工法型钢水泥土简支组合梁双集中力下的荷载-跨中挠度方程。利用分项刚度计算与荷载-挠度方程对两种截面形式的SMW工法组合梁进行抗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内插H型钢作为基坑变形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分析悬臂结构弹性支点变形计算方法,指出组合墙体自身抗弯刚度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而不同受力阶段型钢和水泥土协同工作的各自荷载的分担作用发生变化,抗弯刚度存在不确定性.为了研究复合重力式挡墙的变形特性,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5.4 m的基坑为工程实例,建立型钢-水泥土重...  相似文献   

3.
桩锚直径等对水泥土桩锚墙支护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海龙  唐志军  石敦敦 《岩土力学》2012,33(12):3709-3714
土体采用双曲硬化模型,水泥土桩墙和水泥土桩锚采用弹塑性模型,计算分析了水泥土桩锚直径和长度对水泥土桩锚墙支护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在计算条件下,桩锚直径大于400 mm时,桩锚在饱和软黏土中的置换、占位、加筋效果明显,控制墙顶水平位移和墙后土体沉降效果显著,桩锚直径小于200 mm时,将失去置换、占位、加筋作用,从而降低对墙后土体的主动加固效果。桩锚长度达到开挖深度的1.6倍时,能有效控制墙顶水平位移以及墙后土体沉降,桩锚长度超过1.6倍开挖深度以后,控制水平位移和墙后土体沉降的效果不明显。经与同一基坑的监测数据对比,计算值与实测值重复性好、规律性好。  相似文献   

4.
徐平  张天航  孟芳芳 《岩土力学》2016,37(Z2):769-774
河南某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5.8 m,场地以饱和淤泥质粉质黏土为主,与周边既有建筑最近距离为1.2 m,采用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和预应力扩大头锚杆进行支护。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该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的土体位移、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轴力和弯矩、预应力锚杆的锚固力和各开挖阶段的总乘子 ,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土体水平位移与实际监测数据比较吻合,验证了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建模的合理性;PLAXIS软件能较好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及结构的变形特点,验证了PLAXIS有限元软件在基坑工程的适用性;数值计算的土体水平位移、锚杆轴力、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各开挖阶段的总乘子 均满足基坑设计要求,验证了工字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基坑支护的可行性,为类似基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刚  张华 《岩土力学》2007,28(5):939-943
在深度不太大的基坑而条件适当时可采用小规格型钢加筋水泥土结构作为挡土墙,但对其破坏模式和刚度仍缺乏深入地研究。与以型钢刚度为主的SMW工法不同,加筋水泥土墙的刚度可能主要依赖于水泥土,型钢主要承担拉应力。打设了6根不同截面高度的模型梁,采用钢板模拟型钢作为加筋,以不同加载方式的水泥土复合梁抗弯试验,分析了试验条件下钢板-水泥土复合梁的破坏机理和抗弯组合强度和抗弯承载力。将复合梁的刚度变化划分为两个阶段,提出了分阶段的特征组合刚度计算方法。当承载力满足足够安全度要求时,建议工程设计时取第一阶段末的特征刚度来计算加筋水泥土挡土墙变形。  相似文献   

6.
杨志红  郭忠贤 《岩土力学》2012,33(Z1):233-236
针对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方法,在桩身埋设特制的应变传感器,测定桩身应变。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探讨桩身压缩量的计算方法,分析桩身压缩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桩长、不同水泥掺入比情况下,夯实水泥土桩桩身压缩量及其对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对夯实水泥土桩,桩身压缩主要集中在桩身上部8 d(d为桩径)范围内,且变形速率变化较大,桩身压缩在桩顶位移中占比达80%以上;(2)桩身轴向荷载传递、桩侧摩阻力分布主要发生在此范围内;(3)桩身侧摩阻力分布非常不均匀,上部发挥较为充分,而下部发挥较少;(4)在工程常用水泥掺入比下,桩长大于12 d后,桩长径比和水泥掺入比的变化对桩承载特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尺寸效应和加载速率效应对冻结改良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冻结水泥改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尺寸与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讨论了高径比和加载速率对试样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径比影响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及峰值后的变形特性。高径比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弹性屈服点,峰后脆性增强,试样破坏形式由劈裂破坏变为单一剪切破坏。试样的抗压强度、切线模量、起始屈服模量、破坏应变随高径比变化均可用抛物线进行拟合,综合考虑,推荐试验宜采用高径比为1.62~2.02的试件。在试验设定的温度和加载速率条件下冻结水泥土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均为应变软化型。与冻土类似,冻结水泥土的抗压强度与起始屈服强度同样随温度的降低和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温度下冻结水泥土抗压强度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温度越低,起始屈服强度受加载速率影响越大。温度和加载速率对冻结水泥土切线模量也有较大影响,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切线模量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冻结水泥土的破坏应变随温度的降低和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在1.94%~6.94%之间变化,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破坏应变与温度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念武  龚晓南  俞峰  房凯 《岩土力学》2014,35(8):2293-2298
具有内支撑结构的围护系统在基坑边角处具有更大的系统刚度,使得基坑边角附近处土体的位移小于距离边角较远处土体的位移,即基坑的变形问题表现出空间特性。为了更好地研究L/He(L为沿基坑纵向方向上的距离;He为开挖深度)、开挖深度等因素对空间效应的影响,量测了两个狭长形地铁车站深基坑不同位置处土体的侧向位移、土体沉降等。通过对现场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边角效应能够减小侧向位移的平面应变比,灌注桩围护结构、SMW工法桩围护结构和地下连续墙在边角附近处的平面应变比(PSR)分别为0.50、0.61和0.72。当平面应变比(PSR)接近于1.00时,对应的L/He值分别为2.50、6.00和4.00。随着L/He值的增大,土体的纵向最大沉降呈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边角效应的影响范围呈增大的趋势。在基坑纵向沉降的空间效应中,灌注桩围护结构、SMW工法桩围护结构的土体最大沉降值达到稳定时对应的L/He值分别为2.50和5.20。土体沉降和侧向位移的空间效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SMW工法模拟试验研究及工作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士坦  施建勇 《岩土力学》2008,29(4):1121-1126
通过主动侧加载模拟开挖卸载,进行了基坑SMW工法围护结构与型钢围护结构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MW工法相对于单独型钢围护结构,由于水泥土对型钢的围箍作用,使型钢、水泥土成为一整体,共同协调工作,提高了型钢的刚度,同时有效地起到了减小水平位移的作用。SMW工法结构内力相对于单独型钢围护结构内力,由于水泥土的作用,其内力明显要小,与工程实测规律一致。从不同角度探讨了SMW工法的工作特性、型钢-水泥土组合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胡之锋  陈健  邱岳峰  李健斌  周兴涛 《岩土力学》2018,39(11):4165-4175
将基坑看作平面应变边值问题,借助挡墙刚性平移诱发地表沉降的基本解析解,利用微积分思想,推导得到挡墙刚性变位和柔性变位下的地表沉降显式解析解。其中,在挡墙刚性平移影响范围无穷大时,显示解析解与基本解析解形式一致。通过与挡墙刚性平移解析解和绕墙趾转动、绕墙顶转动、三角形变位、抛物线柔性变位模式等几种已有的积分形式解析解作对比,验证了显式解析解的正确性。将显式解析解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对解析解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较小时,显式解析解可较好地预测墙后地表沉降;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较大时,由显式解析解计算得到的墙后地表沉降归一化曲线可偏安全地估计墙后地表沉降,说明了该显式解析解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徐学燕  吉植强  张晨熙 《岩土力学》2010,31(6):1705-1708
在季节冻土环境中使用人工冻结法时,由于季节冻土层与人工冻土共同存在,在前者影响下人工冻土墙的水平位移和制冷能量消耗与无季节冻土层时有显著不同。在改装的试验台上,通过使用水平冻结管形成季节冻土,用竖向冻结管形成冻土墙,施加水平荷载,模拟了6种季节冻土层温度条件下冻土墙的形成与开挖过程,以研究季节冻土层对冻土墙耗能、受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无季节冻土层的情况相比,季节冻土层温度为-12 ℃时可减小冻土墙水平位移达8.79 mm,约占墙体总位移的52%,耗能量可减小40.4%。试验结果证明季节冻土层对冻土墙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工程中应充分考虑季节冻土层的节能效应和变形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在城墙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爱兆  卢廷浩  王伟 《岩土力学》2005,26(Z1):252-254
以南京市建宁路至挹江门段明城墙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在城墙修复中的应用。阐述了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理、施工方法,并分析了作用效果。工程实例说明,在城墙内侧场地狭小、地基情况较差的情形下,采用包裹式加筋土挡墙护坡设计方案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12,33(1):137-146
土钉支护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支护方式,工程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其设计理论则相对缺乏。针对目前土钉支护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土钉力和土钉支护位移的计算分析,以工程实测资料为背景,根据侧壁主动土压力与总土钉力相等的原则,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和增量法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土钉力计算公式。按照弹性力学理论,对由于土的开挖引起支护的土体侧移提出了简易的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测检验了公式的正确性。这些计算公式简便,其结果较符合实际,较好地解决了土钉支护设计的主要问题,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蔡枫  郑永来 《岩土力学》2009,30(Z2):560-564
从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坞墙位移和控制坞壁渗水角度出发,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探讨在深基坑开挖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普通土钉墙和用于船坞坞室基坑开挖中的复合土钉墙技术,将联合劲性水泥土搅拌桩的复合土钉墙用于干船坞的坞墙结构。从工程探讨角度,研究土钉联合劲性水泥土搅拌桩、预应力锚杆的复合土钉墙在干船坞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应用问题,并通过分析模拟结果,为干船坞坞墙设计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提出一些注意点  相似文献   

15.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in permeability of soil, when soil is subjected to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flow pressure, which may alter the textural and ge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many geo-engineering activities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near the coast or the water bodies, earthen dams, pavement subgrades, reservoir, and shallow repositories. It is now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permeability of soil samples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flow pressure using flexible wall permeameter (FWP). In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 cylindrical sample of granular soil employing FWP under varied conditions of confining pressure (σ3)—50–300 kPa, which can simulate the stress conditions equivalent to depth of about 20 m under the earth’s crust, and a flow pressure (fp)—20–120 kPa, which is mainly present near the small earthen embankment dams, landfill liners, and slurry walls near the soft granular soil with high groundwater table.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 with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σeff.), k, decreasing linearly with an incremental change in σeff.. Further, k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fp corresponding to each σeff., and q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 in the fp corresponding to each (σ3).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 fp of 20 kPa, the reduction in k is nonlinear with σ3.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in k is observed to be 9, 13, and 27% corresponding to σ3 of 50–100, 100–200, and 200-300 kP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新庄黏土加筋挡墙失稳破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波  石名磊  白世伟 《岩土力学》2007,28(11):2348-2352
到目前为止,加筋土挡墙采用的填土大多是砂性土,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较相吻合,但当填土为黄土、中低液限黏土及高液限黏土时,加筋土挡墙失败的例子较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黏土与聚丙烯土工带在不同含水率下进行了不同法向荷载作用的直剪试验,讨论了法向应力、含水率对高液限黏土与筋带之间剪切特性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对312国道宁镇公路某桥头引道黏性土加筋挡墙的设计及工后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柔性加筋材料的加筋土挡墙破裂面分布形状,并与规范进行对比。分析了了该加筋挡墙失稳破坏的原因,并对黏土作为加筋土挡墙填土材料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与建议,对今后类似挡墙的修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平  朱珊  杨佳平  杜关记 《世界地质》2005,24(3):301-303
针对基坑上部为黏性土、下部砂土,就土钉支护结构的滑移面的形状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Plais和ANSYS对土钉墙滑移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上部黏性土中为近似圆弧型,下部砂土中为直线型,其界线点在黏性土和砂土的分界面上,且滑移面不通过趾脚.用该滑移面进行土钉墙支护设计,可节省部分经费,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复合土钉墙工作性状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云  彭孔曙  潘晓东 《岩土力学》2008,29(8):2131-2136
针对软土地区复合土钉墙(CSNW)的应用特点及施工方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简单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受力变形的计算模型。对两种计算模型的土钉轴力分布、超前桩的受力以及土体的位移模式等进行研究,以明确复合土钉支护在加入搅拌桩以后其与简单土钉支护工作性状的差异,为复合土钉支护设计计算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公伟  蔡承刚  马驰 《江苏地质》2008,32(3):214-217
论述了特殊土钉墙的设计思路和结构特征,介绍它的施工工序、工艺,总结了其支护效果、施工注意事项和推广应用价值。较好地解决了狭窄边界条件下基坑支护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水位对加筋土护岸挡墙的影响。分析得出水位影响加筋土护岸挡墙的水平位移、土压力和加筋拉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