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新俊  刘伟 《岩石学报》2002,18(4):551-558
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对马庄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中低盐度、富H2O、CO2和富Na^ 、K^ 、Cl^-离子等特征。氢、氧、硫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存在着两个主要来源: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来源的加热地下水。铅同位素组成分布区间较为宽广且构成良好的线性相关(R^≥0.98),反映金属物质的多源性以及地壳和地幔各个储库的混合趋势。显微温度计及气体组分间的协变关系的不一致性,排除了去气作用存在的可能性。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两种来源流体发生了混合作用,从而导致了矿石矿物和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2.
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中两期含金石英脉的氢、氧、碳及硫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各自具有明显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两期矿化作用的成矿热液流体具不同成因类型。早期是与基底陈蔡群变质水有关的热液流体;而晚期则是与盖层火山岩浆水和古大气降水有关的混合热液流体。因此治岭头矿床是一个具有多源成矿热液流体相叠加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朱创业  丁益民 《矿床地质》1998,17(Z3):445-447
重庆玉峡锶矿床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特大型锶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锶、氢、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的锶源主要来自含矿围岩,成矿流体的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混合流体,硫源来自嘉陵江组地层。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康古尔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硫,铅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2金矿床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总的表现为下部上升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混合成矿特征。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深源性,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是一种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型岩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布敦化铜矿是大兴安岭中南段一个斑岩-热液脉型复合铜矿床,包括南部的金鸡岭斑岩型铜矿段和北部的孔雀山热液脉型铜矿段。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矿体的氢、氧、硫和铅同位素系统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机制。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金鸡岭矿段与孔雀山矿段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至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金鸡岭矿段相对富集重硫,成矿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为+2.54‰-+2.60‰。而孔雀山矿段相对富集轻硫,成矿热液的S同位素组成为-1.84‰--1.71‰,两矿段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铅同位素组成则表明铅具壳幔混合的特点,其来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认为,布敦化矿床两个矿段的成矿作用均是由流体混合而导致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的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6.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地层含矿性,同岩浆活动的关系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阐明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的区域性深部上升流体,虽然赋矿层位相对集中,但不存在明显的锑矿源层,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深部均化条件下的铅同位素演化系统,与围岩地层铅同位素明显不同,硫同位素显示矿石硫为均一化程度较高的混合深源硫,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大气降水与初生水之间,为混合水类型。  相似文献   

7.
桐柏—大别地区中温热液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整理了桐伯-大别地区与中温热液金矿床有关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整理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及硫可能来自不同的来源,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元素和硫主要来自流体下渗及回返过程中流经的各类岩石,成矿流体的这种性质对于造山内带及两侧金矿化的产出规律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丁坤  王瑞廷  刘凯  王智慧  申喜茂 《现代地质》2021,35(6):1622-1632
为了研究柞水—山阳矿集区夏家店金矿床成因,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技术分析夏家店金矿床矿体及围岩样品中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及氢、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Co/Ni 比值为0.11~0.76,说明其与沉积作用有关。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9.40‰~7.16‰)与围岩碳质板岩的δ34S值(-8.84‰~10.64‰)接近,黄铁矿的δ34S均值(2.47‰)基本落在岩浆硫的范围内,指示矿石硫可能由地层硫和岩浆硫混合而成。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夏家店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自岩浆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温度、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组成可知,夏家店金矿床属于卡林型金矿,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其成矿物质是由深部岩浆与地层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福建德化东洋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接近于大气降水;硫元素具有深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密度、低盐度的岩浆热液,沸腾作用以及大气水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的主要因素,矿床成因属于与次火山岩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大气降水热液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降水热液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尤其是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前人已做过很多工作,但对硫、碳同位素,特别是铅同位素则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最早,Doe(1966)研究美国现代大气降水成因的Salton湖含矿热卤水的铅、锶同位素组成,发现与当地第三纪沉积物的同位素组成一致,而与第三纪流纹岩不一样,从而提出铅、锶等金属物质来源于第三纪沉积物的认识。以后,虽有有关大气降水热液矿床铅同位素研究资料的零星报道,但很不系统。本文试图以已知氢、氧同位素资料为基础,从论述大气降水热液成因的矿床着手,探讨其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地质应用问题。研究大气降水热液矿床的铅同位素,至少要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辽宁青城子铅锌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运红 《地质与勘探》2017,53(2):259-269
青城子铅锌矿地处辽东-吉南裂谷带西端,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铅锌矿床,其成矿作用复杂。为了深入揭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在对青城子铅锌矿床(喜鹊沟、甸南、本山)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分析,H、O、C、S、Pb同位素分析,并进行了多元同位素体系的综合示踪。青城子铅锌矿床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局部发育H_2O-CO_2三相包裹体。成矿温度范围大,是多阶段成矿作用发展演化的反映(至少两期成矿),成矿温度主要在190℃~310℃之间,应属中温成矿,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水盐流体。激光拉曼成分特征,成矿流体总体属于含CH_4的H_2O-CO_2-NaCl体系,属于还原性流体,具有深源的特征。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体中的硫可能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可能起源于地层,后期发生岩浆热液改造。铅同位素结果表明,矿石中铅是地层与岩浆岩的混合源铅。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成矿带,对其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典型矿床的矿石矿物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闪锌矿、方铅矿、毒砂、黄铜矿、辉钼矿等硫化物的δ34S值主要变化范围为-6‰~4‰,平均值为0‰,峰值出现在0‰~2‰,呈塔式分布;无明显的重硫、轻硫富集,说明硫源较单一;矿石矿物及岩石的206 Pb/204 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18.13~18.74、15.38~15.68和37.1~38.93,其平均值分别为18.38、15.54和38.09。同时,数据结果显示:成矿带的东部与西部存在较为明显的铅同位素差异,西部矿床中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而东部矿床中铅主要集中分布在上地幔和造山带演化曲线附近。  相似文献   

13.
粤东地区发育众多的锡(钨、铜)多金属矿床,主要沿3条北东向区域性断裂分布,组成西、中、东3个平行的成矿带。据矿床矿物组合,锡多金属矿床可确定为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硅酸盐型和硫化物型4种矿床类型。钨、铜矿床较少发现。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岩和花岗岩广泛分布。研究认为,成岩与成矿的时差较小,成矿热液有岩浆分异的初始岩浆水及其所携带的Sn、W、Pb、S等参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大气降水逐渐增加。西带和中、东带成矿的差异与硫同位素来源的差异和区域地层成矿金属元素背景含量差异有关,Ag主要来自于区域沉积地层,Au主要来自于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相似文献   

1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Cu、Mo、Pb+Zn、Au、Ag均达大型规模,并伴生Co、Bi、W、Ni等多金属矿化。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辉铜矿等硫化物为主要的矿石矿物,硫酸盐矿物以硬石膏为主,含矿岩浆岩以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主。通过对甲玛矿区主要硫化物和硬石膏的硫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甲玛矿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于13.6‰~+12.5‰,平均值1.33‰(样品数86)、硬石膏δ34S值+0.5‰~+1.8‰,平均值+1.13‰(样品数3)、岩浆岩δ34S值0.7‰~0.2‰,平均值0.5‰(样品数3),与岩浆硫δ34S值0±3‰一致。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矿物对的硫同位素地质温度计,显示成矿温度为408~433℃,说明其形成时硫同位素处于平衡状态。冈底斯成矿带上的驱龙等斑岩型矿床中硫化物和岩浆岩硫同位素,均具有δ34S值变化范围小,平均值接近0值,与岩浆硫特征一致的特点,反映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具有矽卡岩-斑岩型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硫以岩浆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15.
造山带铜镍矿床的地幔源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俯冲交代作用和复杂的源区混染历史,造山带铜镍矿带内大量个体差异的矿床为源区和壳内混染的多样性提供了研究实例.中亚造山带天山-北山地区是中国众多造山带内铜镍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总体储量最大的地域,这些矿化岩体普遍体现Nb-Ta亏损、高18O和锆石O-Hf同位素离散的特征,该宏大...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之一,本文围绕成矿区中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测试工作,并针对分析结果结合矿区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译。研究区硫同位素δ34S分布范围为-1.50‰~8.61‰,均值为2.06‰,属壳幔混合来源硫;矿物生成顺序较早的单矿物硫同位素组成为幔源,晚期偏壳源;层状矽卡岩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偏幔源,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壳源,穿层石英脉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可分为幔源和壳源两类。铅同位素分析结果属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铅为主,铅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有多期地质作用对成矿有所影响。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结合老君山成矿区地质、同位素组成及测年结果分析,老君山成矿区众多矿床的形成应为早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碎屑岩建造中.为了查明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盆地西缘四个典型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科登涧、连城、金满和水泄)的硫、铅同位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大部分落在盆地沉积地层铅范围内,金满、连城铜矿床可能有部分深源铅的加入.硫同位素特征表明,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的硫主要来源于地层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其中金满铜矿床和连城铜钼多金属矿床可能有深源硫的混入.各矿床硫同位素不同的特点,除反映各矿床源区硫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外,可能还与各矿床成矿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氧逸度、pH 值和离子强度等)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文章在对吐哈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下水和粘土矿物的氢、氧同位素,钙质砂岩的碳、氧同位素,黄铁矿和长石的铅、硫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层间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研究区水与有机烃类气体同位素交换、强烈的蒸发作用和水岩反应是控制地下水和矿物中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机制,层间氧化带和铀富集成矿是地下水在低温、常压下对围岩长期作用的结果,钙质砂岩的碳和黄铁矿的硫均主要为生物有机成因,盆地深部的煤成油、气也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阳  张连昌  朱明田  黄柯  周伶俐 《岩石学报》2022,38(4):993-1024
三叠纪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成矿期,三叠纪金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构成一条近东西向延伸、长约1500km的金成矿带,其中包括乌拉山-大青山、张家口、冀东-辽西、青城子及夹皮沟等多个金矿集中区。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纪金矿带的赋矿围岩主要为新太古代-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和中生代花岗岩类,金矿床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伴随蚀变岩型矿化;中、西段金矿集中区矿化组合表现为金或金钼矿化,东段则以金多金属矿化为主。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该带金矿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240~220Ma);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具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特征,属于H_(2)O-NaCl-CO_(2)±CH_(4)体系,相分离作用可能是石英脉型金矿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氢-氧同位素组成进一步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为岩浆水或变质水,后期混入了大气降水。矿石碳、硫、铅、氦-氩同位素及金矿集中区内成矿相关岩体的钕、铪同位素组成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三叠纪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与壳-幔混合作用有关,其中,幔源物质及流体的贡献与区域三叠纪岩浆活动有关,壳源组分的贡献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变质围岩。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整体上与中亚造山带造山后伸展作用有关:晚三叠世,华北北缘受中亚造山带碰撞后伸展作用的影响,发生岩石圈首次减薄事件,同时发育多条深大断裂及碱性花岗岩-碱性岩的侵入活动,为大规模区域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优越条件。金矿带的东段可能同时受扬子克拉通与华北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是造成其与中、西段金矿集中区成矿特征有一定差异的主因。  相似文献   

20.
得尔布干成矿区(北片)成矿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该区有色、贵金属矿床的主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不同成因类型矿床成矿温度亦有差异,"斑岩型"属中高温矿床,"火山热液型"属中低温矿床,"新类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应属低温热液矿床.有色、贵金属矿床中S的来源主要与深源岩浆关系密切,成因类型应属广义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但有少量S来源于容矿岩或为外生S.成矿热液的主体或组成的总趋势,是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为特征,热源来自中生代火山侵入岩浆,而莫尔道嘎金矿点是浅成低温热液型,其成矿热液的主体是大气降水.西吉诺山方铅矿包裹体除了显示出岩浆热液的性质外,更多地反映了地下热卤水的介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