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地面沉降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评估和管理是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治转变的标志。根据地面沉降现状以及区域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分析了盐城地区的地面沉降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盐城实际,选取累计地面沉降量、地面沉降速率、软土层厚度、主要开采层厚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作为危险性指标以及单位面积GDP比重、人口密度比重、地面高程作为易损性指标,绘制了危险性分区图和易损性分区图,建立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和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地面沉降风险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地面沉降现状和已有的防治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沧州市是华北平原典型的地面沉降地区,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地面沉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全面系统且适合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体系非常必要和迫切。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背景,利用目标层次分析法,对沧州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及1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沧州地面沉降风险定量评估、实施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择长三角苏锡常地面沉降最为典型地段—无锡西部至江阴南部地区,系统分析了地面沉降现状及成因机理,建立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该区实际对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优选,依据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数据、各评价指标要素对地面沉降灾害的贡献率分别对地面沉降易发性和易损性指标权重进行了修正。在地面沉降易发性、易损性评价基础上,利用GIS进行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地面沉降风险控制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是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的标志。根据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自身特点,从其易发性、易损性和抗风险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初步构建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常用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最后以苏锡常地区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决定当前地面沉降区风险分布的首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同级别的地面沉降而言,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侵害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次才是地面沉降灾害发生程度。由此建议加大抗灾投入,增强区域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于军  武健强 《江苏地质》2008,32(2):113-117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地面沉降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支持,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是地面沉降防治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在综合考虑苏锡常地区技术、经济、人类活动等因素基础上,从地面沉降总体风险和地区差异水平出发,提出构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实现地面沉降防治的科学化决策管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波市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及风险评价需求,结合2017—2020年的InSAR遥感监测数据与沉降点监测数据,对近年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地面高程、沉降易发程度、地面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城市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比重等6个评价因子为主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体系。其中沉降易发程度为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为活动影响后的综合性评价因子。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地面沉降无高易发区,中、低易发区主要与区内全新世软土层厚大、历史上大量开采地下水、局部高强度城市建设以及沿海围垦工程等因素有关。最后,划分了地面沉降中风险区、低风险区、风险防控带,并提出了相应的地面沉降风险区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7.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风险的定义,基于沧州地区的地质环境及社会经济,结合地面沉降状况、影响因素及受灾影响,利用模糊目标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灾害风险性评价。首先,利用目标层次分析法选取12个可量化指标构建了沧州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对指标体系中地面沉降危险性、易损性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模糊评判法构建RH和RV,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GIS分析,将沧州分为高中低三级地面沉降风险区。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为沧州市区,中风险区主要为县城中心区,低风险区主要为远郊地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地面沉降风险基本内涵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三大要素:易发性、危险性及易损性。详细说明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及过程。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北京市目前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与地面沉降防治管理主体相结合,提出了各个防治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阜阳市作为地面沉降的典型城市,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结合阜阳市现行地质条件,从地面沉降现状、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建立适用于阜阳市的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地面高程、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工程重要性分布4个方面建立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共同组建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完成阜阳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阜阳市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的分析,阐述了影响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地下水过量开采是控制区域地面沉降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南北地面沉降发生和发展的差异;主采含水层和相邻弱透水的固结压缩是沉降的主要来源。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为核心,综合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工后沉降、滩涂区固结沉降,划分了地面沉降控制区,并根据主要沉降诱因分类分级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京河西新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地面沉降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监测和地质条件分析研究。该地区属长江与秦淮河共同冲积形成的漫滩地质环境,第四系上部淤泥质粘土十分发育,其孔隙率高,压缩性强,对工程活动敏感,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通过综合各类数据资料分析,认为本区地面沉降是在不良工程地质环境下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导致的结果。基于本地区地面沉降易发性和对经济社会危害的强弱分析,进行了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风险评价,对防治地面沉降,保障城市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面沉降风险评价及防治管理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阐述地面沉降风险基本内涵及特征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的工作流程、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上海目前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将地面沉降风险管理与地面沉降防治管理主体相结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上海地面沉降风险管理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合理评估城市地面沉降灾害的风险,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进行合理规避与应对是当前地面沉降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现有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在分析地面沉降对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文在系统分析和比较当前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规划阶段针对不同基础设施的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基础设施对沉降的敏感性及重要性分类与平均沉降速率两类指标,给出了各类基础风险分级评价标准。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北京东部地区某规划地铁线的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锡山市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锁忠  闾国年  黄家柱 《水文》2002,22(1):4-7,11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了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同时,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对考虑地面沉降影响因子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对1985-2014年江苏省沿海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及2014年地面沉降速率进行叠加分析,形成地区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图;并选取地面高程、人口密度、GDP、公路和单位面积固定投资额作为指标,绘制易损性分区图;最后采用乘积法风险模型对江苏沿海地区开展地面沉降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高风险区占总面积18.71%,主要集中于南通市,其次分布于盐城市的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响水县、市区及连云港市的灌南县等地;中等风险区主要围绕着高风险区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69%,;低风险区占总面积的47.60%。以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地面沉降现状及已有的防护措施,有甄别地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陶芸  陈锁忠 《江苏地质》2001,25(2):101-105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地区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同时,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对考虑地面沉降影响因子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锡山市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江苏省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水量.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对融有地面沉降影响因子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为此,江苏省政府下达了在2005年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的文件。为解决用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在苏锡常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同样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目前争议的焦点。文章详述了苏锡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现状,确定了地面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了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所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说明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不会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9.
地面沉降是一种区域性的缓变型地质灾害,不同地区地面沉降具有相似性又有独特性。本文结合苏锡常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把第四纪地层按不同的沉积类型划分出三类地层结构区,提出用地面沉降响应系数这一指标来评价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关系,探讨了不同岩性结构区地面沉降在时间上和在垂向地层空间上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地面沉降是世界范围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本文基于风险理论建立了适用于缓变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风险多向性评估体系,涵盖危险性和易损性两项评估内容。在评估指标选取时进行多方面多因素综合考量,将地面沉降发育与城市发展相结合,构建既包括地面沉降相关因素同时涵盖城市规划发展的多向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地面沉降孕灾地质条件,选取地面沉降易发程度、发育程度、预测速率和地势高程作为危险性评估因子,根据承灾体遭受地面沉降灾害敏感程度及城市发展规划,选取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建设用地比重和重大线性工程密度等作为易损性评估因子。所建评估方法体系成功应用于上海市地面沉降风险性全量化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