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比尔&#183;盖茨日前对媒体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对此,他解释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他在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南宁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后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这是党的十八大强调绿色  相似文献   

4.
在这春花烂漫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本次地球日的主题是"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庄严号召,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再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指引,党的十八大倡导和规划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河南,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近年来,我省各地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业经济的进程中,不断汲取历史教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实践中践行着"绿水青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笔者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课题,对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13,(4):5-6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从源头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管控,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谈及资源利用问题时提出这样的观点,"除了大力开发新能源,我们最大的资源其实是节约。如果把当前的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怀化是我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在加快发展中,把保护生态摆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融合. --湖南省省长徐守盛  相似文献   

11.
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河南,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近年来,我省各地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业经济的进程中,不断汲取历史教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实践中践行着"绿水青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改造,  相似文献   

15.
<正>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就耕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生态文明建设也对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好发挥耕地的生态功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国土资源》2016,(11):27-28
自然资源是地球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资源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是遭受自然的报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认识并深入开展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对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8日,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河南黄河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保护实际,我省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把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建设、生态利用有机结合,做足生态文章,把该保护的保护起来,该修复的修复起来,能利用的利用起来,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深圳市2010年、2015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FLUS模型对自然发展情景、生态安全情景和生态优化情景3种情景下2030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以2010年为基期模拟2015年土地利用布局的kappa指数为0.862,模拟结果较为理想。3种情景下深圳市2030年土地利用布局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生态优化情景在禁止建设区把部分生产性用地转变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在限制建设区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在集中连片的控制区内限制生产活动,比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安全情景更能达到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欧美耕地保护的做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作为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耕地为社会提供丰富的非生产性功能,包括农田耕作的传统文化、开放空间、农村独特景观、生物栖息、空气与地下水净化等公共自然福利的社会功能,也包括巨大的生态功能.耕地的这些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为社会公众共同分享,表现出明显的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是典型的公共物品,鉴于人们传统上对耕地生产的经济功能认识,所以,把耕地界定为准公共物品.既然耕地保护是为r保障全社会对耕地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的共同分享,那么耕地保护理应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