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及其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铀矿床各亚带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利用矿床中赋存的硫酸盐还原菌对矿床地下水中的铀进行了还原实验,并设计了水—岩—菌三相实验系统对铀矿床中的微生物成矿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十红滩铀矿不同亚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特征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其中优势菌硫酸盐还原菌能够通过代谢作用将矿床地下水中的铀还原沉淀。硫酸盐还原菌也可利用岩石中的有机碳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并将铀还原沉淀。  相似文献   

2.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烃类流体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定位于灰绿色岩石与灰色岩石的接触部位,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矿体以板状为主.铀主要以铀矿物和吸附铀形式存在.铀矿物主要为铀石, UO2含量为 46.72%~ 74.60%.吸附铀及 U6 、U4 在铀矿床的不同地段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别.该铀矿床与世界上其他砂岩型铀矿床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矿床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及控矿因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热事件形成的含烃热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不仅为铀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使铀矿床完全隐伏在还原环境中,对矿床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由烃类流体产生的后生还原作用所形成的灰绿色砂岩可作为铀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标志.  相似文献   

3.
汤其韬 《铀矿地质》1996,12(2):83-90
138矿床是中生代火山-沉积改造型铀矿床。本文对矿床的铀源、矿区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及古气候、构造和改造再生等地质条件,以及铀的吸附还原剂,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化学成分、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物理化学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岩石样品的生物学分析,发现铀矿各区域分布着不同种属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其分布规律和矿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地下水中铀的还原实验和SRB—水—岩模拟实验,研究了SRB的生长、繁殖、代谢和铀矿形成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SRB通过产生还原作用形成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微生态环境,改变了铀的价态和溶解度,直接参与了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砂岩铀矿成矿过程与氧化还原分带: 铀系不平衡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铀系不平衡技术被用来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库捷尔太砂岩型铀矿床的氧化还原分带和成矿过程.取自该矿床的26个样品的铀、钍含量以及234 U/ 238U, 230 Th/ 234 U和230 Th/ 238U活度比值分别用ICP -MS和α能谱仪进行了测量.不同氧化还原带岩石的铀、钍含量和钍/铀比明显不同: 强氧化带岩石的U、Th含量和Th/U比分别为12.4 μg/g, 4.5 μg/g和0.48; 弱氧化带分别为20.4 μg/g, 5.0 μg/g和0.38; 过渡带(矿化带)分别为169.7μg/g, 4.7μg/g和0.07; 还原带(未蚀变带)分别为6.8μg/g, 3.7μg/g和0.87.其同位素特征亦有明显差异: 氧化带岩石234 U/ 238U大多大于1, 过渡带(矿化带)岩石部分大于或等于1, 部分小于1, 还原带(未蚀变带)岩石大多大于1; 氧化带岩石230 Th/ 234 U和230 Th/ 238U大多大于1, 过渡带(矿化带)岩石大多小于或等于1, 还原带(未蚀变带)岩石大多大于1.这可作为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定位的指示剂.铀系不平衡特征还示踪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701铀矿床含矿岩石的沉积期后变化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讨论岩石的沉积期后变化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提出了认识。该铀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和后生过程。铀的主要矿源层为硅灰岩透镜体。硅灰岩透镜体的铀乎均含量比克拉克值高出1—2个数量级,其它伴生元素(Zn、Mo、Cu、Ni和As等)含量也较高。该矿床形成的过程是:在轻微变质、构造运动和火山作用参与下,地下深处聚集的水受热形成温度不太高的热水溶液,它对含铀硅灰岩透镜体岩石中的有益组分进行“活化”迁移,并在较短距离内于合适的环境(氧化-还原过渡带或还原带)中富集成矿。此矿床应归为岩生(或岩源)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7.
以矿物学和矿床学为指导,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层位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人工重砂样品中分离和挑选矿物组分,经电子探针研究,首次在该矿床含矿层中发现胶硫钼矿、铀石和含钛铀矿物等新的矿物组分,丰富了本矿床的矿物组合。此外,对含矿层中有机质的含铀性进行分析,认为油气还原过程有2期,早期不含铀,晚期含铀,从而佐证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红色杂岩系在油气还原退色过程中形成的砂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8.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系指产于我国震旦系至二叠系未变质或弱变质海相碳酸盐岩、硅质岩、泥岩及其过渡型岩类中的,一般与岩浆活动无明显联系的铀矿床。矿床分类以含矿主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依据。以往有把该类矿床称为“灰硅泥岩型”、“炭硅板岩”型铀矿床的,考虑到有不少矿床产于震旦系至泥盆系的白云岩(而非灰岩)中,泥岩也不仅仪局限于  相似文献   

9.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特殊性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具有诸多与国内外砂岩型铀矿床不同的地质现象,文章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等与国内外砂岩型铀矿床的对比分析,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经历了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阶段和油气后生还原作用阶段而形成的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油气活动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具有提供铀源和还原剂的双重作用,在矿床形成后的后生还原作用对岩石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彻底改造,断裂构造对矿床的空间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属砂岩型铀矿床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刘波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37-1047
二连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油、煤、铀能源盆地,盆地内沉积型铀矿床主要分布于中东部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的矿床有巴彦乌拉大型铀矿床、巴润小型铀矿床、赛汉高毕中型铀矿床和哈达图矿床。古河谷内矿床表现为"同河谷多矿床、同河谷多类型"的特点。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体)受古河谷内河流沉积体系和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本文在赛汉组古河谷铀源、沉积体系、控矿结构面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控矿成因相特征,建立了古河谷内矿床的控矿成因相模式。将赛汉组古河谷内典型矿床的控矿成因相模式划分为辫状河-潜水/辫状河潜水-层间氧化型和曲流河-潜水氧化型。  相似文献   

11.
460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振强 《辽宁地质》2001,18(1):28-33
460铀矿床是我国华北地台北缘一个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该矿床研究对我国北方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铀钍演化、共生与伴生元素、稳定同位素、成矿温度及成矿年龄等方面研究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矿床的成矿机理,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荣辉  李月湘 《铀矿地质》1997,13(6):359-363
本文论述了电子顺磁共振法测量岩石中结晶石英的顺磁中心浓度──辐射损伤法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在层间氧化带中,氧化带岩石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高,铀含量低,即辐射损伤大,古轴量高,而氧化-还原过渡带中的石英顺磁中心浓度低,铀含量高,表明铀源来自氧化带岩石。由此可以探讨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并用于找矿和成矿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460铀矿床主要矿化期的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耀菘 《铀矿地质》1989,5(4):203-208
460矿床是我国北方中生代火山岩区近年来新发现的铀矿床。系统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本矿床的铀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两个时期:早期矿化(浸染状矿石)发生于88Ma前,而晚期矿化(脉状矿石)的年龄仅24Ma。由此确定本矿床系后成中低温热液铀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经重熔的火山岩浆富集后提供成矿。  相似文献   

14.
论华南层控铀矿床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勤五 《地质论评》1990,36(4):341-348
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为例,根据大地构造条件及沉积建造特点,将层控铀矿床分为三大类,即地槽型海相沉积建造中的层控铀矿床、地台型海相沉积建造中的层控铀矿床和地洼型陆相沉积建造中的层控铀矿床。每一类按含矿岩石的性质不同,再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类。并对每类铀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店头铀矿床是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岩性段顶部褪色蚀变带与灰色砂岩过渡部位的砂岩型铀矿,矿化严格受褪色蚀变带与灰色岩石界线的控制,矿体形态呈似层状,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并出现一套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同时发现少量硒铅矿。铀成矿年龄为98~110Ma1,41.8±9.3Ma,51.0±5.8Ma。通过对店头铀矿床与东胜铀矿床主要特征研究,店头铀矿床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和铀矿化特征与东胜铀矿床较为相似,两个矿床可以对比。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店头铀矿床岩石成岩程度较高,东胜铀矿床则较低;店头铀矿床油气显示以中质油为主,而东胜铀矿床以天然气为主。店头铀矿床同东胜铀矿床主要形成于盆地由成盆坳陷向隆升剥蚀转变的过程中(K1末—N2),铀成矿作用由早期渗入层间氧化或层间—潜水氧化作用为主导,转变为晚期深部渗出的含油、气低温热液与地表渗入含氧含铀水相互作用改造、叠加富集铀成矿作用。第三纪晚期之后不再有新的铀矿物生成,主要存在逸散油、气的还原保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铀矿床分类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铀矿床分类对铀矿勘查的基础指导作用,笔者简要回顾了铀矿床分类历史,研究了前人对铀矿床分类的系列方案,结合目前世界铀矿床研究进展,尝试以铀成矿地质作用为格架,以赋矿岩石为基础对世界典型铀矿床进行了分类,并将矿床采选方式纳入分类指标,建立了铀矿床种、类、型、式的分类序次,提出了将铀矿床划分为3种7类26型6式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7.
王军  耿树方 《中国地质》2009,36(3):705-713
库捷尔太铀矿床(又名512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床形态、规模、品位和分布都受控于层间氧化带.而层间氧化带在空间上具有多层性、叠加性和分带性.本文通过对库捷尔太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展布、分带性、岩石特征和矿体分布,铀矿物和价态铀的分布组合特点的分析,来进一步认识层间氧化带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丰富水成铀矿床理论,以便对今后在寻找这类矿床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相山矿田与铀矿床及铅锌矿床有成因联系的脉石矿物和赋矿围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床与铅锌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各具特点:与铀矿床相关的脉石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低于与铅锌矿床相关的相同脉石矿物微量元素含量,说明它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经历了外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围岩与铅锌矿床脉石矿物较接近,而与铀矿床脉石矿物相差较大,说明铅锌矿床的脉石矿物与围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铀矿床的脉石矿物与围岩之间差异性较大;相同脉石矿物在成矿期和成矿期后∑REE、LREE/HREE和Eu正负异常情况差别较大;铀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具有极低的Th/U值(0.12),显示幔源特征,而铅锌矿成矿期脉石矿物的Th/U值(11.2)高于富矿围岩(5.33);通过Eu的正负异常情况和微量元素比值判断,铀矿床和铅锌矿床在成矿阶段,均经历了由高温环境向低温还原环境演化的过程,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整体高于铀矿床。  相似文献   

19.
铀矿床围岩蚀变是成矿热液和岩石液-固相间的化学反应产物,是成矿热液作用历史的记录。因此,矿床蚀变地球化学研究在矿床成因理论上和找矿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讨论铀矿床近矿蚀变之前,首先必须指出:第一,从大量铀矿床的已有资料得出,含铀热液几乎并不直接与未蚀变原岩发生反应,而成矿蚀变是建筑在成矿前蚀变自然底场(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外生铀矿床的兴趣日趋增长。这主要是与这些可用地下溶浸法开采的矿床具有有利的矿石技术加工指标有关。大部分外生铀矿床赋存在沉积岩石中,只有少量的作为内生矿化氧化带的风化矿床与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