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地区(北纬32℃—35℃)横亘我国中部,地处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两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单元之间,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形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这里所谓扬子准地台应包括摩天岭台隆、若尔盖中间地块,后两者是从前者边缘分离出来的。秦岭地区古褶皱形态即是其本身构造运动的产物,又反映了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两者的相对运动。因此对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以下简称秦岭南带)晚加里东构造运动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其运动性质、波及范围、形态特征及对其褶皱后古地形地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上,中国东部划分的主要构造单元有: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吉黑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南华准地台),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南海地台等。近年来,从野外调查入手,结合最新资料分析,我们对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上述划分方案有一些新的考虑,现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松潘甘孜地块与秦岭褶皱带、扬子地台的关系及其发展史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松潘甘孜地块存在与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地块的古老基底为前震旦纪花岗质岩系。地块与南秦岭褶皱带可能都是古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造成的裂陷,使地块从扬子地台的西北部解体出来,但这次解体并不彻底,裂陷槽后来逐渐被弥合填平。茅口期开始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地块再次从扬子地台解体出来,裂陷线大致沿木里、平武一线。这次裂陷是扬子地台周缘及内部同期张裂的一部分,反映扬子地台迅速北移造成的后缘、侧缘及内部的拉张作用,使地块连同南秦岭地区一起与邻区割裂开来。拉丁期时,松潘甘孜地块与南秦岭区整体强烈下陷,直至晚三叠世末晚印支运动将其海槽关闭,全部褶皱隆起成山。  相似文献   

4.
高陵-达县剖面位于秦岭中段,斜跨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地台三大构造单元。在研究剖面实磁场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地质、物性、省内及邻省深部物探资料,建立了剖面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依此对剖面通过地段的地壳结构、断裂带深部特征、三大构造单元的深部格架进行了解释推断。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地质构造的初步分析及构造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地处我国中心,在地质构造位置上为我国南北地台(华北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分野——秦岭褶皱系的西端;同时,又为我国南北地震带经过处。在构造上颇受国内各地质学者的注意。历来各地质学者对西秦岭的地质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与解释。无疑,对探讨西秦岭地质真实面貌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地质历史是复杂的,要使认识符合于客观的真实,必须反复地去认识,用多种方法去探讨。本文在学习板块学说中,试对西秦岭的地质构造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构造带划分进行尝试性探讨。但由于笔者学识肤浅,囿于管见,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6.
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的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地台的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的古微陆块;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台属同一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独立古微陆块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是秦岭群属扬子地台北缘裂解形成的古微陆块。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一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地台分裂而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南秦岭西乡群发现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乡群分布于南秦岭西段陕西汉中西乡地区,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传统上人们把它及与其共生的变质岩、岩浆岩统称为汉南杂岩。研究者均将其划归为扬子地台的前寒武系基底。由于西乡群处于扬子地台与秦岭造山带交界的突出部位,其时代长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和研究。目前,西乡群及其相关地层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主要有:1010Ma、915Ma、1849Ma、987Ma、1104.14Ma、733Ma、752Ma、846Ma、894Ma、1109Ma。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区域控制论”和“成矿作用不可逆论”理论,首次从6个方面论证了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是同一个岩石圈板块。并根据板块“基底”深度和板块边界切割深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地壳(小)板块,莫霍面亚板块和岩石圈板块,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在各地质发展阶段中多数属于莫霍面亚板块,少数阶段为地壳小板块。文中详细论述了秦岭构造带是一个复杂的多旋回裂开—碰撞的重叠造山带,它经历过5个演化阶段和9个演化期,其中包括6次裂开(裂解)和6次挤压、碰撞,以及陆壳塑性推覆和刚性块断作用的复杂演化过程。研究证明,秦岭构造带虽然张裂次数多,但是历次张裂深度都不大,一般多为几十公里;虽然岩浆活动很频繁,但是超镁铁岩不发育,尤其纯橄岩类较少见,因此本区蛇绿岩套都不标准、不典型,作者称为”类蛇绿岩套”,代表了过渡型洋壳的地质环境,说明秦岭构造带多旋回的裂开—碰撞演化过程都是在同一个岩石圈板块内进行的。确定秦岭构造带地壳类型以过渡壳为主,因此其金属成矿作用以贵金属Au、Ag和有色金属Pb、Zn、Mo、Cu等为主,尤其是Au为整个演化过程中的贯通元素,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本文提出,晚古生代时期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是整体从赤道附近向北漂移的,整体漂移过程就是扬子地台最后一次向华北地台挤压、并使南秦岭过渡壳海槽逐渐收缩、直至中三叠世碰撞和完全封闭的过程。由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始终属于同一个岩石圈板块,因此它们既不属于世界南方的冈瓦那古陆,也不属于世界北方的劳亚古陆,而是属于可能在世界南,北方之间的第三个古大陆(可能是“古太平洋古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对秦岭造山带4个构造单元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64个岩石样品的Pb同位素,24个岩石样品的Nd同位素和38个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同位素组成间、微量元素对比值间和同位素组成与微量元素含量比值间相关变异分析,并研究了岩石Pb同位素组成的拓扑学特征.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前寒武纪地幔可划分成4个化学分区;4个分区中华北地台南缘区长期独立演化,具典型大陆岩石圈特征;另3个地幔分区间相关演化,且均不同程度地与大洋环境相联系,说明在岩石圈尺度上前寒武纪北秦岭与华北地台间的边界是秦岭地区最重要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前寒武纪北秦岭带幔源岩浆与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北缘区幔源岩浆的源区组成既有差异,晚期又有一定相似性,反映前寒武纪晚期南秦岭带和扬子地台岩石圈块体已向北秦岭带和华北地台俯冲,故南北秦岭间的分界既是秦岭造山带内的地幔化学不均一界面,又是秦岭造山带岩石圈构造界面;秦岭造山带各构造区带在造壳过程同时也存在地壳物质回返地幔的过程,由于岩石圈构造环境的差异,不同时期各构造区带参加壳幔物质循环的地壳组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秦岭的志留系可大致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又可分南、中、北三带,南带以瓦房店—岚皋大断层与中带分界,称高滩—兵房街小区,其沉积性质属秦岭地槽与扬子地台之间的过度型沉积。原地质部秦岭大队最早,(1956)在安康、紫阳一带划分了志留系三统,以后地  相似文献   

11.
贺水清 《地质论评》1965,23(2):79-87
秦岭北坡“中元古代地层(Pt_2)”的分布范围,西起陕西蓝田蓝桥镇,东至河南方城拐河镇。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秦岭地轴北侧坳陷带中。区内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地层常呈向南  相似文献   

12.
1988年在进行东秦岭南部微细金矿研究时,李文亢、具然弘等于汉阴县鹿鸣乡—罗家湾南剖面原划为志留纪的地层中,发现了早寒武世小壳化石,现简要报导如下: 该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部,濒临扬子准地台,区域上处于牛山复背斜北翼,本身为一倒转向斜—阳坡向斜,剖面位于该向斜的南翼。地层由下而上为(见下图): 1.变质砂岩 2.变质粉砂岩 3.绢云千枚岩 4.板岩 5.绢云石英片岩 6.黑云绢云石英片岩 6.云母石英片岩8.含砂泥质灰岩 8.石榴子石和炭质 10.小壳化石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地质构造演化最早可追溯到33亿年前,主要体现在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和盖层发育阶段.在元古代末,出现盖层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以来,扬子准地台西缘裂张解体,因而出现了松潘-甘孜地槽系.印支-燕山运动使地槽封闭、褶皱成山,扬子准地台盖层也形成台褶带,以四川古陆核为中心形成了四川盆地.第四纪以来,川西高原隆升,冰川覆盖.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跨越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从本省中部东西向通过的浙赣铁路为界,赣北区分属准地台内次级构造江南台隆和下扬子坳陷带;赣南区属华南褶皱系范围。江西的锡矿床,除火山岩型以外,其它类型均有产出。按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华南区域地质和碳酸盐岩区油气普查勘探的几个问题(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底问题到现在为止,扬子准地台上还没有大片出露大于20亿年的基底岩石。零星的报道见于大别山为(20.8亿年,可达23—24亿年)鲁苏地盾(大于19亿年),康滇“地轴”(22—24亿年)。扬子准地台大片出露的是小于20亿年的基底岩石,所以华南的基底是较年轻的,不存在古壳。最近的大地电磁测深证实,湖南雪峰两侧的岩石圈厚度为160—200公里,在江苏也证明具有和湖南相同的地壳结构,扬子准地台是一个冷壳。航磁推断在川中、鄂中和南黄海中部,以及  相似文献   

16.
崆岭群时代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子准地台崆岭群的时代一直是我国地质学家长期关切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历来认为扬子准地台的基底相对华北地台来说比较年青。因此,以往多数学者把崆岭群与鄂西神农架群、川西会理群、桂北四堡群、黔东梵净山群、湘西冷家溪群、赣北双桥山群、皖南上溪群和浙西双溪坞群等相提并论。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长期以来就对崆岭群的时代问题产生疑问,这一问题不解决,影响对扬子准地台地质发展史的认识,也影响对某些矿床形成条件的分析。根据地质矿产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队在燕子砭火山岩地区工作,有机会在刘家坪铜矿原勘探工作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补充工作,获得了一些资料,经初步综合整理,对区内火山岩系及刘家坪铜矿地质特征有不同认识,由我队唐子林同志执笔,加以介绍,供大家讨论。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位于杨子准地台龙门—大巴山前缘坳陷带之西北缘,北以汉江深断裂为界,与昆仑秦岭地槽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毗邻。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为碧口群海相绿色变质火山岩系,以紧密线状褶皱为其特征。龙门山—大巴山前缘坳陷带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浅海碎屑岩沉积。构成一轴向北东,两端紧闭之背斜构造。背斜核部有火山岩及花岗闪长岩出露。  相似文献   

18.
秦岭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为我国南部与北部地质构造的过渡交汇处.由于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该区具备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相当丰富且具特色的有色、贵金属矿产,其中以铅锌矿最为有名.探讨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与铅锌矿形成之间的联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岭)巴(山)地区,东起河南省信阳市,西至甘肃省夏河县,包括中朝准地台的南缘,秦岭褶皱系的主体,松潘甘孜褶皱系的西端及扬子准地台的北缘。区内花岗岩类出露面积为34000km~2,占秦巴面积的8%。花岗岩类中黑云母的含量平均为5%左右。一根据秦巴地区花岗岩类中70个黑云母样品的化学成分资料(表1)计算,秦巴地区花岗岩类中黑云母的平均化学成分见表2。与我国南岭及西藏相比,秦巴地区花岗岩类的黑云母有  相似文献   

20.
秦岭的志留系可大致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又可分南、中、北三带,南带以瓦房店—岚皋大断层与中带分界,称高滩—兵房街小区,其沉积性质属秦岭地槽与扬子地台之间的过度型沉积.原地质部秦岭大队最早(1956)在安康、紫阳一带划分了志留系三统,以后地质科学院(1960)、林宝玉曾建立如下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