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京朝 《气象》1988,14(8):51-51
北京气象中心发布的数值预报产品,已为江苏省台站预报员广泛应用于业务预报。下面就一次天气过程(1987年3月6日),介绍江苏省气象台应用“B模式”输出产品的情况。 一、天气概况 1987年3月6日江苏省出现了几乎集春、夏、秋、冬灾害天气于一日的特殊天气,出现了全省范围的偏东大风,最大风力达24m·8~(-1);出现了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预告产品已成为我区各气象台站天气预报业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昌吉气象台自1983年1月开始正式接收使用各时次的“ECMWF”数值预告产品和北京气象中心B模式几种物理量图,并在1984年初对一些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分析,使大家对该产品的预报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天气预报的质量要求很高,为了挖掘数值预报产品的潜力,我们又统计了1983年至1985年“ECMWF”48小时对应于昌吉地区45次大降水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和B模式几个物理  相似文献   

3.
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汛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周雨华  毛亮  何正阳  姚蓉  居晶琳 《气象》2003,29(11):41-44
为了解数值预报产品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总结了欧洲中心、华盛顿、日本及中央气象台天气在线网站德国数值预报模式的高空、地面形势预报产品和降水预报产品在湖南省2002年几次典型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在2002年湖南省中短期暴雨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数值预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中,标志着天气预报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是实现气象科学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一、运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图,把握天气过程我站自1983年应用数值预报产品以来,不断摸索,找规律,定指标,得到:巴尔喀什湖附近(70°-85°E和40°-50°N)为关键区,影响系统均是该区内的槽或涡.从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深圳市气象台在2004年5月8日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作暴雨预报的分析,简要评估欧洲中心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T_(106)数值预报产品在97年夏季大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杨小萍@董存仙@武捷@刘克¥山西省气象台T106数值预报产品在97年夏季大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杨小萍董存仙武捷刘克(山西省气象台030006)随着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数值预报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1981—1985年日本气象厅、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和北京气象中心数值模式的中短期数值预报资料,设计了一套预报大雨、中雨、晴雨及中期天气的预报方程,通过对比试验得出:人-MOS预报优于其他预报;24—36小时是MOS预报的最佳时段。对于预报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方差缩减RV及均方根误差σ三个参数的对比结果表明:环流分型、资料来源、选入有关因子对预报方程的稳定性和准确率影响较大;而样本的大小却影响不大。另外,计算结果还表明,大、小网格B模式的不同网格距资料对各种区域性降水有不同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值预报在天气预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展本国的数值预报产品是我们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本文应用现代微观经济理论对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当前的激励措施不能提高本国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率,建议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将商业气象与公共气象分离。  相似文献   

9.
谢小敏  彭勇刚 《广西气象》2005,26(A01):120-121,124
通过对深圳市气象台在2004年5月8日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作暴雨预报的分析,简要评估欧洲中心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以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EEOFS展开选取“典型场”作为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以统计释用方法研究建立的,可以应用于南海区的热旋路径业务预报方法。该方法于1994年台汛期参加由广东省气象主持的“关于热带气旋预报业务试验项目”,进行了9个台风的共14次预报试验,平均误差24h为187km,48h为252km。  相似文献   

11.
数值预报产品在三峡坝区初夏强降水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2-2001年5-6月期间日本数值预报产品(FSFE02、FSFE03)、宜昌单站探空资料以及单站大气能量资料,对照三峡气象站降水资料,从中找出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应用基于费歇准则的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三峡坝区初夏(5-6月)强降水预报模型,从而对日本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释用.经2002-2007年预报检验,该模型预报准确率和概括率分别为77%和89%,预报效果较好.该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陆如华 《气象》1992,18(10):45-48
引言 T_(42)系统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数值预报产品分发(简称产品分发)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把T_(42)系统的分析和预报产品,通过现有的气象通信系统传递到全国各区域气象中心及其它用户。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量很大而各地的通信能力差异悬殊。为此,在分发T_(42)系统产品之前,必须制定一个既能满足不同地区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要求,又能适合我国现有的通信  相似文献   

13.
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在清江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检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2003年主汛期(6—8月)清江流域逐日面雨量为预报对象,采用自行开发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流域面雨量客观预报应用系统”的运行结果,对T213、MAPS、MM5等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一般性预报、定量误差值及重要降水过程预报的检验。通过这一检验分析,旨在加深对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在清江面雨量应用中的认识,也为日常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8~2002年4~7月间欧洲、日本,2002年5~7月我国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以数值预报产品为主的暴雨预报模式指标。这一模式指标,为日常预报工作中以天气学预报为主转向以数值预报为主奠定良好基础,也为预报员提供客观简捷的预报方法。通过一年的试报探索和一年的实际业务应用,其预报准确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数值预报产品在桂林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998~2002年4~7月间欧洲、日本,2002年5~7月我国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以数值预报产品为主的暴雨预报模式指标。这一模式指标,为日常预报工作中以天气学预报为主转向以数值预报为主莫定良好基础,也为预报员提供客观简捷的预报方法。通过一年的试报探索和一年的实际业务应用,其预报准确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本项工作主要针对不同的数值预报模式(以下简称模式)输出的不同的数值预报产品(以下简称产品)对暴雨预报性能的评估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由于模式的不断更新,所以研究重点是建立客观、定量的评估技术方法,而不是对模式本身进行评估.为此我们对模式给出的降水产品以及包含多种物理量场的其它产品,采用了统计学、天气学和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比较客观和定量的并能够表征模式产品对暴雨预报能力的信息评分,TS评分等评估方法。通过1995年成都区域气象中心,湖南省气象台对欧洲中心模式ECMWF、国家气象中心的T63以及成都区域气象中心η等模式的试用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给出的评估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定量的说明不同模式产品对本地区暴雨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改进后的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产品和运行情况。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于1997年投入业务运行,目前已从最初的仅提供降水预报产品,发展到能提供降水预报、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人工增雨服务指导产品和城市环境气象业务预报所需的基本气象要素预报等多种业务所需的预报产品。业务系统每日两次自动运行,预报产品直接进入MICAPS、Vis5d、Grads绘图系统,进行图形显示,并直接进入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上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目前,本系统的预报产品已经成为预报员每日必看的参考工具,经沈阳中心气象台评定,2002年汛期对辽宁省降水预报准确率已超过日本东亚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武汉区域气象科技开发基金课题《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业务预报应用与开发》研讨会于1990年12月21-22日在武汉召开.江西、安徽、湖南省气象台以及武汉暴雨研究所等课题组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有关各省运用数值预报产品的经验,讨论了武汉暴雨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19.
朱永禔  杨美川 《气象》1983,9(10):2-6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业务数值预报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关于其产品应用价值的认识亦正在逐步加深。同时,数值预报作为一种客观、定量的预报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台站预报员的重视。在这推广、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的时期,研讨一下数值预报产品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对于从中获取更多有效的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20.
曹春燕  江崟 《广东气象》2007,29(1):25-26
详细分析了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在2006年深圳2次强降温过程中的应用,提出如何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深圳市降温预报的思路.结果发现,欧洲数值预报对地面冷空气的强度和西风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欧洲中心数值预报850 hPa温度场是进行气温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当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反映深圳850 hPa温度场有明显降温时,要考虑深圳可能出现强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