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蓝色新事     
正日本渔民捕获罕见巨口鲨近日,一条极其罕见的深海巨口鲨被日本渔民捕获。它的嘴巨大无比,身长大概有5米。当地的渔民是在距三重县尾鹫市港口约5千米的地方捕到了这只巨口鲨的。由于4月1日这里刚发生了6.1级地震,有专家推断称可能是因为地壳变动造成深海鱼跑到近海。巨口鲨自从1976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只出现过60次。大部分都是在日本、菲律宾和中国台湾发现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2,(10):1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名潜水摄影师在海底发现了一个类似"麦田怪圈"的神秘图案。经研究发现,该神秘怪圈竟然是一种长十余厘米的河鲀鱼为求偶而"创作"的。一位日本潜水摄影师在日本奄美大岛附近海域24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个直径为1.8米左右的"怪圈"。通过水下摄影机的拍摄,工作人员发现这个酷似外星图案的怪圈竟然是一只仅有十几厘米长的河鲀鱼没日没夜地努力用它小小的鱼鳍制作而成的。更为有趣的是,河鲀鱼千辛万苦"挖凿"出这样神奇图案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吸引异性。雌性河鲀鱼看见该图案后会被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3.
1995年12月,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纽因特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生物康复基地,取名为“俄勒冈海岸水族馆”,它的建成,与一条名叫济科的鲸鱼明星有关。1981年5月的一天,在冰岛沿岸的海滩上,一条幼年逆戟鲸被潮水冲上了海滩,人  相似文献   

4.
蓝色新事     
<正>1巴哈马群岛动物Animal罕见上万条北梭鱼交配产卵漩涡近日在巴哈马群岛浅水区发现了10000条鱼旋转形成的"龙卷风"。这其实是北梭鱼产卵前的行为,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标签追踪了10000条处于产卵周期末期的北梭鱼,并将这种神秘行为的观察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巴哈马群岛环境部,以及保护合作者巴哈马群岛国民信托组织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每年,这种北梭鱼能够为娱乐水产捕捞业创造上亿美元的收入,但它因栖息地的丢失以及拖网作业方式的过度捕捞而面临威胁。这项发现指出了在保护计划里同时考虑深水和浅水栖息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7,(12):7-7
日本"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在刚刚结束的首次科学探测航海中,在日本南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富含甲烷气体水合物的地质构造。"地球"号此次探测共在6个地点实施了钻探,其中在日本本州中部纪伊半岛附近的熊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澳大利亚捕鱼冠军特里普目睹了一场海蛇和石鱼之间的生死之战。"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去观察这条将近2米长的巨大海蛇,发现它的嘴里死咬着一只有毒的鱼。"特里普告诉记者。"这条鱼也紧紧地咬住海蛇,它们两个看起来都很难过。我不知道我以前是否见过表现出难过的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渔民,特里普自信可  相似文献   

7.
最近,日本硫球大学理工学研究博士生成濑贯在该校举行的日本甲壳类学会上发表,今年在冲绳本岛和附近岛屿对东亚最大的泽蟹类进行调查中,发现每个岛屿生栖的泽蟹各不相同,雄性的生殖器形状和甲壳的宽度,冲绳岛和渡嘉敷岛泽蟹甲壳的宽度为6公分,久米岛为5公分,伊平屋岛为4公分。并发现了3个大泽蟹的新品种。这些大泽蟹种群原来的祖先是一样的,但在适应每个岛屿环境中,分化出来的新种群。这对蟹类近代进化上的研究和大泽蟹对硫球列岛的演变历史非常重要。由于大泽蟹种群的现存个体数急剧减少,被环境省列为濒危品种。  相似文献   

8.
陈雪飞 《海洋世界》2012,(10):18-19
海底火山大部分隐藏在海平面几千米以下,而且脾气反复无常,这让科学家们研究起来非常头疼。不过,还是有一些科学家,通过仪器监测以及耐心等待,成功地预测了海底火山的爆发。美国俄勒冈州附近的Axial Seamount火山是以活跃闻名的海底火山。在1998年喷发后,科学家们立刻开始了监测和研究。2006年,科学家们预测Axial Seamount火山将在2014年前再次喷  相似文献   

9.
昀文 《海洋世界》2013,(6):42-43
马耳他岛是组成欧洲马耳他共和国的5个小岛之一,它位于地中海中部,在利比亚和西西里岛之间,面积只有246平方千米。但就在这个极小的岛屿上,却有着被考古学家们赞誉为科技、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巨石奇迹"。马尔他岛巨石建筑的发现可追溯到1902年,当时在其首府瓦莱塔,有人在盖房时发现了一个地下洞穴,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研究人员在夏威夷海外新发现巨大海绵动物,估测年龄有上千岁。海绵可以拿来洗澡,然而这个"大块头"可不能用在浴室里。在夏威夷西北海岸的考察中,研究人员在水下2100米处发现了这一长达3.5米、高2米、宽1.5米的海绵动物。1887年在加拿大西海岸浅水域发现的Aphrocallistes vastus,长3.4米,高1.1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绵动物,这次的发现无疑刷新了这一纪录。《新科学家》杂志曾报道,海  相似文献   

11.
90Sr长期被视为最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之一,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包括90Sr在内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进入海洋,厂区储水罐中冷却废水至今仍然存在大量90Sr。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却繁琐耗时,导致核事故后的90Sr研究较为匮乏,且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在2015?2018年期间测量南海海水和多种海洋生物(马尾藻、海虾、牡蛎、红树林植物、造礁珊瑚)中90Sr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域和南海90Sr的比活度水平与环境半衰期。结合文献资料,本研究发现1975?2010年期间日本近岸海水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15.4 a,2011年的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洋中90Sr比活度显著升高,基于ERICA软件定量计算核事故后90Sr对海洋鱼类的剂量率比核事故前的结果高5个数量级。南海作为福岛核事故后北太平洋环流的下游海域,本文进一步构建1984?2018年期间南海90Sr比活度的历史曲线,发现核事故前后南海90Sr比活度水平没有可识别的变化,进一步定量计算南海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26.7 a,发现边缘海和大洋中90Sr和137Cs环境半衰期格局差异与核素(90Sr和137Cs)的源汇过程(河流输入和海洋生物泵)密切相关。鉴于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的挑战性,本文发现在10多种海洋生物中造礁珊瑚骨骼几乎拥有最高的90Sr浓集因子(约1 000 L/kg),同时具有较易大量获取、固定附着生长、连续高分辨率记录、前处理简单快速等优点,很可能是海洋中90Sr可靠的指示生物。造礁珊瑚中90Sr研究将有利于揭示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源汇过程,同时为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方案和相关标准导则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继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在位于太平洋的"冲之鸟"(日本称为"冲之鸟岛")修建防护设施、立地名牌后,日本近期又要在"冲之鸟"做文章。据《青年参考》2008年4月11日报道,日本计划耗资750余万美元,从4月22日起将5万只珊瑚片分期分批移植到"冲之鸟"。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11,(9):11-11
日本研究人员在8月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成花素(一种植物激素)促使植物开花的机制,并且在植物茎的顶端发现了成花素受体。所有植物都会合成成花素,成花索的合成受日照长短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日本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现成花素是由“Hd3a”基因制造的蛋白质,但是没有发现成花素受体及其促进开花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矿产,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将水合物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而中国、日本、韩国的研究工作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过去十年,日本实施了"21世纪水合物研究开发计划(MH21)",韩国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十年计划"。我国在水合物领域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南海陆坡区钻探到了水合物样品,但与日、韩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通过总结日本、韩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开发思路,旨在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和试开采计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97年3月27日,温州市东阿外楼大酒店以19万元的高价从菜市场上购得一条长1.7米、重49千克的“大黄鱼”。《温州晚报》报道了这条消息后,许多报纸转载了这条新闻,一时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果真有这么大的大黄鱼吗?黄鱼市场价只不过每千克二三十元,这条鱼为何这么贵?其实,这条鱼并非大黄鱼或(鱼免)鱼,而是黄唇鱼。因为大黄鱼、(鱼免)鱼和黄唇鱼都属于鲈目石首鱼科。外部形态基本相仿,比较难区分。人们把黄唇鱼误传为大黄鱼及其他鱼类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条鱼果真有这么高的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在去年发现一只冰封了约1.2万年的小狗"木乃伊",被发现时其牙齿、皮肤、毛发及大脑都保存得非常好,科学家也正在解剖尸骸,确认其生前是否为被饲养的"宠物",目前科学家已取走小狗的样本,尝试是否能复制这只绝种万年的小狗。在清理的过程影片中,狗尸的表面  相似文献   

17.
条子泥一期工程对条子泥发育影响及工程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才俊  徐向红 《海洋工程》2015,33(5):105-112
通过历史和现场观测资料并结合遥感卫片资料,对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由工程所引起对条子沙洲西大港、东大港、条鱼港等主要的潮沟,及相应的潮盆系统和二分水的剧烈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潮沟摆动治理经验。治理方法主要为丁坝群结合砼连锁块镇压排布防护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海表层海水90Sr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核武器试验以来,不少国家开始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研究:1954—1956年,日本对太平洋海域进行了两次放射性调查;其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组织对比基尼岛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加拿大等国对大西洋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法等国对太平洋赤道海域进行了调查。在这些专业性调查中,日本的两次调查最为全面,获得了太平洋海水、海洋生物等各种物质污染的资料,并发现了一些重要规律。从那时起,日本建立了许多专业组织从事海洋放射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2,(3):6-7
■中国海监巡航执法制止日本船只非法调查作业活动2月19日晚,"中国海监"船编队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过程中,发现并驱离从事非法调查作业活动的日本海上保安厅调查船"昭洋"和"拓洋"号。"中国海  相似文献   

20.
日本科学家最近在日本东海发现了一个海底下沉地带.这一地带位于东海纪伊海域的南海海沟东南5070km处.通常被称为“大地震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