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2006年~2007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开展了高精度重磁三维MT勘探,在钻井、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重磁、三维MT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油砂山~油南地区基底结构,并将"油南构造"重新解释为油泉子构造,油南北断坡和油南南断坡。  相似文献   

2.
通过突泉盆地重磁电勘探工程,结合地质、物性、钻探等资料,进行重磁平面处理与解释,开展三维重磁反演,重磁电二维人机联合反演,进行重磁电综合研究与解释,解决了火山岩覆盖下的油气构造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山东LK地区三维区块主要为海陆两栖带和浅海水域,地下勘探目标煤层埋藏浅,地震资料比较复杂。针对滩海浅层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地质目标,利用SLS直达波二次定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检波器的漂移问题,提高了浅层成像效果;运用子波校正技术,消除激发、接收因素造成的资料品质差异,实现了海陆资料的无缝拼接;采取两步法自适应反褶积,有效消除了海底鸣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浅海地区复杂构造的偏移成像问题。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滩海地区浅层煤炭资源探查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获得了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辩率和高保真度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对重磁电联合反演的探索不多.试以电磁测深的资料为依据,设计出地质体的地质特征,改变地体质的磁参量以拟合磁测数据,开展电磁测深与地面磁测数据联合解释,求取地质体磁参数,从而达到定性解释地质体岩性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5.
辽宁抚顺地区铁矿十分丰富.它们与著名的鞍本铁矿同属辽东吉南成矿带.成矿地层均为鞍山群,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受变质岩系层状控制明显.鞍山-本溪地区为鞍山群的茨沟岩组、樱桃园岩组;抚顺-清源地区为鞍山群的石棚岩组、通什村组.它们具有相似的岩性组分和物性特征.通过开展“深部盲矿体勘查技术研究”科研项目,以抚顺毛公堡铁矿为例,总结分析抚顺地区铁矿的重磁电物性特征,建立了地球物理模型.研究认为,应当打破传统的以磁测为唯一手段的磁铁矿勘查工作模式,开展重、磁、电联合勘查是可取的、有效的.在水平定位技术方面,重力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垂向定位技术方面可以开展电(磁)测深工作.磁铁矿的极化作用是明显的,应符合低阻高极化.铁矿重磁电特性是高磁、高密度、高极化、低电阻,呈“三高一低”的物性特征,而且品位越高极化率越高.电阻率应不高于2 000Ωm,极化率应不低于6%,磁化率不低于100 000×10-6 SI,密度高于3.00×103 kg/m3.  相似文献   

6.
以地层和岩石的综合物性研究为基础,采用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对横穿天津地区的重力、大地电磁(MT)长剖面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天津基岩构造中主要地层、断裂、隐伏岩体特征等进行了综合解释。结果表明,重磁电联合反演对克服多解性、提高定量解释精度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还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重磁电综合分析解释方法的运用,可供类似地区的基岩地质构造研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磊  吴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34(3):326-330,240
古地貌恢复研究是油气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古地貌恢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物源、古水流等沉积特征的判断.针对辽河滩海西部地区钻井分布不均的特点,在钻井资料地层厚度压实校正基础之上,提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井间古地貌趋势补偿,将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有机地融合.通过在辽河滩海西部沙一段应用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古地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戴清峰 《地质与勘探》2015,51(3):555-562
江西相山火山盆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其地形复杂,切割强烈,矿藏分布不均,各矿区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相山地区重力资料,结合磁法、MT数据以及相关地质资料,运用地球物理反演,比较了邹家山与牛头岭矿床,并用钻孔、遥感以及地质资料做了验证。推测相山矿田存在东、西双岩浆活动中心,邹家山与牛头岭之间存在大型断裂带,两边各有次生断裂,两地矿床在成矿地质环境、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深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海底环境参数采集电路的硬件实现及其驱动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升  邓明  陈凯  王猛 《地球科学》2007,32(4):499-503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与陆上同类探测的技术差别之一是其测量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为真实地获取海底岩石介质的电性模型, 在对海底大地电磁实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的同时, 需参考海底仪器的方位朝向、倾斜姿态等信息, 以便认识海底电磁场真实的矢量变化方向, 进而实现对整个测网多站位的统一资料解释.为达到这一目的, 海底大地电磁仪内部设有环境参数采集通道, 该通道对诸如方位、倾斜、温度等信息实施分时循环采集.电路包括PC104嵌入式计算机、多路选择开关、逻辑控制门阵列等硬件单元.在硬件架构搭建完成后, 开发出相配套的电路驱动软件, 实现对海底环境参数的实时记录与存储.近期的海洋试验效果显示, 所研制的电路硬件及其驱动软件已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海底电缆采集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海洋托缆地震资料采集,检波器放在海底进行地震信号接收,一般是多分量检波器。检波器由于和海底的耦合性不好,一般信噪比较低,接收到的有效信号很弱,而地滚波和转换横波等噪音能量很强;其中转换横波对信号的干扰较大,也较难衰减。通过对乌石工区海底电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数据在共检波点域转换横波噪音相干性较好,于是在共检波点域使用τ-p变换方法将转换横波从数据中分离出来,分离转换横波后的陆检分量数据信噪比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induced polarization (IP) methods are widely used in geological mapping,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deposits,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geology, archaeology, and geo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Historically, these methods have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electrical prospecting technique. In these methods, a DC or low-frequency AC electrical curren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arth through a grounded transmitter line. The measured quantity is the electric field. However, if the earth’s resistivity or chargeability changes horizontally, this change gives rise to an anomalous magnetic field, which is studied by the magnetometric resistivity (MMR) and magnetic induced polarization (MIP) methods, respectively. Along with advantages, some shortcomings are inherent in the MMR and MIP techniques. Apparently, the main drawback of these methods is that the magnetic fields of both the transmitter line wire and ground electrodes on the surface are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e anomalous magnetic field response. This introduces a significant “noise” to magnetic-resistivity data. We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using a circular electric dipole (CED) in magnetometric resistivity techniqu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 CED, instead of a conventional transmitter line, dramatically enhances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测深法是一种利用天然交变的电磁场进行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的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因其装备轻便、成本低、勘探深度大等特点,作为地震勘探的有利补充,被广泛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查领域.金羊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因其处于人文电磁干扰严重地区,近场源电磁干扰不可忽视,脉冲噪声虽影响范围小但其对电场信号干扰较大,充放电噪声对磁场干扰较大,且影响区域较广,有效压制噪声对天然电磁场信号的干扰具有重要意义.参考点选择适当,参考道数据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压制非相关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数据质量.适当增加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采集时长,对提高单点数据处理质量和参考道数据处理质量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代晓光 《地质与勘探》2022,58(4):809-821
地物化综合信息在热液充填型萤石矿找矿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冀北步古沟一带萤石找矿为例,通过综合物化探方法进行有效性试验,总结该地区萤石矿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1万土壤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测量、天然电场选频测量、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及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等找矿技术方法探索。结果表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1:1万土壤剖面测量等化探方法可辅助锁定找矿目标区;高精度磁法及天然电场选频测量,可初步判定断裂的位置;电阻率联合剖面及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可进一步探测含矿断裂构造的位置、产状及延伸。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建立了冀北地区萤石矿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经工程验证在研究区内新发现萤石矿点1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该套地物化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可进一步指导冀北地区的萤石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对太康隆起东段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进行探测研究,共布设了4条MT剖面,获得了97个测深点,并对所获得的MT数据的二维偏离度、构造走向等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和TM模式的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得到了可靠的地下介质二维地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商丘凸起电性结构纵向上具有典型的分层特征,从上到下可分为三层,即低阻层-中高阻层-高阻层。根据该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域重力、航磁、地震及区域地质资料,绘制了商丘凸起基岩地质图,同时根据深部基底隆起形成的高阻异常与区域地温场高值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据此圈定了2处地热异常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海水层对海洋大地电磁勘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进  魏文博  王光锷 《地学前缘》2008,15(1):217-221
为了研究海水层对大地电磁测深的影响,建立了一维层状模型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海水层对电磁场的影响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频段的影响大于低频段,磁场的影响大于电场,相位的影响大于振幅。针对海洋大地电磁测深中使用远参考道问题,设计了三种二维地电模型(取参考点位于陆地或海底,测点位于海底),并对三种模型的大地电磁响应进行了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通过异常对比研究表明,在海洋大地电磁测深中可以使用远参考道,获得海底深部介质的地电信息。  相似文献   

16.
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的技术难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海底信号采集。对于陆上已广泛使用且采集技术已较为成熟的大地电磁测深法来说 ,该方法在海洋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移植问题。由于海洋环境的严酷、海上作业的风险和海底信号微弱 ,要实现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面临着重重困难。为实现预期的探测目标 ,需采用一系列高新技术 ,包括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海底多台观测系统的高精度同步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水下密封承压技术以及硬件系统集成技术等等。对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所遇到的难点技术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状大地表面水平电偶极源电磁场公式系统,提出了比值法获取H y分量全区视电阻率计算公式。计算了层状地电模型多个收发距的电磁场各场分量E x、H y、H z,并用这三个场分量计算了全区视电阻率,以及E x/H y卡尼亚电阻率,并与模型的MT卡尼亚电阻率频谱曲线进行对比。发现H y全区视电阻率在赤道装置和轴向装置的广大区域对地电模型均有较好的响应,可进行单分量广域电磁测深。轴向装置H y全区视电阻率与赤道装置垂直磁场H z全区视电阻率相似,在低频段与层状模型大地电磁测深卡尼亚电阻率有相似的频率响应特征,在较小收发距条件下对大埋深基底就能有较好的响应。赤道装置和轴向装置测量的水平电场E x分量全区视电阻率在低频区均会进入“饱和”区。对于各电阻率定义方法,合适的收发距是较好地反映出地电特征深度变化的前提,多收发距测量有利于揭示深部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gral equations of the direct problem of magnetic prospecting with respect to demagnetization are derived for a two-layer medium model;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intensity of a secondary magnetic field for the case of magnetizing by a static field, whose potential is a harmonic function, is described. The respective integral equations are writt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 simple layer potential. An iteration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inverse problem of magnetic prospecting with respect to demagnetization for the sampled medium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method of local corrections. Its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is less computer-intensive than, for example, the gradient methods of nonlinear minimization, the sampling accuracy being equal. Note that problems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prospecting with respect to demagnetization and thermometry are mathematically equivalent for stationary fields [1]. Therefore, 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be used in interpreting the data of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岩浆热场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度场的差别为目的,没有多解性是它最大的优点。它以岩浆热场理论为基础,以各种能够恢复古温度场的方法为手段。能够感知岩浆热场温度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其中的五种:接触变质带法、煤质和煤级法、伊利石结晶度法、牙形石色变度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等。接触变质带是岩浆热场直接的具体的体现,传统的接触变质带范围有限(一般不超过1km)。但是,如果考虑到极低级变质作用,将大大扩展接触变质带的范围(达6~8km)。煤质和煤级是煤田地质部门应用得非常娴熟的方法,中国无烟煤分布区大多与岩浆热场有关,是隐伏岩体的良好指示剂。伊利石结晶度、牙形石色变度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是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指标。在上述各种方法中,笔者推荐镜质体反射率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精确、适用、经济、快速的特点。与物探方法比较,该方法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移植到岩石学和矿床学部门,与磁法、电法、重力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高山地区找矿的地质标志由于地面工作的困难而不易充分使用,如能利用物探特别是航空物探的指标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则具有实际的经济价值.文章分析骑田岭地区占总储量1/3的19号矿脉(体)的航磁异常时,发现较低精度的航磁异常的幅值不适于作为寻找该矿体的找矿标志;而利用航磁异常梯度刻画的磁结构则能完美地定位19号矿脉(体)的空间位置,"磁异常梯度矢量交汇处"是一个可能的有效的找矿标志.初步研究假设认为,流体的作用改变了区域岩石磁性的结构以及磁场的结构,磁异常梯度矢量与流体运移方向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利用磁异常梯度矢量可模拟研究区所发生过的成矿流体场的作用特征,找到成矿流体所可能的汇聚位置,从而确定成矿作用所发生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