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加强山西中南部的地震监测工作,捕捉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前的重力场变化,配合其它手段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和山西省地震局共同协商,经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批准,建立了山西省中南部重力观测网。 1991年8月,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和山西省地震局共同组成踏勘组,进行了现场线路和观测台址的踏勘和选址工作。1991年9月,建成重力观测网。1991年12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使用两台LcR—G型重力仪进行了首次观测。  相似文献   

2.
华北东部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在华北地区开展以人工地震测深为主的深部探测成果,认为该地区地壳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纵向的分层特性。沿纵向可划分为上层地壳、中层地壳和下层地壳三部分。在很多地震剖面上,中层地壳为一低速层,出现了速度逆转现象。 (2)莫霍界面沿横向的波浪起伏性和不连续性。莫氏面多在其波浪起伏的“拐点”处被断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区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地热活动和深部物质活动  相似文献   

3.
1989年1月5日至9日,由国家地霞局主持召开的国家地震局地学大断面"GGT"项目阶殴评审会在山东青岛市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地球所、地质所、应力所、兰州地震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和辽宁、山东、云南、江苏等省地霞局百余名代表及其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基金会办公室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十余位地学界知名学者、专家组成了评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应国家地震局邀请,以捷克和斯洛伐克布尔诺地球物理公司数据处理与解释分部主任希得林斯基(Cidlinshy)博士为首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震专家组一行2人于4月19日—5月4日访问了我国。此次访问是中、捷两国地震界的首次正式交往。捷专家组此行的目的是就地震监测、地球物理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并探讨中、捷两国今后在上述领域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专家组在华期间,先后访问了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河南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及北京地震台网、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白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新疆喀拉斯湖—塔河北缘地球物理剖面,从新疆西部穿越新疆整个北部地区.自阿尔泰山、喀拉斯湖经西准噶尔界山、准噶尔盆地西缘、天山至塔里木盆地北缘.剖面全长1200千米左右,投资110万元,要求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新疆305办公室向社会公开招标.今年二月,辽宁省地震局地震大队与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就"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喀拉斯湖至塔河北综合地球物理测深剖面联合向新疆305办公室进行了投标.三月份经专家评审中标.5月14日至17日,孙武城、刘若新、卢造勋、宋松岩、朱世龙等同志赴新疆正式签订了协议.  相似文献   

6.
出席中共地球物理勘探大队第三次代表大会,感到很高兴.请允许我以国家地震局党组的名义,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回顾3年来的工作,肯定了成绩,总结了经验,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专业委员会深部构造工作组组织的第二届深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7—11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地矿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高等院校等30个单位的7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8年学术活动将本着努力抓好学术活动质量,促进横向联合,提高社会效益的方针,开展下列活动。(1)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研讨会研讨80年代国内外地球物理仪器发展概况。4月份在北京或重庆召开,主持人是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委员刘士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地球构造动力学会议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召开。主要讨论深部应力测量及地壳应力场问题。时间在4月份,主持人是高龙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一书,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领导的编写组编写,并即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地壳上地幔探测是地球物理学的基础工作,它不仅可以从静态角度了解地壳上地幔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物质状态,而且还可以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动力学、动力史,研究深部地质作用原理,探索地球深部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与应用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找矿勘探工作程度的不断深入,许多露天的和近地表的金属矿产资源已基本上被查明,在地表浅部(第一深度空间:0~500 m深度)找到大型或超大型金属矿床的难度将必越来越大,而金属矿产资源的短缺已在日益加剧.为了缓解当今的资源危机,必须进行深部找矿勘探(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深度).这是因为在地壳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找矿潜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与成效已使得深部找矿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国内外典型金属矿产资源找矿过程的实践表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具有大探测深度、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为深部金属矿勘查提供有效信息,是第二深度空间找矿勘探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深部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取得了尚在不断取得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11.
就采用地球物理探测、地质岩石学分析和高温高压实验(GGE)综合研究区域地壳细结构和确定地震震源区的可能性和方法作了探讨,并以临汾地区为例,给出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考虑.这些考虑包括: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建立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电性、密度、磁性和热等结构,给出深部的温压分布等;通过地质调查、钻探和岩石学分析确定沉积层的性质与厚度、结晶基底的组成,推测深部物质的状态,选取典型样品等;在模拟深部温压条件下,通过对岩石波速、电性和密度等的测定和与地球物理结构模型、地质岩石学结构模型进行综合比较建立区域地壳三维结构,通过对岩石力学行为的实验测定与了解,选择发震判据,确定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华南地区通过数条地学大断面在内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已经获得了大量深部地壳结构的信息,然而对其基底岩石的物理性质研究程度还不够.为此,我们选择华南地区扬子克拉通和华夏陆块具代表性的不同深度地壳岩石,对其进行高温高压弹性波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大构造单元基底的岩石波速差异较大,从而认为两者物质组成迥异,地壳结构完全不同.进而初步建立了扬子克拉通与华夏陆块各自的地壳结构模型,认为扬子克拉通具有多层结构的结晶基底,华夏陆块具三层结构但没有结晶基底,这一模型重新构建了华南的地壳结构,对华南深部地质研究和构造格局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质、深部结构与构造物理专题在会前收到来自中国地震局系统8个单位的论文摘要共17篇。来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震预测所、地壳应力所、地质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江苏省地震局、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吉林省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地质、深部构造与构造物理等分会的十几名学者参加了专题讨论。会上就“华北地区噪声层析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昌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在计算地球物理,深部构造、震源物理和勘探地球物理方法等四个专题中报告了与CT理论和技术有关的内容40余篇论文,涉及广义Radon变换的应用,井间成象问题,跨孔地震层析成象的反  相似文献   

15.
1992年7月27—31日,曾在莫斯科举办一次国际地球物理勘探与开采博览会与物探技术展览会.会议由国际SEG(地球物理学会)及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的学会成员共同组织.会上俄罗斯科研生产国营企业(Hпгп)石油地球物理部门的专家ю.M.萨尔基索夫和B.M.库得莫夫合作发展了题为“大陆地壳的新动力模型是提高地球物理方法地质工效的基础”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指出:当前地球物理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协会于1981年9月7日至11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联合学术讨论会。双方与会者各为40人。中方代表是正在从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总地球物理师、地球物理师、总工程师、工程师、科研人员和教员;美方代表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双方代表在会上提出的论文共68篇,美方38篇,中方30篇;其内容绝大部分是属于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数据的取得和处理方面的成果,也有些是就一个地震勘探问题的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1年12月2日至8日在福州市召开了地热地球物理勘探学术讨论会。全国从事地热工作的16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或报告75篇。论文宣读分大会或小会交叉进行。在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就地热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方法和勘探实例进行了学术交流,对国外这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道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8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国家地震局部份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兄弟省地震局及省内有关单位的9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山西裂谷带地壳岩石波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实验建立了岩石成分与波速的关系,波速和岩石的各向异性,矿物相变在波速曲线中的反映以及实验温度和压力对波速的影响,尤其得到了高温下的新资料.用实验数据结合地球物理、地质资料建立了山西裂谷带与相邻太行山隆起区地壳各层圈的物质组成,对比说明,两构造单元下地壳的岩石组成是不同的.最后分析了盆地下地壳中部的组成、水和环境条件,认为低速带是由岩石部分熔融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地震勘探、电磁法和重力勘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必不可少的方法,特别是电磁法,它是反应地球内部物质成分、温度、湿度和压力状态最灵敏的深部探测方法。因此,电磁法在地质勘探、地震预报和地壳深部测深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苏联在深部电测深方面的某些进展。二、简短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