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月鹏  吴秀莲 《内陆地震》1991,5(3):272-276
0 引言 用定点形变连续观测手段进行有效的震前预报实践,在新疆已开展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经验。本文介绍的乌恰5.2级地震和阿克陶5.1级地震的预报就是近期内利用单项前兆观测异常在震前进行预报的又一次实例。  相似文献   

2.
7级大震和中强震的前兆异常有本质区别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韩渭宾  任越霞 《地震》2002,22(2):42-46
据震前次一等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以及各学科前兆异常持续时间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比较了7级经震和中强震的前兆异常特征,结论是没有质的区别,但在量上有明显的差异。中分别对7级强震前5级、6级地震活动增强,和6级地震前4级、5级地震活动增强,选择了时空阈值和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报评分检验,得到了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自1970年四川大邑6.2级地震后,我省开展了水化城震预报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水化观测资料和几十闪中强以上地震的成功与失败的预报经验和教训。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经过了单个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中多项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和“八五”攻关的从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提取前兆信息对应及预报地震几个阶段。本文简要回顾了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的发展过程,列举了各阶段水化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的典型震例。针对  相似文献   

4.
朱令人 《华南地震》1998,18(4):9-16
1997年1 ̄4月新疆伽师发生罕见的强震群活动。几个月内在十分狭小的区域内发生7次6级强震,是新疆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概述了伽师地震3次准确和较为准确的临震预报;总结了地点已知的后续强震临震预报的科学和实践问题;论述了震例总结与现实预报的差异,以及地震孕育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现实做法。  相似文献   

5.
本利用山东,江苏省地震台网的资料,对苍山5.2级地震前沂沭带南段地震活动性参 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苍山5.2级地震前沂沭带南段3、4级地震活动增强,应变能释放速率加速,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变化,震前出现明显的低值异常时段和低值异常区。据比异常变化曾在震前提出过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6.
四川深井水位同震阶变异常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笔者提出强震同震阶变异常与新区强震有密切关系的观点,就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6级地震,四川会理川-18井、石棉川-02井水位点观测到这一强震同震变异常的突出事件于1994年10月作出“今冬明春,四川省西南部及云南、缅甸相邻地区,可能发生6 ̄7级地震危险”的预报意见,结果在所提出的预报时段和预报地区内,发生了缅甸北部密支那6.3级,四川省西部部沐川县5.7级,5.1级及云南省南部金平县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展地下水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历史,获得了多次震例资料,本文介绍54次地震的震前水位实测资料,其中26次是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震例。不少观测井(孔)布设在震中附近并妾装有水位自动记录仪,取得了地震前后连续、完整的珍贵记录。通过这些资料分析,发现约65%水位曲线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十天曾出现过打破正常动态规律的异常下降,地震就往往发生在下降的极值或回升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神奈川县西部地震”研究现状与展望原幸男一、前言在某种程度上集中进行各种观测,是有可能对8级巨震做出预报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7级内陆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有时仅为8级地震的1/30左右,而其预报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是7级地震,若发生在地壳浅处,局部性...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2月2日云南下关发生了4.7级震群,大理州地震局依据地震活动、前兆异常及宏观异常情况作出了趋势、中短期和临震的预报;对震前的各类异常作了分析,探讨了预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宝恒 《地震》1996,16(2):202-208
北黄海4.8级地震中短期预报是辽宁省继海域地震、营口地震、彰武地震后又一次较好的预测报震例。此次震前有一定的前兆显示,在总结和分析对比中等地震预报主要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了辽宁省中强地震预报的判据。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震前所识别的前兆。其中包括十余项测震学前兆和地形变水化,地电等手段的多项前兆,分析了震前依据前兆而作出的预后实况,并根据目前所认识的地震前兆的某些物理基础,讨论了对这次地震可能作出预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北黄海4.8级地震中短期预报是辽宁省继海城地震、营口地震,彰武地震后又一次较好的预报震例。此次震前有一定的前兆显示,在总结和分析对比中等地震预报主要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了辽宁省中强地震预报的判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永登5.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并应用秦保燕提出的地震动态空区的原理和地震频次起伏加剧,研究了1995年永登5.8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对地震三要素进行了回顾性预报。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地震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地点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清理1996年以来中国大陆70个Ms≥5.5级地震序列的“强余震”Lg△t-Lgt关系,对强余“等待时间”判别方案预报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回顾性预报的Wallen评分为:6级以上地震序列V=0.60,5.5级以上地震序列为0.44,说明其在地震序列类型判断方面有一定的效能,对实际震例分析得出,该方案出判定主余型序列方面成功率较高,而对于双震或多震序列,有时会产生某些误判;对6级以上  相似文献   

16.
我省利用重力资料预报地震已有多年历史,有预报效果好的,也有不理想的。例如:1978年5月4日黑水5.4级地震;1978年8月31日的盐源5.4级地震;1982年8月6日云南剑川4.3级地震等。在震前都曾提出过较好的预报意见。但是在观测过程中也发现有的重力异常并不对应地震,可能是“干扰”造成的假异常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干扰”,排除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研究过二十个5级以上震例(其中包括6级以上的震例十二个)发震前后震中区的气温变化,即将震前十天到震后三天的逐日平均气温与十年来同期逐日的正常气候背景值相减,并规定在震前出现正距平的算做热异常,结果发现热异常的共有十七例(85%)。其余的三例,即一九七一年的马边5.8级地震,一九七五年的康定6.2级地震,一九七六年的松潘7.2级地震,在震前没有出现正距平,也就是没有发现热异常。  相似文献   

18.
杨明德  胡爱真 《内陆地震》1997,11(4):337-344
介绍了青海省兴海7.0级地震前水氡,地下水位,地表形变,地震活动性,气象及动物等出现的异常,并对震前的预报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四川地震》1992,(3):54-58
地震预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短临预报。十多年来,在利用地下水的动态异常来预测地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并在地震成因理论方面有新的探索。本文详述了石棉5.3级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特征。给出了地下水日常监视预测指标。震前四川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渡口、会理、西昌、石棉及康定观测台的水位、水温出现异常,依据这些异常,地震前作出了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地震预报工作从未间断,既取得过喜人的预报效果,也出现过失望的情景,还发生了忧喜参半的尴尬局面。总结以往的预报经验,检讨预报战略和策略,大有裨益。文章对21世纪地震预报战略的思考归纳为:确定1个目标,实现2个突破,完成3项变革,走出4个误区。1个目标为:预报地震地震级下限不应小于5.5级。小于下限的地震预报属于科学研究内容。实现2个突破,即观念突破和理论突破。完成3项变革:变监测为探测,变宏观为微观,变分散为集中。走出4个误区;概率性预报误区;“以震报震”误区,地震断层误区;综合预报误区。不能把地震预报当作纯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