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8)
正北京人头盖骨的第一批复制品;1997年,被评为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的中华龙鸟;我国地质事业复兴的见证之一的贵州龙;约25平方米的巨型海百合化石。每一件古生物化石都有着自己的意义,它们是沧海桑田的留下的宝物,也是现在考古孜孜不倦的追求。还未孵化的恐龙蛋、刚刚孵化的恐龙胚胎、各个部位的黑龙江满洲龙的骨骼化石、带有羽毛的小型恐龙化石……中国地质博物馆里关于恐龙的化石十分多样。"贵  相似文献   

2.
龚一鸣  徐冉  胡斌 《中国科学D辑》2008,38(4):439-444
湖北省丹江口市温家坪剖面晚白垩世晚期胡岗组上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恐龙蛋壳碎片. 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保存良好的恐龙蛋壳柱状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内真 菌. 这些石内真菌以不同的角度钻掘寄主, 并有选择地富集在恐龙蛋壳柱状层差的生物结晶带内. 单个石内真菌呈针状、带状、丝状, 长5~18 μm, 基部宽0.3~0.5 μm, 不分叉. 石内真菌与寄主有相同的石化特征、脆性断口、质地和主要化学成分. 石内真菌的主要成分为氧、碳和钙, 次要成分为钠、钾、氯和硫. 认为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的时间发生在恐龙蛋形成后和石化作用前, 白垩纪末期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 致使其不能正常孵化和夭折可能是导致恐龙大绝灭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孙业君  崔卫生  牛涛 《地球》2023,(3):55-59
<正>遥远的东方有巨龙,巨龙的故乡在诸城。诸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潍坊市,境内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是罕见的同时出土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以大型鸭嘴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产出地。不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种类,诸城可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2013年底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相似文献   

4.
王国起 《地球》2012,(3):9-10
最新的考古研究发现1.9亿年前的"恐龙育儿所"中含有34()枚恐龙蛋,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恐龙巢穴。这个远占恐龙巢挖掘地点位  相似文献   

5.
陈树清 《地球》2019,(7):86-87
山东省上白垩统王氏群地层发育,地层中蕴含了丰富的以恐龙为主的脊椎动物化石和恐龙蛋化石。自1964年以来,诸城地区(主要化石地点包括库沟恐龙涧和臧家庄,两地相距仅2公里左右)的王氏群地层就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包括鸭嘴龙类、角龙类、蜥脚类和暴龙类等,以及龟类。除了诸城地区之外,莱阳地区的王氏群地层中也发现了丰富的鸭嘴龙类、兽脚类等恐龙骨骼化石,以及恐龙蛋化石。  相似文献   

6.
《地球》2009,(3):F0003-F0003
一座异域风情的魅力边城、一个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这是蒙古高原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地方;丰富而典型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地质遗迹正是二连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周边的宝德尔花岗岩石林、通古尔组哺乳动物化石产地、红格尔岩画、查干敖包庙、国门景区等地质遗迹景观、人文景观则构成地质公园的外围景观。  相似文献   

7.
《地球》2021,(5)
正1822年,几颗不经意间暴露的牙齿化石,划破远古恐龙时代沉重的天幕。从此,恐龙成为这个地球上最为神秘、最令人遐想的远古生命。当我们在博物馆里再次目睹这些史前霸主的昔日雄姿时,既惊叹生物进化的成就,也不禁心生疑问,眼前的这些地球霸主是怎样被发现、发掘的,又是如何"站立"起来,最终走进博物馆的呢?这其中既有科研人员的不懈探究,又有调查人员的跋山涉水,还有技术人员的精湛技艺,它是在众多具有探求精神的人们共同努力下的结果。让我们以犍为乐山龙为例,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相似文献   

8.
李敦景 《地球》2011,(11):40-43
山东诸城地区有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经过三次恐龙化石普查与发掘,发现恐龙化石点数十处,产出恐龙化石若干,其中鸭嘴龙类化石数量最多,并装架起数具鸭嘴龙骨架,“巨型山东龙”和“巨大诸城龙”已被誉为世界之最;其次还产出了许多其它类型的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9.
读者沙龙     
《地球》2015,(10)
<正>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看到上期杂志里《人类开始"透支"地球》这篇报道,我陷入到深深的担忧中,不禁想问:我们这个星球,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怎样才能在养活现存人类的同时又不损害物种的未来?地球超载日的步步紧逼,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缓它的步伐?作为高级生物的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生存才不会让地球的承受力走到极限?怎样最迅速又实际可行的让地球和当下生活回归平衡?  相似文献   

10.
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影响生物群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所处的古气候与古环境背景对于探讨生物盛衰甚至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盛产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但迄今对于古气候-环境演化与恐龙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演化联系的研究相对匮乏.东秦岭地区发育多个晚中生代-早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蕴含大量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和蛋、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是开展古气候与恐龙动物群多样性演化关系,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对东秦岭灵宝盆地好阳河剖面开展环境磁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重建了该区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的化学风化强度和古水文循环过程,以揭示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关系.化学风化强度和磁化率记录表明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灵宝盆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阶段性变化:在约74.4~68.0 Ma,研究区处于水动力较稳定的深湖相沉积环境和逐渐变冷的气候状态;随后68.0~65.8 Ma时期研究区逐渐干旱化,水文波动变强;在65.8~54.7 Ma,区域气候变化强烈,呈现明显增强的干湿水文循环.本研究揭示了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恐龙种群演化的关系,提出东秦岭地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约68~66 Ma)的气候干...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5,(5)
<正>地球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号称水球。水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正因为地球有液态水,地球才变得如此生机勃勃、与众不同。可是,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没有液态水呢?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大说法:自源说和外源说。自源说认为地球的水来自于地球本身。地球起源时,形成地球的物质里面就含有水,或者包含组  相似文献   

12.
正地震波以3种基本方式传播(图1):一是地球体内的体波(横波S和纵波P),传播路径呈弯曲状;二是表面波,呈圆环带状四面扩展开,在地球的对跖点汇聚之后,还会绕地球表面转几圈才衰减;三是地球自由震荡,造成地球出现环型扭转和极型涨缩的震荡。研究工作都涉及到几何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 (RNAA)方法测定广东南雄盆地K/T界线剖面恐龙蛋壳的铱含量 ,发现在根据孢粉组合变化划分的K/T界线及其附近的 3个层位的蛋壳样品有铱含量异常 .在界线层底部的蛋壳样品 (CGD1 1 1 )中铱丰度最高 ,相当于背景值的 8~ 1 0倍 .另外两个含有铱异常的样品 (CGD1 0 9和CGD1 1 9)分别采自界线层之下 2~ 5m间隔和界线层之上 31~ 33m间隔之中 .这一新发现能够把K/T交界Ir富集事件与恐龙灭绝直接联系起来 .结合过去在这一相同的地层间隔内已发现的蛋壳其它微量元素、氧同位素以及蛋壳结构的异常变化 ,提出 (ⅰ )恐龙蛋壳含有异常量的铱和其它微量元素是通过食物进入恐龙体内 ,然后经新陈代谢作用而沉积到它们所产的蛋壳中的 ;(ⅱ )南雄盆地K/T过渡期间发生以铱异常为标志的环境事件至少持续了 1 5 0ka .  相似文献   

14.
<正>印度地球科学部近日公布了2013—2014财年战略目标实施框架文件。印度新一轮地球科学研究规划部署有何新变化?近期印度在地球科学领域可能取得哪些重要进展?本文就此基于其新旧财年地球科学战略规划的比较分析予以解读。1总体目标及任务1.1总体目标定位更加明确总体目标:为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知识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一年一度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年会于1981年12月7—11日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市举行,与会人数及论文均在2000以上。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每年要举办几次学术会议:春季年会、秋季年会、中部会议或中西部会议等,其中春季年会在东部召开;秋季年会基本上都在旧金山举行,且为最大型者。会议安排得很紧凑,学术报告均安排在白天,个别晚上有分专业的自费聚餐,以便同行相聚交谈。开会时,每人只占用15分钟发言,其中包括2分钟提问,1分钟换人,大家都必须  相似文献   

16.
李雨  徐莉  常华丽 《地球》2023,(3):38-41
<正>从2006年筹建以来,河南自然博物馆(原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发展伴随着河南省古生物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济源动物群、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栾川动物群、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义马银杏植物群、中州华夏植物群,这些不同时期的远古生物群落不仅展示了中原大地生生不息的生命,更为河南自然博物馆提供了多个镇馆之宝。走进展厅,近距离端详这一件件镇馆之宝,那历经亿年的尘封依然栩栩如生的生物形象,让你仿佛觉得穿越时空,走进远古的梦幻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炜  李宣瑚 《中国地震》1991,7(4):72-78
本文对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台网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其中包括:1.建网过程、布网原则;2.水文地球化学地震观测点的布设特点及点位的条件与类型;3.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项目及测试仪器等。此外,还对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和预报地震的效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8年3月诸城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保护性科学发掘以来,我们先后在全市七处集中化石暴露点进行了发掘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主要在七处化石点发掘出了1.5万块化石,化石主要以鸭嘴龙化石为主,其他还有暴龙、角龙、甲龙、虚骨龙、蜥脚类恐龙等。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发掘出的大部分化石  相似文献   

19.
贾飞龙 《地球》2013,(10):104-107
正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位处郑州郑东新区,建筑面积5800,布展面积4100m2。建筑形式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5万多件。展馆内展示有亚洲体腔最大的恐  相似文献   

20.
陈学忠  李艳娥 《地震》2019,39(1):126-135
利用川滇地区1962—2016年间发生的MS≥6.0地震资料,在去除余震的情况下,分析了其发生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极值点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果:川滇地区MS≥6.0地震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极值点具有显著关系,对于不同震级范围的地震,其与不同周期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关。对于MS≥7.0的地震,有90%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极值点前14天至后37天时间段内;对于6.0≤MS≤6.4的地震,有80%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短周期变化极值点前68小时至后30小时的时间段内;对于6.5≤MS≤6.9的地震,有87.5%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短周期变化极值点前36小时至后64小时的时间段内。地震发生在特定时间段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川滇地区MS≥6.0地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极值点的关系都可以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个结果表明,在地球自转速率发生转折的期间容易触发地震,对川滇地区地震发生时间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