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章  齐清文  姜莉莉  张岸  梁迅 《地理学报》2016,71(10):1833-1848
中国古地图学创于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传》提出的“制图之体有六焉”,被西方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西晋司空),领衔制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和《地形方丈图》(公元224-271年)。其后的1600年间,先后完成了一批著名的中国古地图,例如南朝大臣谢庄领衔完成的”木方丈图”(公元502-557年)、隋炀帝命学者崔绩(550-618年)撰《区宇图志》(公元581-600年)、唐朝宰相贾耽领衔绘制《海内华夷图》(公元730-805年)、北宋科学家沈括领衔绘制《守令图》(公元1031-1095年)、南宋礼部尚书黄裳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原图(公元1190年)、元代玄教宗师朱思本制作《舆地图》(公元1273-13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领衔完成《郑和航海图》与地理学家罗洪先领衔制作《广舆图》(公元1504-1564年)、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等完成的《恒星屏障图》、清代高邮知州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海国图志》(公元1842-1852年)等,继承与发展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即使西方经纬度制图技术于公元1584-1600年前后传至中国,启动了中西地图融合发展,中西两种制图理论和方法并行地使用了400余年。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地图,包括古天文图、世界图、中国图、航海图、区域图、水利图、军事图、风景名胜图、历史图、教育图等,迄今仍被国内外著名藏图机构分散地保存着,构成了世界古地图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和利用。本文最后初步地探讨了中国古地图的稀有价值、应用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廖克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01-208
本文阐述了国家地图集的重要性和中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历程,重点论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编制的特点与创新:①中国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信息的完整汇编;②中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③国家地图集编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国家地图集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自动化的根本变革,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形式更满足了信息社会的需求.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而且全面推动当代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国家地图集这项20世纪中国科技界的重大创新成果,这部凝聚着中国两三代科学家与地图学专家智慧的地图集巨著,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而且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中国国家地图集代表当今中国地图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各国国家地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廖克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01-208
本文阐述了国家地图集的重要性和中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历程,重点论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编制的特点与创新:①中国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信息的完整汇编;②中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③国家地图集编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国家地图集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自动化的根本变革,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形式更满足了信息社会的需求。中国国际地图集的完成,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而且全面推动当代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国家地图集这项20世纪中国科技界的重大创新成果,这部凝聚着中国两三代科学家与地图学专家智慧的地图集巨著,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而且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中国国家地图集代表当今中国地图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各国国家地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国地图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反映10亿人口状况和地理分布的大型科学参考图集。图集使用了中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及1953年和1964年的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历史上人口记载的各种文献等。图集全面系统地表现了中国人口多方面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共有137幅地图组成,就其内容可分序图、人口分布、民族、人口性别和年龄、人口变动、人口文化程度、人口在业状况以及家庭、婚姻和生育八个图组,并附有17种各县、市的主要人口指标表格。  相似文献   

5.
正一、建国前的中国教学地图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地图的国家之一,远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地图。但是中国教学地图册的起步较晚。建国前中国教学地图册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指清末和民国时期,包括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在这动荡不安、战乱连连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教学地图册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很艰难的境地。1903年(清光绪29年)出版了由邹代钧主编的《中外舆地全图》,此地图集是作为"大学堂审定中等课本",由1806年成立的"武汉舆地学会"出版的,它是中国公开出版的最早的一本(教学)地图集。和世界上第一本教学地图集——1658年编制的《世界图解》相比,晚了245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的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0,55(6):755-756
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书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主持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人口与环境研究会联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 (中、英文版 )编制完成 ,并由科学出版社于 2 0 0 0年出版发行。这是迄今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反映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大型地图集。该图集为 8开本 ,2 70页 ,共有 1 80余幅地图 1 8万字说明和 2 0 0幅图片。按图集内容划分 9个图组 ,生动直观地描述了人口与健康 ,人居和消费 ,土地及其退化、固废与噪声 ,森林、…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8月 4日 ,国际地图学协会 (1CA)国家与区域地图集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会议由国际地图学协会国家与区域地图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美国、俄罗斯、瑞典、荷兰、日本、捷克、波兰、韩国等国专家学者 2 0人及国内各单位专家学者 4 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际地图学协会国家与区域地图集委员会主席采纳尔博士主持 ,国际地图学协会国家与区域地图集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历代有过一些著名的地图学家和不少重要的地图作品,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只是到了近代才比西方国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图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建立了国家基本地形图系统,并完成全国1:5万和1:10万航测地形图,编制出版了一批全国和省、县普通地图.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农业,环境、海洋等专题制图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编制了相当数量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和全国与省区地图集.在地图投影、制图综合、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等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一批成果.近十年开展的计算机辅助制图与遥感制图迅速发展,已局部应用于专题地图编制.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陈昱、廖克、施曼丽编著的地图科普著作《走进地图世界》,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科普角度,呈现既古典又现代的地图世界。全书三百余页,含古今中外彩色地图500余幅,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地图的趣闻",包括100个地图故事,从远古到现代,把读者引入色彩缤纷的地图世界;第二篇"地图的魅力",300余幅各国彩色地图,使人赏  相似文献   

10.
一、制图学之父”裴秀的地图学思想西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公元168年)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多年来,地图事业在普通地图已趋完善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着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和地图集。这样的地图发展趋向标志着认识的深化和科学的进步,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制图事业的兴旺发达。1984年出版的《山西省自然地图集》,就是其中一本高质量的专题地图集,是值得祝贺和学习的优秀科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崔鹏院士主编,共有53人参与编制,历时7年得以完成的《长江上游山地灾害与水土流失地图集》终于出版了。这部8开本豪华装帧,6个图组108个展开页上千幅图构成的地图集,的确是我国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期的科研积累和最新研究成果。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组织的"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促使参加考察的科学家产生编制这套图集的切望,图集的编制获得了包括973项目、国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由呼市发改委、内蒙古地图院联合制作开发的《呼和浩特市系列工作地图集》印刷出版。该地图集包括呼市政区图、中心城区图、地形地貌图、公路交通示意图、水系森林、耕地以及矿产资源分布图,还有文化旅游、专业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分布图,几乎涵盖了呼和浩特市自然、地理、交通、资源、工农商和金融、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政府部门决策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由曹婉如等编的《中国古代地图集》(第一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是我国在古地图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该项工作对于我国地理学史、地图学史乃至科技史的其它领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图协会(ICA)国家地图集委员会于1990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委员会和学术讨论会。该委员会主席B.Rystetd博士(瑞典)、副主席E.Ciekirska博士(加拿大)和来自美国、中国、西班牙、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印度的委员,以及苏联、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等国的代表和40多名中国的地图学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国家报告(国家地图集的设计与生产);(2)电子地  相似文献   

16.
《地理研究》2001,20(1):75-75
江泽民主席题写书名,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人口与环境研究会主编,并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卫生部等单位参与下编制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中、英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图集为八开本,270页,共有183幅不同类型的地图和18万字的文字说明,并附有200多幅图片。这是迄今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反映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大型图集。它的出版得到了欧洲共同体、联合国粮农组织、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资助。 图集是一部权威性科学文献,对认识和分析我国国情、制定国策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意义,也可为各级政府决策和管理部门、环保机构、科研院所等使用。 (本刊编辑部摘编)  相似文献   

17.
国土地理院1971年开始编绘日本国家地图集,于1977年3月出版了《日本国势地图集》,1984年9月出版了《区域规划图集》。后者是将陆续出版的专题系列图之一,包括64幅图和有关资料,主要为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服务。从内容上可分为六个部分: 1.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及其进行情况。用文字和图表说明二次大战前后,区域规划的编制及各种公共事业的进展;2.国土自然与利用。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土地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近几十年,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地图科学与航天遥感,航空摄影,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引起传统城市制图观念的更新,出现了一些新的编图热点--城市影像地图的编制,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思想,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影偈图的过程,展望了机助制图技术在提高地图作品的质量,生产效益,减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影像地图在表达空间信息上与传统线划地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赵艳玲 《中国地名》2013,(11):60-63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地图制图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和新理论的相继引进,使地图学的内容和地图的图型,不论其理论基础和工艺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1:100万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制图、机助制图等相继产生,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开拓了许多科学分支的新领域。展示了地图学理论体系的新变革,展示了它的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前景,展示了地图新品种和新内容的迅速增多。  相似文献   

20.
《西部资源》2014,(6):75-7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明确记载石油产地的是《汉书·地理志》。秦汉时期的高奴县(今延安一带)人民,发现延河的支流洧水的水面上有可燃烧的液体,便"接取用之"(《水经·河水注》)。东汉时候,人们又在酒泉延寿县南山流出的泉水中发现了石油。由于这种液体装在器皿中"始黄后黑",有如漆状,所以当地人叫它"石漆"(张华:《博物志》,《续汉书·郡国志》引)。这种"石漆"不仅"燃之极明",而且"膏车甚佳",可以作车轴的润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