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着重讨论地—井电磁成像的灵敏度,包括不同观测分量、不同观测位置和不同工作频率的灵敏度函数的分布,为成像系统的布置和数据解释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杨鑫  熊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4):401-410,347
灵敏度反映了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变化的响应情况,灵敏度分析可用于考察某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特定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或帮助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灵敏度计算也是迭代反演方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反演的精度与速度,这里对多例典型地电模型(厚覆盖层、低阻覆盖层和高阻覆盖层)的灵敏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该方法对不同模型的各个参数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航空瞬变电磁法以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航空瞬变电磁采样密集,数据量巨大。为了实现航空瞬变电磁观测数据的快速解释,开展航空瞬变电磁快速成像算法研究。利用反函数定理建立成像迭代格式,并在成像过程中考虑发射源高度和观测时间的影响,进而实现航空瞬变电磁全时域全空域快速成像。这里首先给出了全时域全空域成像理论和实现方法,然后对航空瞬变电磁装置进行了介绍,最后建立了典型采空区模型,利用开发的航空瞬变电磁全时域全空域视电阻率成像方法进行数据成像,成像结果与真实模型基本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林吉祥  凌云  施泽进  陈波  吴琳 《新疆地质》2006,24(2):210-214
通过对中国西部吐鲁番盆地北部山前带的宽、窄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窄方位观测时,由于观测方向与断裂走向斜交存在较为严重的构造假象,并造成小断层难以成像.对于断裂带而言,不同方向窄方位角观测成像阴影带不同.全(宽)方位角观测可以获得各个方向小断层比较好的成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获得断裂带的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随观测方位角不同的地震属性的变化来寻找和研究裂缝性储层发育区和估计裂缝发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金峰  刘云鹤 《世界地质》2020,39(1):159-166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采样密集,数据量大,所以在该领域较为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为一维反演和电阻率成像法。笔者从成像问题出发,建立了庞大的数据模型训练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结构的神经网络的成像精度。通过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获得了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航空电磁成像的最优网络模型结构,包含其神经元个数和层数等信息。本文采用早停法训练神经网络,压制数据中噪声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快速电阻率成像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导电全空间与均匀半空间中心回线源和磁偶极子在阶跃电流激发下磁场公式和扩散速度的定义,导出了不同条件下瞬变场的扩散速度公式。在此基础之上,引入瞬变电磁测深全区视电阻率定义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电阻率成像的一阶与二阶近似公式,从而建立了一套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快速电阻率成像方法。模型检验结果、实测剖面电阻率成像以及对大地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曲线进行静偏移校正效果均良好,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煤矿顶板砂岩水害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河道砂体的有效识别对煤矿防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震数据识别河道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河道砂不是煤矿勘探的目的层,研究程度低,并且在地震数据成像中河道是一种线状、孤立的地质异常体,常被忽略,因此,在煤炭地震勘探中该项技术不够成熟。以淮北地区某矿的高密度地震数据在含煤地层上覆新近系中发现的河道为基础,在抽取8条线变换为常规观测系统后,以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等观测系统参数为对象,对常规观测系统和高密度观测系统在剖面和平面图中的河道成像质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0.8倍河道埋深的最大偏移距和全方位方位角情况下对河道成像较为有利,高密度较常规观测系统对河道成像较好,特别是振幅类属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借鉴医学CT发展起来的地学成像技术比常规物探方法具有更高的勘探精度和分辨率,文章介绍了该方法的特点、数学基础,并分别阐述了电磁波成像、地震成像和电阻率成像的原理,最后展望了地学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以理论的CMP面元属性分析为主,按照炮检距、覆盖次数、方位角等的分布均匀性进行分析,以CRP面元属性分析、地震照明分析、叠前分析作为辅助性分析手段,但这些方法无法对复杂构造区不同类型观测系统的实际地震资料成像能力进行分析。基于此,这里提出了基于实际地震数据驱动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首先从工区早期采集的实际地震资料中,选取能代表工区每个区块特征的炮集或共成像点道集;然后在选取的地震记录上用时窗选定需要分析的地震波,计算每一道在选定时窗内的地震属性值并进行预处理,建立不同炮检距与分析的地震波的能量、频率、信噪比等属性值的关系曲线(量板);其次利用关系曲线量板,求取设计的观测系统每个共成像点的地震属性值;最后通过地震共成像点属性值分布的标准方差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实际应用表明,提出的新方法在观测系统设计分析过程中充分与探区以往地震数据相融合,实现了对采集参数的精细设计与优化,提高采集参数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为面向目标勘探、油藏开发的二次和三次地震资料采集提供技术支撑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非均匀介质电磁参数成像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非均匀良导介质的电磁参数成像理论及方法,给出了频域磁场数据的线性与非线性迭代反演算法公式,讨论了基于架构式分解的整体积分局部微分并行域分解正反演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提出了比散射响应概念和针对比散射响应数据的反演方法,新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解决近一远场成像问题,并且在Born近拟条件下具有很简洁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深部资源勘探方法,但现有仪器分段分时的工作方式使得其观测精度受不同排列观测条件差异的影响。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研制了一种实现整条测线多点同步观测的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系统由级联式大功率发射系统和分布式多通道接收系统组成,通过移动发射源位置实现CSAMT和激发极化法2种测量功能;仪器采集的多道原始数据经过干扰噪声抑制后提取出反演参数。利用该系统在吉林松江河地区开展了深部地下水资源勘查,并与同类仪器GDP32II的勘探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多点同步观测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地克服了时变性、区域性外界噪声产生的横向异常影响。根据勘查结果在该地区成功预测了深部地下水的有利赋存位置并得到了钻井验证。  相似文献   

12.
静态效应是大地电磁测深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这一影响使得观测结果的处理解释出现无法接受的误差。针对现有大地电磁测深静态效应判别、校正及数据采集装置,提出了以野外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的空间域拓扑处理技术。在分析静态效应的成因、表象以及平面波电场分量叠加特性的基础上,从空间采样的实质出发,完善了拓扑点曲线求取公式,获取了同一记录点不同极距的观测结果,提取了连续阵列观测装置中所隐含的变极距观测信息;依据理论模型分析建立了局部不均匀体上不同部位各记录点随拓扑观测极距变化可能出现的静态偏移模型,初步建立了以点进行拟剖面处理,以剖面上所有点的单一频点构成拟平面图来进行拓扑结果图形展示和分析解释的基本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包,从理论和实践上初步建立了空间域拓扑处理研究静态效应这一全新的方法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拓扑叠加处理会使资料品质提高,静态偏移效应的判别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可有效反映出不均匀体所产生的畸变电场的空间分布,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不均匀体的空间位置和分布形态,为认识表层电性结构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实测信息。同时,由于拓扑处理使观测装置的各种变化所能测得的结果被提取出来,意味着一种新的抑制干扰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电磁法勘探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中面临强而广的电磁干扰,通过大量野外试验,针对不同电磁方法给出了不同的抗干扰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经试验结果表明:①瞬变电磁法宜采用大功率、多叠加、多次重复观测、逐点噪声监测的数据采集方式;②CSAMT方法宜采用大功率仪器,大发射电流,使用多级工频陷波器,多重复观测、逐点噪声监测的数据采集方式;③在矿区开展AMT方法,建议使用多级工频陷波器,如果矿区噪声较强,则不建议布置AMT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平电偶极子电磁场电分量的表达式,讨论了Ex分量、Eφ分量的幅值范围,提出了广域电磁法Eφ分量的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初步研究了由Eφ分量定义的广域视电阻率的特点。在均匀半空间的条件下,水平电场Ex分量、Eφ分量幅值范围不同,测量Eφ分量可以扩大野外的观测扇区,减小施工成本。通过二层地电模型正演理论曲线的讨论,发现Eφ分量定义的广域视电阻率受观测角度的影响较比Ex方式小很多,在相应的观测扇区内不会发生视电阻率曲线畸变。通过H型、K型地电模型广域Eφ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低阻中间层的反映情况比高阻中间层的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也有近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瞬变电磁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瞬变电磁法在矿产资源等勘查领域已广泛应用,成为寻找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方法。这里综述了国内外瞬变电磁仪器的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简要分析了部分仪器存在的缺陷,总体上国外TEM仪器的性能优于国内产品。国外解释软件的可视化和集成度相对较高,在实际资料反演和成像的解释方面,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近期一维反演和二维电阻率成像仍是TEM资料解释的主要手段,复杂地电条件的三维反演技术在短期内达到实用化较难。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障碍区域,如某段区域由于地形特殊性无法放炮而只能放置接收器,在这种特殊观测系统下,若依然只利用一次波作为有效波,可能会出现地下结构成像信息不足。而如果此区域有比较发育的多次波,尝试将多次波和一次波同时作为有效信息用于波场逆向延拓,在震源记录中同时加入一次波和多次波成像所需的震源信息用于正向延拓,并引用2D反褶积成像条件,从而实现多次波和一次波联合成像,获取比常规一次波成像更加丰富的成像信息。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技术可以实现对障碍观测区域成像信息的补充,说明多次波信息在一些障碍观测区域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项目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大陆地壳和上地幔尺度综合物性成像方法,尽可能预先建立覆盖全国、网度为4°×4°的阵列式区域电磁参数标准网控制格架,并以华北和青藏为基地创立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点"观测网的构建方法、技术;构建华北和青藏地区壳、幔电磁参数三维结构标准模型"格架",以及不同网度的壳、幔物性三维结构模型,为覆盖全国的阵列式区域地...  相似文献   

18.
在对浅地表复杂地下介质层析成像时,由于观测系统局限性及方法本身对特定岩石地球物理属性的不敏感性等因素,造成地球物理反演存在多解性。在地震走时成像中,地震射线数量在低速区域分布较少形成阴影区,造成其对低速区域成像分辨率较低。同时因为观测数据包含干扰信息以及不同反演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造成反演结果包含次生假异常。这里主要研究了空间域的L1-norm、L2-norm约束反演及小波域小波系数稀疏约束反演,对比不同反演方式及约束条件对地质模型的分辨能力。通过测试孤立异常模型、层状地层模型、倾斜地层模型,得出三种不同反演方式分别具有对不同特定模型的分辨特性。在实际资料成像中,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反演方式,对比反演结果合理性以期达到更准确的地质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勘探在探测煤矿采空区覆岩“两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质雷达法、电磁波CT成像法及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覆岩“两带”的应用。认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观测钻孔不足或冲洗液消耗量法不能顺利进行时能有效地探测煤矿采空区覆岩“两带”,特别是瞬变电磁法有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影响海上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面向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合理性,目标模型的射线追踪成像能量照明分析是评价观测系统合理性的主要方法。针对莺歌海盆地DF区地质模型,采用三维射线照明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得不同观测系统、不同地震船航行方向、不同炮线距、不同激发源数以及不同排列长度下的目标体反射能量分布特征,通过对比优选出了适用工区的面向目标的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同时指出减少主测线(inline)线距、增加联络测线(crossline)方向的覆盖次数,可明显提高目标靶区的地震资料采集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