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作战背景A 海区是一个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大渔场,本来一直是 M 国的领海,但是由于国家弱小,其渔民在该海区经常受N 国欺负。近段时期来,N 国变本加厉,不但出动军舰驱赶 M 国渔船,不许其正常捕鱼,而目还用火炮击伤了 M 国在该海区进行正常巡逻的两条猎潜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广大,濒临辽阔的海域。环绕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一般简称中国近海,其中渤海为我国内海。各个海域所处的纬度不同,受大陆影响的程度有大有小,因而自然情况各具特色。一般说来,渤海和黄海,以及东海、南海的大陆架部分,属于温带、亚热带浅海,它们的海底地形,海底沉积物、水文、气候等受大陆影响的程度较深。渤海:中国的内海,以渤海海峡同黄海相连,西、北、南三面被辽、冀、津、鲁围绕,东面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南北对峙,以老铁山至蓬莱角一线与黄海为界,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浙江省嵊泗县马迹山观测站1993年11月~1994年10月的实测风资料为依据,并利用嵊泗气象站同期风的观测资料及多年统计资料,对该海区的风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迹山观测站所呈现的风的变化规律和本区长期站——嵊泗气象站的风的变化规律颇为一致。但由于受各自地形的影响,两站间的风速存在着局地性的差异。该海区常风向为偏NNW向和偏SE向;强风向为偏SSE向和偏NW向。风向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半年盛行偏N风,夏半年盛行偏S风。冬半年的平均风速略大于夏半年。造成该海区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冷空气和气旋(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海南岛海区多毛研究的第一部分,标本系根据自1955年至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苏、中澳和中德国际合作考察的标本,在我国原苏联、联邦德国和澳大利亚经系统整理而成。本文共报道134种,隶属26科。  相似文献   

5.
海洋渔业是重要的海洋传统产业之一,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通过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每年可提供几百万吨(1990年为712万吨)的水产品,以满足社会对海洋蛋白质供应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海洋渔业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海洋捕捞资源开发一直是我国海洋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其产量除70年代有过近10年的徘徊外,其他各个时期基本呈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海区的多毛类Ⅱ孟凡,洪旭光,吴宝铃(青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66003)沙蚕科Nereidae68.单叶沙蚕Namalycastisaibiuma(Muller)Namalycastisaibiuma:吴宝铃等,1981:43;赫列勃...  相似文献   

7.
永暑礁海区潮汐海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永暑礁水域1992年逐时潮位和1993年5月-2002年5月各航次的海流及2002年海面逐时风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讨论该岛礁水域潮汐和海流变化特征并对综合极值海流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该岛礁水域全日分潮大于半日分潮,潮汐性质属不正规日潮,最大可能潮差较大。春季该岛礁水域实测海流变化较大;最大流速75cm/s。潮流性质为不正规日潮流,随水深的增加日潮流的性质有所减弱;主要日分潮流多作顺时针方向旋转,主要半日潮流则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春季余流较稳定,速度在10cm/s左右,流向多为偏S-SW向。初步探讨了表层不同方位上综合极值海流的分布,不同方位上综合极值海流相差较大,NE、SSW方位上综合极值海流占份量较显著,显示出季风海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海南岛海区多毛类研究的第一部分.标本系根据自1955年至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苏、中澳和中德国际合作考察的标本.在我国、原苏联、联邦德国和澳大利亚经系统整理而成。本文共报道134种.隶属26科。  相似文献   

9.
基于 TOGA- TAO锚定于热带太平洋海区的 53个浮标站 1994年冬季海表温度 ( SST)资料 ,采用多种分析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方法。如谱分析 ,相空间重构法等 ,以及计算描述混沌行为的重要指标 ,如分维数、L yapunov指数等 ,对热带太平洋是否存在混沌现象进行判别分析。发现在热带太平洋 130°W至 12 0°W之间存在强混沌区 ,在西边界附近也存在混沌区。但通过吸引子的相型可以看出热带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是不同性质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导致系统出现混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11.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糊聚类为主要方法,在南海北部海区划出8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对各水团的形成、基本特征、变性特点以及消长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径流冲淡型——F,浅海变性型——M、WS、S、SU和深海大洋型——U、UI和I.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糊聚类为主要方法,在南海北部海区划出8个水团:沿岸冲淡水团(F)、近岸混合水团(M)、暖表层水团(WS),表层水团(S)、表次层混合水团(SU)、次层水团(U)、次中层混合水团(UI)和中层水团(I).对各水团的形成、基本特征、变性特点以及消长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可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径流冲淡型——F,浅海变性型--M、WS,S、SU和深海大洋型——U、UI和I.  相似文献   

13.
海浪谱是表征海浪结构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不仅能揭示海浪的内部结构,而且还可描述海浪的对外表现特征。对于不规则海浪,人们常用方向谱来描述,目前大多写成 S(ω,θ)=S(ω)cosβθ 式中θ为谱中组成波的传播方向与主浪向的夹角,ω为圆频率,S(ω)为频谱,β为待定系数。 海浪频谱能清楚地指明波能集中的频带,这对海洋工程的波浪载荷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显然,用上述形式表示海浪方向谱,关键是得到其频谱。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利用1973—1987年850hPa和沿岸5个地面站月平均风资料,探讨了ENSO期间我国东南沿岸海区季风场的变化及其对沿岸表面水温和水位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和理论估算表明,在事件期间,研究海区出现西南风异常,事件前一般出现东北风异常。由于风向基本与海岸线走向一致,Ekman的搬运作用将导致沿岸海水或者堆积于海岸或者作离岸运动,从而对沿岸水位和表面水温均能产生重大影响。在ENSO事件的夏季,西南风增强,冬天东北风减弱。它们对水位和表面水温的总效应均是使其产生较大的负距平。估算表明,在ENSO期间西南风将出现1—1.5m/s的偏差。这种西南风异常将导致沿岸水位降低7—11cm。因此,这种风场的变化是引起我国东南沿岸海区水位和表面水温出现较大负距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在浩瀚的大西洋中,佛罗里达一波多黎各一百慕大群岛之间,有一块被人称之为“魔鬼海区”、“死亡禁区”的百慕大三角区。本世纪初以来,在这方圆100平方公里的海域内,一桩桩空难和海难事件莫名其妙地接连发生,给这个凶险怪异的海域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1925年4月19日清晨,日本远洋货轮“来福丸”在百慕大三角区神秘失踪。当时“来福丸”满载小麦,从波士顿启航驶向德国的汉堡。船出港不久,便遇到强烈风暴。4月19日,“来福丸”在百慕大群岛北面700海里(北纬44°33′.西经60°39′)处陷入灾难境地,不断发出“SOS”呼救信号。这信号被附近的“霍梅里克”号客轮收到。客轮立即驶向出事地点,当它看  相似文献   

17.
甘雨鸣 《海洋学报》1987,9(5):550-557
本文利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大亚湾浅海区海水温度的变化状况,指出了存在于海域内的水温振动频域及影响水温变化的显著振动周期.文内还指出了在锋面过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所具有的海域表层水温改变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8.
风压系数是气压、湿度、温度、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函数,不同地区在不同天气系统下,其风压系数值不相同,但在相同天气形势下,其系数值变化范围较小。本文根据在台风期间船舶调查的气象资料,计算南海东部海区台风风压系数值,又用陆地上8个气象站16年以上在台风影响下的气象资料,旁证其系数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9.
南沙群岛海区珊瑚礁灾害性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有独特的灾害地质类型。珊瑚礁灾害地质研究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课题。通过珊瑚礁的地质记录研究了内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活动断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外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海底槽谷与地形突变带、崩塌、滑坡、峰礁与埋藏礁、泥丘、埋藏负地貌等),同时还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珊瑚礁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沙群岛海区晚第四纪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广庆  王有强 《台湾海峡》1994,13(3):263-274
本文研究了五个柱状沉积物的碳酸盐沉积。根据沉积物的陆源碎屑和生物骨屑CaCO3沉积作用的特点,把本区沉积物分为五种沉积类;碳酸盐生物组成的门类较多,以有孔虫为主,其次为珊瑚,腹足类等;碳酸盐矿物以低镁方解石为主,还有高镁方解石和文石;与沉积物中CaCO3有关的化学元素10多种。这些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比值等,是区分礁相,礁体过渡带和非礁相的标志。所有这些碳酸盐沉积作用的特点表明,区内存在着五种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