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最直接和最重要手段,在解决“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科技问题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历程和深钻的发展现状,分析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特点与态势;围绕中国大陆科学深钻,梳理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发展的目标、优先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建议。大陆科学深钻能够为地球动力学过程、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和环境变化等全球关注的地球科学前沿问题提供独特的研究途径,但是其实施深度又受超高温和超高压等恶劣井眼环境的制约;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大陆科学深钻中各项技术的发展,为超深井和特深井科学钻探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大陆科学深钻应以9000~15000 m特深井为目标,注重“超深”“深时”和“深观”等领域的科学问题,优先发展地球深部构造、深部生命、深时气候和深部资源探测等方向,研究超深物质、动力学过程和岩石物理等实验技术,研发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下的钻井、测井和长期观测等技术与装备,促使我国深地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人类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观测地球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作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深钻是当代地球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科学工程,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大陆科学钻探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自70年代以来,俄、德、法、日、美和英等国家实施了大陆钻探,取得令人瞩目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带动了钻探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国大陆超深钻概况韩吟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德国是继苏联之后第二个设计和实施以科学研究为目标的大陆超深钻的国家。在1981年"联邦德国大陆超深钻计划"研究报告发表后,1986年在巴伐利亚州东北部的上普法尔茨地区选定了超深钻井位,并于1987~198...  相似文献   

4.
1990年9月将在联邦德国Regensburg召开“第5届国际科学深钻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国际岩石圈计划第CC-4组(大陆深钻协调组)将召开例会。本文是刘广志同志向该组主席M.D.Zoback教授和副主席R.Emmerman教授所作书面报告的主要内容,现刊出以供读者了解我国科学深钻动态与现状。  相似文献   

5.
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KTB)是一项庞大的科学工程,钻探了世界上第二口大陆超深孔.在这宏大的计划当中,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在KTB运作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6.
对大陆深部地壳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已成为当代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前沿课题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已相继开展了一些与大陆深部地壳结构有关的国际合作计划,如“大陆岩石圈计划”、“大陆科学深钻”等,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全球地学断面计划fGGT)的执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近年来对该领域研究方向上,一是强调从多学科结合角度探索深部地壳成分、分层及其时间和动力学演化,同时利用新技术(地震广角反射、层析地震法、深钻)对深部地壳成分和结构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通过大量研究,对地壳的分层、分层界面(莫霍面、康氏面)…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地球望远镜”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南部毛北村开工 ,从此拉开了我国首项重大地质科学工程的序幕。上午 1 0时 ,随着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揿下钻机按钮 ,“亚洲第一井”正式开钻。这项工程是用现代化深部高新技术 ,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向地下钻一口直径为 1 56mm、深 5km的科学钻探井。整个工程总投资 1 .6亿元人民币 ,预计在 2 0 0 5年完成。“亚洲第一井”在东海开钻@朱桂林  相似文献   

8.
本指南所涉及的地球科学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当前,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大陆深钻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9.
本指南所涉及的地球科学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和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当前,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大陆深钻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探矿工程》1994,(5):54-56
KTB主孔上部8000m概况─—施工过程、技术特点和地学成果耗资5亿马克的联邦德国大陆深钻计划(KTB)的目的是:进行关于地壳较深部位的物理、化学状态和过程的基础性调查,以了解内陆地壳的结构、成份、动力学和演变。该计划自1985年开始实施以来,已完成...  相似文献   

11.
大陆科学钻探是地球科学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原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和克里沃罗格超深钻的重要发现,检验了池代地学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地壳结构等许多问题,因而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学前缘》2007,14(3):130-130
2007年2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IGCP555(白垩纪温室世界快速环境/气候变化:海洋-陆地作用)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科联(IUGS)所属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执行局第35届会议上得到批准;2007年4月,由我国学者领衔申请的又一国际地学项目——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项目(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又得到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执行委员会的批准。此两项目的成功立项是我国在国际白垩纪研究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进展正常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通过施工 50 0 0m科学钻孔来获取地球深部信息 ,进行地学研究。科钻一井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开钻以来 ,到 2 0 0 3年 10月 3日 ,井深钻至 3 665 2 8m ,井斜角7 7°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科学钻已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正式开钻 ,这是我国一项具时代意义的地学高科技系统工程。它向世人表明 ,中国地学界向地球深部研究发起了新的挑战 ,也显示我国已由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迈进。大陆科学钻探是一项多学科高科技集成的系统工程。大陆科学钻包括 3个现代化现场实验室 :1岩石—构造室 ;2岩石物理室 ;3流体地球化学室。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以金振民教授为首的科研集体承担了“岩石物理实验室”的筹建工作。现将该实验室及其在大陆科学钻中的研究内容、应用意义和范围作如下介绍。1 什么是岩石物理学 ?岩石物理学是岩石学和物理学之间的交叉边缘学科 ,它是通过专门的实验技术手段研究地壳和地幔岩石在地球不同深度环境下 (即不同温度、压力、流体含量等 )原位 (in situ)岩石物理性质的成分变化和地质构造特征 ,同时为地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正确解释提供科学约束。2 为什么要研究钻孔岩心的物理性质 ?由于不同深度的科学钻井位于不同地质构造背景 ,地壳深部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流体含量以及物理性质随着深度、压力、温度和时间不同有明显变化。因此 ,科学钻井现场岩石物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有3个...  相似文献   

15.
大陆科学钻探基地球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和克里沃罗格超深钻的重要发现,检验了当代地学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地壳结构等许多问题,因而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正式开钻自 1979年 11月 7日在北戴河召开的探工学会会议上提出在我国开展大陆科学钻探倡议以来 ,经多年的各项准备工作 ,终于在 1995年 6月由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列为“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 ,并得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ICDP)的大力支持。经多次技术科学论证 ,加速开展了 :选址、前期可行性研究、各子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以及技术评审工作等。大陆科学钻探是具有划时代的地球科学高科技的系统工程。设计井深 5 0 0 0m ,利用从钻井中取出的岩心、岩样、  相似文献   

17.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第一口科学钻选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康 《江苏地质》1998,22(4):193-198
大陆科学钻探是一项堪与航天技术媲美的浩大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具有深远的科学和经济意义。通过介绍国外大陆科学钻探的现状和成果,阐述大陆科学钻探对地球基础科学、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所具有的重大促进作用,从而为开展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探,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敦一  董树文 《地质论评》2006,52(3):431-432
国际地学计划(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IGC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五大科学计划之一,亦是联合国系统(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唯一的国际地学计划。该计划由UNESS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于1972年共同发起,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至今,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地球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一个覆盖基础研究设施和高水平人力资源的世界网络。截止到2005年底,已批准实施了295个项目,其中254个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地球科学研究项目已先后完成。国际地球科学界普遍认为IGCP是对各国科学家开放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内一项最为成功的计划,为地球科学家进行项目合作提供了一个国际平台,是最为引人关注的UNESCO科学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科钻一井”圆满成功,我国大陆科学钻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研究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于2005年胜利峻工。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布署十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每项投资均超过亿元)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被列入我国2005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令全国、地质学术界和钻探工程界欢欣鼓舞。并获得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学术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进展》1989,4(1):2-11
本指南所涉及的地球科学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和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地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当前,国际岩石圈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大陆深钻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地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改善预测全球变化的能力。这些都是八十年代下半期和九十年代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