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西海相侏罗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集祥  方仲景 《地质科学》1973,8(3):217-237
前言我国的海相侏罗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特提斯(Tethys)型,属于这一类型的有西藏、青海南部、新疆、滇西等地区的海相侏罗系,这些地层的岩性和动物群性质或多或少都能与欧洲、印度西部、东非甚至东印度群岛的侏罗系相对比。另一种是环太平洋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包括湖南、广东、东北等地区的海相侏罗系。除东北拉丹哈达岭有侏罗纪的海相沉积外,其余地区仅含有海相里阿斯统的中下部。关于在中国以及中南半岛地区特提斯型与环太平洋型两种里阿斯时期海相地层的关系,至今仍然不清楚。滇西是我国海相中生代地层发育比较好的地区之一,过去虽然经过洛齐(L.vonLoczy,1893年)和布朗(Brown,Coggin J.,1916年)等人的调查,但对中生代地层,尤其是侏罗系缺乏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
潘日光 《地质科学》1960,3(3):164-164
本文所指贛南是指江西南部,即广昌、兴国、上犹三县連綫以南的地区。与“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中所指江西南部地区不同,它不包括遂川、万安、泰和、宜黄、南城、资溪等县在內。本区,过去从未发現过中生代的煤系。随着工农业的大跃进、地貭工作的大跃进,一个上三迭紀至下侏罗紀煤系,在贛南于都利村被发現了。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赣南区域地层的內容,而且为今后在本区寻找中生代煤矿提供了綫索。  相似文献   

3.
云南东部系指东川-昆明-玉溪一线以东(图1)。这一地区的下震旦统,长期以来认为只有澄江组一个地层单位。1960年刘鸿允等[1]通过对陆良牛头山区的调查,在南沱组之下建立了牛头山组,其层位认为在澄江组之上或部分与澄江组相当。  相似文献   

4.
苏南宁镇地区,震旦系至第四系出露完整,研究程度颇深,诸地层的不同特征,以作为华南各地区地层对比之标准而著称。近几年来,随着大规模勘探工作的进行,宁镇地区地层的物性参数、电性参数和力学参数等各种资料,均在不断完善之中。本文试以该区震旦系至白垩系地层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的系统测试数据,对其有关的岩石力学特性进行粗浅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乔秀夫 《地质科学》1993,(1):102-102
《中国震旦系》一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鸿允教授等30余年来对中国震旦系研究的集体总结,1991年1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1章,575000余字。 本书区域地层中将中国震旦系区分为9个一级地层区,22个二级地层区。描述了不同地区的地层相。在对剖面的描述中,专门讨论了剖面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从而给读者提供了分析、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系指亚东以西,吉隆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我国境内广大地区。于1966年~1968年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在地层古生物方面,也同其它学科一样,获得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在这个地区首次发现了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并对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作了较详细的分层工作,从而初步建立了珠峰地区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由奥陶系至老第三系厚达一万米的海相地层,大多是连续沉积的。  相似文献   

7.
《地质科学》1959,2(12):383-384
全国地层会议在11月21日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地质界大团结、大会师。参加大会的六百多位代表和列席代表来自不同的生产、研究和教学岗位。他们共聚一堂研究讨论我国地层学上的重要问题,总结建国十年来地层工作中的丰硕成果。这是中国地质学界的盛举,它表明了党的领导在地质科学中的巨大胜利,它体现了全体地质、地层和古生物工作者,在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所获得的伟大成绩。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几次派遣科学考察队到西藏地区进行考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支科学考察队,于1966-1968年在东起亚东西到吉隆我国喜马拉雅地区大约50,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察。在地质方面,根据地层发育、变质程度和构造变形的不同考察地区可以分成南、北两条东西向构造带。南带的地层层序非常完全,而北带则只有石炭-二迭纪和中生代地层出露。在南带发现了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化石,对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从而初步建立了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比较完整的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9.
西藏埃永错东地区区调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西藏埃永错东地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对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和事件地层等多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重新厘定了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形成的时代和地层序列,并将特殊岩性层以非正式填图单位进行了表达; 系统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首次在晚三叠世日干配错群中新识别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雪山组; 建立了测区二叠系多重地层划分方案; 重新厘定了日干配错群基本层序和物质组成,将日干配错群进一步划分为2个组; 新解体出31个侵入体、8个潜火山岩地质体和多条中酸性脉体; 查明了区内断裂、褶皱等构造性质、时代、序次及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了测区构造格架和构造样式; 新发现金属矿(化)点18处,找矿靶区2处。  相似文献   

10.
苏北地区上前寒武系发育一套厚约五千米以上以海相为主的未变质地层。由于其岩性和生物组合的特殊性及其所处地理和构造位置的重要性,被视为解决我国南北方上前寒武系衔接和对比的关键地区之一。近年来,本区上前寒武系在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同位素地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对它们在我国上前寒武系所处的位置仍持有不同意见。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的古地磁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經发現了金刚石砂矿床,因此一定也存在有原生矿床。下面談一下西伯利亚雅庫特地区的金刚石矿床,供同志們参考,希望能对中国同志在寻找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工作中有所帮助。一、金伯利岩岩简分布的地质位置(见图1) 雅庫特的金伯利岩岩筒是分布在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邻接地区,即通古斯台向斜和安那巴德台背斜之間。在台背斜的隆起部分,出露的地层是古老的結晶片岩。褶皺和錯动在这里都較剧烈,其中并有閃长岩的侵入。在它的周围分布着震旦紀、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地层,褶皺较平緩。下古生代的地层,包括碳酸盐类岩在內,厚达2000米,其中有金伯利岩岩筒出現。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为配合寻找富铁矿及其他科研任务,对冀东、辽东、豫西、川西等地的前寒武系,及庐枞、宁芜、繁昌和浙西等地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和研究。在所内外的大力支持协助下,进行了野外观察和采样,同时接受了所内外兄弟单位送来的样品及有关地层资料。我们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冀东、辽东、豫西和川西前寒武纪地层的样品,主要用Rb-Sr全岩等时线法,其中对川西的样品并用了少数K-Ar法。对庐枞、宁芜、繁昌和浙西的中生代地层样品,主要用K-Ar法。对浙西的个别样品并用了Rb-Sr全岩等时线法。对测定得到的部分年龄数据,以前曾以不同方式报道。  相似文献   

13.
青白口群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秀夫 《地质科学》1976,11(3):246-265
青白口群地层学的研究,涉及我国震旦系的范围和界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对震旦系的深入研究,目前有更好的条件重新讨论青白口群的层序、界面、内部分组、区域分布、对比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 一、青白口群岩石地层单位的讨论 表1概括地表示青白口群及其地层单位划分和时代界线的研究史略。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四川渡口地区选择了桐子林、金江火车站、盐边新村三个露头剖面,做了系统的孢粉取样及分析。本文就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及古环境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甘肃的第四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全面系统分析、整理第四纪地层资料基础上,以岩石地层为基础,以古地磁、14C、热释光测年资料为依据,以化石资料为参考,对更新统及全新统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单位的对比和划分;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单位的名称和含义;统一了各地层区的地层系统;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甘肃第四纪地层层序。确定了兰州、陇西及陇东地区黄土的开始沉积时间。对甘肃第四系的动物群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储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平  傅恒  周小康  朱焕 《沉积学报》2012,30(2):291-300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测井、录井、地震及其古生物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三级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界面均是Vail的Ⅱ类层序界面的具体表现,建立了珠江组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储层主要发育在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结果表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于流花地区SQ3 HST台地边缘礁及生屑滩,较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于惠州地区SQ1 HST、SQ2 HST台地边缘礁、生屑滩或台内点礁、生屑滩,以及陆丰地区SQ1 HST台内点礁、生屑滩。  相似文献   

17.
北羌塘盆地晚中生代地层:早白垩世海相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羌塘盆地是否存在早白垩世海相沉积,以那底岗日地区主干剖面为依托,结合胜利河、托纳木、长蛇山等已初步判断为早白垩世的油页岩剖面为辅助剖面,采用古生物化石定年和同位素定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胜利河-托纳木地区原初步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海相地层时代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些海相地层在胜利河-托纳木地区广泛分布,但岩性组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胜利河-长蛇山地区为油页岩,厚度最大,向东逐渐变薄,过渡为页岩沉积,向西过渡为灰岩沉积。区域上该套地层对下伏油气藏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守信 《地质科学》1981,(4):410-412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是《中国地层规范草案》的修改草案,由尹赞教勋授领导的一个小组起草。经过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讨论,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河南李官桥盆地“红层”划分的意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官桥盆地位于秦岭东段南侧,横跨豫鄂两省边界,分布于淅川、均县境内,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出露完好,化石丰富,是河南省下第三系的代表性地区(图1)。该区“红层”的研究,始于1930年,李捷、朱森在盆地内范庄、指甲坡发现属于始新世的哺乳动物、龟类化石后,将其定为范庄统,隶属第三纪。1961年河南省石油队,首次将该套“红层”划分为玉皇顶、大仓房、核桃园、上寺四组,时代归于第三-白垩纪。嗣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地质研究所、北京地质学院及豫十二地质队等单位,对地层和矿产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表1)。  相似文献   

20.
贵州南部中三叠世鱼鳞蛤组合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金华 《地质科学》1982,(2):235-238
鱼鳞蛤(Daonella)是中三叠世双壳类特征性化石。它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演化迅速,具有重要地层对比意义。这一属在我国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川南和藏南。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产鱼鳞蛤的中三叠世地层十分发育,在这里,鱼鳞蛤常常是地层划分的重要古生物依据。因此,研究鱼鳞蛤的种群分布规律是这一地区地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最近对黔南的鱼鳞蛤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许多种在纵横分布上均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