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金龙 《地质与资源》2005,14(3):223-226
地幔柱理论在成矿学中的应用使对矿质来源的研究与地球的演化联系起来,而不再是简单地识别地壳来源或地幔来源.文章系统介绍了地幔柱特征、地幔柱成矿机制、地幔柱的演化对成矿的控制及地幔柱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
晋北太白维山火山岩属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产于板块内部活化带,来源于上地幔或下部地壳,被上部地壳物质混染,为壳幔源型或同熔型火山岩.火山岩与Ag(Pb、Zn)矿化关系密切,是成矿热液和矿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因子型公式表述了金矿床的成因模式.该公式表征出12个因素的特性,这12个因素为:引起成矿的地质过程、它的深度、地球动力学环境、矿质来源、成矿溶液的来源、成矿过程的能量来源、成矿溶液成分、沉积环境、沉积机理、分带性、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和矿质沉积的热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成矿及地球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书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成矿学会主席及苏联科学院远东地质研究所教授.合著,并于1985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互相关连的三部分组成。其一是非线性成矿原理;二是构造圈各深部层的结构、成分和含矿性,地幔的地球化学和含矿的不均匀性;三是非线性成矿的通用问题。第一部分包括五章十一节。该部分介绍了近年来成矿学科发展的成就、途径、方向以及非线性成矿的概念;论述了地幔型金属矿床的矿质来源及此类矿床的特征,地壳中金属矿床的平行成矿作用,沉积-热液矿床及其在非线性成矿中的意义;简述了金属矿化区和成矿域与地幔型矿床的联系特征;还简介了世界一些最重要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5.
脉状铅锌(铜、银)多金属热液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矿床学分类研究中对沉积岩容贱金属矿床的命名和分类尚未统一,其中一类赋矿围岩为沉积岩、矿体受构造(断层、褶皱等)控制呈脉状产出的、成矿金属为铅锌铜银多金属的矿床成为缺失环节,缺少系统的归纳总结。但该类矿床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其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造山作用中的矿质迁移和沉淀过程。本文将该类矿床资料收集,对其成矿特征、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矿质来源等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此类矿床与造山作用或造山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矿物质表现为多源性,包括基底围岩、岩浆来源以及幔源贡献。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变质流体、盆地卤水等多种来源,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受大气水影响。该类型矿床与MVT铅锌矿床有相似之处,但在成矿环境、控矿因素、金属来源以及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还原型"激发成矿"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还原型"成矿激发因素"热液铀矿床是由成矿溶液流到成矿空间,Eh骤然显著降低,达到矿质沉淀所需的还原条件引起铀成矿.热液铀矿床还原型"成矿激发因素", 按还原剂的来源分为两个亚类:内在还原亚类和环境还原亚类.重点阐述还原型"成矿激发因素"的分类、特征、形成条件、代表性的矿床及找矿意义.为衡量环境(围岩)还原能力,提出了环境还原指数E=(R+S+C)/(氧当量数+氟、氯当量数),来表示环境(围岩)还原能力与铀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卤水成矿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卤水成矿学说目前颇为流行.这种学说把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和现在正在沉积的红海、索尔顿海等海底发现的多金属沉积物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是含矿卤水在不同空间,不同成矿方式的表现.下面就卤水成矿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扼要分析.由于水平所限,对各种资料分析、归纳不一定合适,望批评指正.卤水的来源含盐度大于5%的天然水体称为卤水.卤水在地壳中分布是比较广泛的.除火山热泉卤水外,根据地层卤水中盐分的来源,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内生金矿的控矿条件是:古老绿岩+深大断裂+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绿岩的原岩经区城变质和超变质作用,即在完成古大洋壳向大陆地壳的转化中,Au被活化带出,进入液态矿源层(含Au高温卤水层).当构造岩浆活动切开液态矿源层的顶板,矿质就沿构造上升而进入各种主岩,在有利的容矿空间富集成矿.控制矿质迁移—沉淀的有温度、压力、溶液组份、浓度、pH值和氧逸度等6个参数.只要其中1个参数变化了,Au就会沉淀出来.由于参数变化呈现不同组合,加上围岩、构造、成矿期和成矿深度等的各种差异,导致矿床类型的多样性;但是各种类型金矿床的物质来源均出自同一矿源层(含Au高温酸性卤水层).  相似文献   

9.
В.И.斯米尔诺夫在最近发表的文章(见苏刊《金属矿床地质》1975年第4期)中,把内生金属的矿质来源划分为三大类:1)与玄武岩岩浆有关的地壳下初生型;2)与花岗岩类岩浆有关的地壳中同化型;3)非岩浆淋滤型.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各种矿质来源所占的比重有明显的变异.太古代以二、三类占绝对主导地位;元古代起主导作用的是同化  相似文献   

10.
太白维山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北太白维山火山岩属钾质碱性玄武岩系列,产于板块内部活化带,来源于上地幔或下部地壳,被上部地壳物质混染,为壳幔源型或同熔型火山者,火山岩与Ag(Pb,Zn)矿化关系密切,是成矿热液和矿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冀东金矿成矿物质深部来源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东是华北主要产金区之一,也是研究程序较高的地区。前人的研究将该区金矿分为多种成矿模式,矿质来自不同渊源。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料的不断积累,有必要对该区的成矿作用和金的物质来源进行再认识。总结13个金矿床(点)的各种资源,认为该区金矿的矿质应来自深源流体。原定的各种成矿模式只是矿液在不同空间滞留成矿的结果,而非本质问题。找矿方向应是研究其矿液通道及其富集成矿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类型为总结我省金矿成矿规律和找矿工作,根据矿床生成的地质条件和矿质来源,结合含矿岩石的特点,将辽宁的金矿床综合分类于表1.主要控制因素(一)构造对金矿化的控制省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形成的金矿,具有共同的区域控制因素,即构造带控制金矿成矿带.控矿构造带控制或切过基底,晚元古代起就有明显活动,属于多期、多动的区域性构  相似文献   

13.
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以其探测精度高的优势被作为岩石圈精细结构研究的先锋技术,并在全球典型矿集区结构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本文系统总结了深地震反射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该技术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瑞典等全球多个国家的典型矿集区的应用实例,归纳总结了地壳深部结构对矿集区控矿因素的影响,阐述了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与深部成矿过程的关系.从全球实例看,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为大型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深部线索,反射透明区可能是地幔流体向上运移通道,形成矿集区的成矿物质与能量来源,表明地幔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具有很强反射特征的断裂系统,包括大型断层、滑脱面和剪切带,是成矿流体从下地壳向上迁移的通道;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中“亮点”反射可能是火山活动的深部岩浆上涌至中地壳后而形成的残余岩浆囊的反映.揭露精细的矿集区深部结构不但对矿集区构造历史演化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还对未来成矿潜力和前景靶区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谢炎 《矿物学报》2007,27(Z1):71-73
1 地幔柱及基成矿作用特点 地幔柱活动是固体地球各圈层间大规模物质交换一相互作用和大陆垂向增生的重要机制,可能导致岩石圈大规模隆升、伸展、甚至大陆裂解.由于地幔柱来源深、温度高,其上涌可以导致其自身、软流圈和岩石圈地幔广泛的减压部分熔融.短时间内产生巨量玄武岩浆,连续的玄武岩浆补给为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强烈的岩浆活动还会启动地壳内部大规模热液循环,为地壳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热液成矿创造有力的环境条件和驱动力;巨量的溢流玄武岩本身具有很高的Cu、Ni、PGE(铂族元素)等元素背景值,为后期的热液活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地幔柱成矿主要包含岩浆成矿系列(Ni-Cu-(PGE)硫化物矿床、铬铁矿床、钛磁铁矿床、Nb-Ta-REE矿床),热液成矿系列和后期热液成矿系列(最典型的是自然铜矿床).有关的矿床是全球Ni和PGE的主要来源,Fe、Cu、Ti、REE、Nb等元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康永孚最近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时,提出地壳上部岩石是成矿物质来源之一.他指出,在地壳上部岩石中循环流动的地下水可以形成热卤水,热卤水可以从地壳上部岩石中溶解和淋滤出金属,卤水中的金属可以随卤水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成矿.这里提出了浅矿源的问题.以往在考虑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时,一般都只重视地表岩石的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和喷发过程中带来的成矿物质,往往忽视地壳岩石的直接来源.近年来新发现的地质事件及同位素地质学、包裹体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等方面提供的新资料,促使在成矿理论研究中对成矿物质来源的考虑扩大了视野,浅矿源、特别是地层矿源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认识到矿源层不仅对层状和层控矿床的成矿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与中-酸性系列  相似文献   

16.
论胶东地区金矿的"树状"成矿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地质找矿实际工作,结合对胶莱盆地东北缘一带金矿的实际资料研究认为:胶东地区金矿床众多,其分别产出于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花岗岩、中生代盆地内部和边缘断裂带之中,虽然产出层位不同,但在成矿特征上具有控矿构造匹配性、成矿环境多样性、矿床类型多样性、成矿方式相似性、成矿时代同期性、矿质来源同源性等6个特点,显示相互之间存有内在联系,构成“树状”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7.
构造因素是成矿的先决条件,因为,构造运动的动力可促使岩石变质作用的发生,并引起元素的活化迁移,而且构造运动还导致沉积成岩成矿,导致岩浆由深部到地壳上部的运动并成岩成矿。另外,构造运动的结果——构造形迹为矿质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场所。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导致了地质工作者对构造与成矿关系的极大兴趣和详细而深入的研究。这项研究的历史粗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着重研究单个构造要素(褶皱断裂、裂隙、接触带)的控矿现象,研究各个构造要素储存矿体的有利部位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下地壳和更深部的金属流体的汇集流动(Influx),形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这一流体活动与大规模岩浆活动相伴随.目前的巨大的成矿带跨越了几个省份,显示出地球深部过程的控制因素.来自地幔的流体如何进入地壳?关于深部金属来源,迁移和堆积过程是我们长期关心的深部成矿机制问题,也是深部成矿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斑岩铜矿是铜矿找矿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最佳类型之一.研究该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对扩大铜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斑岩铜矿的物质来源1.作者认为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岩浆,并为上侵岩浆所运载.主要依据有:(1)成岩与成矿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大量地质年龄资料说明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成矿与成岩几乎是同时的,而且所有斑岩铜矿都产在侵入体(?)中或其内外接触带,侵入体的形态产状是控制矿化富集部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黔西南微细浸染金矿床Pb、S、O、H及Ar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矿床时空分布特征,证实矿质及矿化剂来源具深源及浅源混合特征,成矿流体属深源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而成的上升热流体。金矿床可能是上升热流体改造地壳岩石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