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2022年度大地测量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的申请、评审和资助等情况,按申请项目的研究方向和依托单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大地测量学的项目申请和资助数呈现稳定增加的良好态势,有较强的学科发展趋势,人才类项目和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有所突破。通过对项目的关键词统计分析,大地测量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卫星大地测量已成为学科主导。  相似文献   

2.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不断发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AR卫星发展现状与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系统梳理了干涉图堆叠(InSAR stacking)、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PS-InSAR)、分布式散射体干涉测量(distributed scatterer InSAR,DS-InSAR)和分频干涉测量(split-bandwidth interferometry,SBI)等先进InSAR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InSAR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相位失相干、大气延迟、相位解缠、几何畸变和多维变形测量)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从地震、火山、滑坡、地面沉降、冰川运动、人工建构筑物位移变形及大气水汽含量估计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分析了InSAR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缺陷。最后,展望目前InSAR的发展趋势,随着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高时间分辨率,更轻小化SAR卫星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将会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激励我国雷达影像干涉测量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快速发展的一项大地测量技术,也是卫星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的一项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本文着重对InSAR中相位噪声滤波的几种典型算法进行研究与对比,为不同滤波场景下的算法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InSAR变形监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军  李志伟  胡俊 《测绘学报》2017,46(10):1717-1733
变形监测是星载InSAR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卫星数据来源;然后对InSAR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分析了D-InSAR、PSInSAR、SBAS-InSAR、DS-InSAR和MAI等方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而从应用的角度分析了InSAR技术在城市、矿山、地震、火山、基础设施、冰川、冻土和滑坡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最后总结出InSAR变形监测在多维形变和低相干区测量、大气和轨道误差去除和精度评定等方面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5.
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空间及卫星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也愈来愈多。简要介绍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激光测月(LLR)技术、卫星激光测距(SLR)技术、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多普勒定轨和无线电定位系统(DORIS)、精密测距及其变率测量系统(PRARE)以及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等空间定位测量技术,重点阐述了GPS新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InSAR技术作为重要的对地观测技术之一,已在城市、矿山、地质灾害等地表形变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探索,特别是在滑坡灾害形变监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全面、准确及深入认识和梳理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应用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局限性、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监测。以InSAR技术滑坡灾害应用研究为主要脉络,系统阐述其研究进展:(1)以滑坡监测中应用的主要InSAR方法概述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各类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内在联系;(2)基于早期识别探测、不同量级形变监测、活动模式与三维信息获取、形变与诱因耦合4个视角,深入探析InSAR技术在滑坡应用中的最新进展、趋势及目前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挑战;(3)针对InSAR技术系统的局限性、滑坡灾害的特点,剖析了InSAR滑坡监测中存在的几何畸变、密集植被覆盖、大气干扰、三维形变信息获取、精度评定、滑坡形变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问题,并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与建议措施;(4)基于InSAR滑坡行业体系构建的视角,结合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无人机遥感及地学领域地震台网等其他观测技术,从数据处理、与其他新型技术融合对未来InSAR在滑坡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过去十年,中国遥感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遥感科学基础研究水平的稳步提高,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地理科学学科的全面发展,而且在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和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分析了2013年—2022年遥感科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总结了研究热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中国遥感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挑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十年来遥感相关的基金项目申请代码不断优化,共经历了4个版本,其更新速度快,对学科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作用明显,也更好地适应了中国遥感科学的发展规律。期间遥感科学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数持续升高,申请质量也越来越高,并且所获资助数也有小幅度上升。获资助项目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高光谱遥感、多光谱遥感、热红外遥感和可见光—近红外遥感4大前沿领域,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遥感科学领域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外,在后续遥感科学领域研究中,需要加强遥感机理的基础研究,提升传感器研发和支撑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提高国产高分遥感卫星的研究,从而推动遥感科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于国家对遥感科学研究提出的重...  相似文献   

8.
GPS -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技术在地面沉降领域的应用已日臻成熟并完善;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但还未成熟,目前是研究热点。GPS—InSAR合成方法是将GPS高时间分辨率和InSAR高空间分辨率进行有效的统一,使两种技术达到互补,从而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指出了GPS—InSAR合成方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并对两种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西安地区开展GPS—InSAR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InSAR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大地测量技术,能够全天候获取高精度、连续覆盖的地面高程和地表形变信息.InSAR已在地形测绘、全球环境变化、灾害监测评估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综述了近20 a来InSAR技术的发展,以及该技术在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和地球科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训虎    磊等 《北京测绘》2014,(2):28-3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InSAR的发展历程开始,逐步介绍InSAR技术原理、InSAR数据处理流程、InSAR的应用领域。通过对InSAR数据处理的相关软件进行介绍、对比、分析;对制约InSAR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北京市发展InSAR技术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InSAR测量技术当前的应用范围、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对InSAR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为InSAR在测绘领域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超  张红  汤益先  张波  吴樊  吴宏安 《遥感学报》2009,13(S1):226-236
首先简要回顾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InSAR)的发展历程, 接着对作者所在团队十余年来在该领域所开展的研究探索作了简要介绍, 并介绍了InSAR 技术在地面高程信息获取、地震、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最后, 文章对InSAR 技术和应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GPS与InSAR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应用于地面形变监测已经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监测中InSAR、GPS的结合能够同时提高监测在空间域与时间域的分辨率;本文叙述了GPS、InSAR结合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利用干涉雷达结合GPS技术对滑坡进行监测是可行的,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大尺度地形信息与地表环境变化监测需求的提升,以及哨兵1号(Sentinel-1A)、大地2号(ALOS-2)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的宽幅模式数据不断获取,宽幅雷达干涉测量(S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已成为大尺度地形测绘、地球动力学(地震、火山、滑坡等)与人工地物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了两类宽幅SAR数据,即扫描(ScanningSAR,ScanSAR)模式与逐行扫描地形观测(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 SAR,TOPSAR)模式开展干涉测量的主要限制条件与解决方法,探讨了宽幅InSAR形变监测关键误差估计与改正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与方位向位移观测技术,并给出2008年矩震级Mw 7.1新疆于田地震同震、震后形变监测应用。随着宽幅SAR数据的不断积累,宽幅InSAR大地测量学有望得到深入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通过对地球和行星几何与物理量的观测与分析,研究地球和行星几何形状、物质运动状态及其空间环境响应,为国家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提供时空和重力基准保障。随着大地测量学向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等方面的不断延伸和快速发展,其研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描绘、构建和认知地球和行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历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资助项目,从项目类型、分支领域、依托单位、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了学科发展特点,构建了学科架构知识图谱——大地测量学科树,以期为大地测量学领域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SAR技术全天候、全天时、大面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观测能力已经越来越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目前的InSAR技术已不仅仅是测绘研究领域获取高精度数字地形高程模型 (DEM )的一种解决途径。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D InSAR)的不断发展 ,该技术已经开始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地形测绘、地震同震形变、地面沉降、滑坡、火山爆发、冰川运动等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之中 ,并且开始在地表变形与运动研究中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的重点是D 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及其在地震同震形变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戴可人 《测绘学报》2018,47(3):422-422
正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InSAR)测量技术是最近30年来发展迅速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相对传统测量技术,该技术具有精度高、覆盖范围广、不受天气状况影响等优势,已在区域性沉降监测、灾害监测评估、能源资源勘查等非常广阔的领域展现了它的应用潜力。SAR卫星影像质量不够高是制约该技术精度提升和应用范围扩展的一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国内GIS领域研究发展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方法,并结合SPSS统计分析工具,以六大测绘期刊2006—2015年学术论文为数据源,分析GIS领域发文规律、高频关键词在时间维度上的分布规律和聚类特点,发现近五年来国内对GIS领域研究在发文数量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近10年间GIS领域主要关注WebGIS相关应用、地理信息服务、地图制图与可视化、数字城市建设及空间关系相关理论技术5个方面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GIS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遥感领域1172个项目为样本,系统分析了遥感领域近10年来研究方向:遥感机理研究、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遥感定量反演模型与方法、遥感动态监测与预测以及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等。根据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细化子研究方向,得到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变迁情况,并进一步以关键词统计方式阐述了近年来相对集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利用小基线集时序InSAR(SBAS-InSAR)技术对云南省宣威东北部地表进行形变监测,获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的形变结果;然后分析选取的典型滑坡的形变特征,采集了GNSS监测数据与InSAR形变监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分析InSAR形变对降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能有效监测西南山区的典型滑坡,该结果可为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提供支撑,对于同类型滑坡灾害的稳定性监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InSAR技术在地表监测应用方面被广泛研究,相比传统监测手段有其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门头沟区二斜井地基INSAR滑坡监测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等过程的论述,介绍了地基InSAR技术在门头沟区二斜井滑坡灾害监测的应用,充分验证了地基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应急监测应用中的优势,展示了地基InSAR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较强适应力,肯定了地基InSAR技术监测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同类应急监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