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劈理构造形迹虽然简单,但正确定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迄今为止,命名劈理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参数准则,对其进行统一的客观的描述和分类. 近年来,岩石劈理研究方面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认识到了大多数具有劈理的岩石都表现出一种境域构造(即岩石内矿物方位强烈定向的条带把定向方位不同或定向不够好的矿物分离开)。本文在这一重要认识的基础上,对确定劈理形态的一些参数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劈理的形态分类法.  相似文献   

2.
对周口店地区一些构造地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光明  赵温霞 《地学前缘》1999,6(4):222-222
早以北京猿人的发现而闻名于世的周口店地区,有着上百年的地质研究历史,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在近年来教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对下苇店至十渡一带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并对周口店附近一些路线进行了较详细的工作,初步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引起了笔者的如下思考。(1)板劈理(S1)与剪切面理(Ssh) 露头及薄片观察表明,周口店地区除发育一期区域性剪切面理(Ssh)外,还发育一期板劈理(S1),后者由于被前者改造而增加了观察识别的难度,该期板劈理的劈理域间隔小,一般在001~0006mm,该期劈理代…  相似文献   

3.
应变-滑劈理(Strain-slip cleavage)一词,早在1886年提出。后来的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术语,诸如滑劈理(Slip cleavage)、皱劈理(Runzel cleavage)、剪劈理(shearcleavage)、锯齿形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等。  相似文献   

4.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劈理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发育一组非透入性板劈理构造,主要发育有两种劈理,分布在中部构造岩片和外缘构造带中。第一种劈理分布在主干逆冲断层下盘,受断层控制,为一组压扭性构造面,其产状、变形特征和滑动方向与主干逆冲断层相一致;第二种劈理为层间劈理,受岩性控制。沿着劈理面同构造新生矿物组合和碎屑颗粒变形特征表明,劈理形成于地壳中浅部构造层次上的低绿片岩相条件下,以韧脆性变形机制为主。劈理切割了大青山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为(121.6±1.6) Ma。应力场的分析表明,劈理构造由近南北向的地壳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5.
劈理现象的研究从D.沙尔普开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关于劈理形象的描述、分类与成因方面的一些基本看法,在本世纪初期及更早一些时候就提出来了(Sorby H. C. 1856; Becker G. 1904; LeithC. K. 1905; Becke F. 1913)。以后,仍有不少构造地质工作者继续不断地进行劈理的研究,提出一些补充资料和分类与成因的看法(如Sander B. 1930; Closs E. 1947; Hoeppener R. 1955; de Sitter L.U. 1956; Knill J. K. 1960; Gonzalez-Bonorino F. 1960; Turner F. J. & Weiss L. E. 1963)。  相似文献   

6.
劈理构造是一定应力场中形成的具有透入性的面状构造, 一般代表变形过程中的最大压扁面.通过了解某一区域的劈理特征和发育序次, 能对该区域的构造变形序次和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扎伊尔山石炭纪地层中发育多组透入性的劈理构造, 通过实地对研究区内劈理系统性地观察, 理出了3类劈理: (1)早期与蛇绿混杂岩构造就位相关的劈理; (2)晚期顺达尔布特断裂和哈图断裂发育的断裂劈理以及(3)方位十分稳定, 与层理发生不同程度置换, 构成不同大小的夹角, 代表近南北向区域性挤压运动的近EW向劈理.早期劈理产生于晚石炭世早晚之交, 与研究区内蛇绿混杂岩系在晚石炭世陆块斜向汇拢洋盆汇聚闭合、蛇绿混杂岩陆续构造就位于上覆相对较新的地层系统有关; 大型断裂劈理与区域内二叠-三叠纪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有关; 东西向劈理切过305±15 Ma的花岗斑岩脉, 而未影响到不整合于石炭系地层之上的中生代地层(最老为晚三叠世), 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确定其形成时限为二叠纪末-早中三叠世, 与第2类劈理近于准同时, 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推挤导致的近南北向陆内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7.
微断裂中的倾斜标志层的拖曳褶皱(1)是滑劈理区别于其它类型劈理的标志。随里德尔剪切(R)发育的劈理,它与面理化岩石的各向异性面斜交并且与剪切带的各种角度(与α有关)相交。褶皱(2)在应变椭球体的XZ面上发育,褶轴平行于高角度与R剪切相交的瞬态λ_1。在递进剪切变形过程中,褶皱和劈理间的夹角发生了变化。在递进扭张带(α<1)中,出现了最大的反向(反时针)R剪切旋转和祸皱间初始夹角的最大程度打开,达170°。从几何学上讲,这在简单剪切和压扭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过长的R剪切的向前旋转受到了剪切带稳定的或逐渐变小的厚度的限制。细褶皱(3)增大了断裂的倾斜标志层的拖曳褶皱并在较高的应变下其轴面平行于劈理。在较高级褶皱(4)中,由于最初增量变形椭球体YZ面上纯剪切和沿层间界线弯滑运动诱导的剪切作用影响,使得R剪切重新定位于轴平面位置。在它们垂直于谓轴的滑动中,褶皱翼部的拉伸和微劈石的非共轴变形使得以前的拖曳和细褶皱变形而呈一种特殊的型式。保存在劈理面上的条痕和/或微弱线理与剪切方向一致。劈理—褶皱截面、垂直劈理且平行于条痕线理的平面中的不对称构造都指示了剪切方向。  相似文献   

8.
共轭伸展褶劈理夹角的定量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亚东 《地学前缘》1999,6(4):391-395
通过静力和动力学解析,共轭伸展褶劈理面对最大主应力方向的理想夹角为109°28′,与实际观测值一致。共轭伸展褶劈理的取向取决于形成时剪切作用类型,纯剪切时以糜棱面理为对称面,但在一般剪切时则与之不对称。同向褶劈理与糜棱面理间的夹角变化于- 9°44′~35°16′之间,取决于简单剪切与纯剪切的相对组分。共轭两组常不同等发育。P方向的同向剪切趋势抑制反向褶劈理的形成。同向伸展褶劈理的扩展是导致低角正断层形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滇藏铁路沿线滇藏交界段劈理化带是新近发现的与高山峡谷区河流岸坡密切相关的介于劈理与节理之间的密集破裂构造型式。我们对劈理化带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测绘、统计和分析, 由此得出, 劈理化带呈带状断续分布, 规模与河流岸坡规模有关, 在金沙江和澜沧江岸坡地带规模巨大, 并与微地貌关系密切。另外, “劈理”具有倾角陡、不均匀等特点, “劈理”走向往往与河流方向一致。劈理化带是在内、外动力相互作用下形成, 内动力作用可以形成劈理化带, 在内动力作用的基础上, 河谷地带的外动力作用也可以形成劈理化带, 内、外动力对劈理化带均有后期改造作用。拟建的滇藏铁路将通过许多劈理化带, 那里将来可能产生铁路地基大变形、隧道和桥梁大变形、隧道冒顶、隧道渗漏和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因此, 在将来铁路等工程建设和运营中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大线金矿床控矿劈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线金矿床为劈理带控制,发育在燕山期岩浆岩中,研究控矿劈理带的一系列特点有助于找矿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疆若羌县大青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青山金矿是产于石炭系炭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条带状构造是该地区石英脉型金矿的主要找矿标志之一,也是多期次成矿的表现形式.构造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强隔水性特征的炭质板岩中的劈理构造是重要的运矿构造,晚于劈理、倾角小于劈理的北东东向逆断层是矿床的容矿构造.脉动式构造运动促成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形成条带状石英脉矿体.  相似文献   

12.
将磁性组构方法用于甘肃白银厂矿区的构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的磁性组构与岩石组构具有同一分布规律.岩石的磁线理与岩石的拉长线理L~a近于一致,磁面理与第一期劈理S_1基本平行,并垂直于岩石的磁化率椭球的最小主轴,也垂直于应变椭球的最短主轴方位,故推断第一期劈理S_1的成因主要属压扁成因.同时受到后期的多次变形与褶皱迭加影响.S_1轴面的优选面状分布发生变位不大,表明该区多次构造变形主要来自早期的同一主应力场作用所致.矿区岩石的磁面理与应变椭球拉长轴面或第一期劈理面S_1存在某些的角度差,表明该区岩石的劈理面由于受后期多次构造变形影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或旋转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背坞金矿区及其外围前寒武系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形成近东西向障公山扇形复背斜及轴面流劈理;第二期形成北东向中常褶皱及轴面折劈理;第三期形成北东向挤压破碎带。第三期构造变形发生于700Ma左右。三期构造变形使围岩中分散的金富集形成三期含金石英脉。成矿受早元古代障公山群第五岩组矿源层、障公山复背斜西倾伏端、折劈理带、挤压破碎带复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劈理構造在矿化作用中通常是起輔助作用,但也有完全受这种構造控制的特殊类型的矿床。作者把劈理理解为岩石按一定的極靠近的分离的能力。这些面好像是裂缝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雪峰造山带南段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雪峰造山带构造变形的认识尚存在较多分歧。本文通过构造剖面测制并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对雪峰造山带南段的不整合特征、形变类型、变形时代和强度、剖面结构以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成因机制、构造体制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主要进展如下:(1)雪峰造山带南段形变类型主要有板劈理、膝折及折劈理、褶皱及与褶皱同走向的逆断裂、正断裂、左行和右行走滑断裂等;(2)广西运动和早中生代构造运动(印支运动与早燕山运动)中均存在明显的挤压变形,在NW-NWW向挤压下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广西运动还形成了板劈理;(3)雪峰造山带南段以溆浦–靖州断裂为界分为东带和西带,分别为加里东期雪峰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和中带,广西运动中东带变形强度显著大于西带,表现在东带板劈理发育且褶皱相对紧闭,而西带板劈理不发育且褶皱相对开阔,岩层倾角、不整合特征、抬升幅度、先期构造线偏转等表明早中生代构造运动中东带变形较强,而西带变形微弱;(4)劈理优势倾向以及褶皱轴面和逆断裂的倾向,反映雪峰造山带东带广西运动和早中生代构造运动中均具有背冲构造样式,但后者背冲构造的中轴相对前者显著向西迁移约20 km;(5)溆浦–靖州断裂以东在广西运动中成为雪峰推覆构造的根带,主要与其块体强度低及南华纪早期为一断陷深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三叠系西康群复理石岩系中,普遍发育着一种特殊的同劈理直立褶皱,作者称为“西康式”褶皱。这类褶皱的特点是:其褶皱枢纽倾状角是变化的;具有圆滑—同心褶皱、尖楞褶皱及过渡型褶皱等多种复合褶皱形式;由不同类型劈理构成复杂的折射劈理图形;在流劈理面上发育有垂直的拉伸线理。根据微构造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表明,这类褶皱是由压扁、纯剪切、纯剪切 简单剪切等三种变形机制的产物。其动力学基础是在三个板块和近于垂直的南北及东西方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叠加褶皱,推测形成深度为10~15km“西康式”褶皱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壮观程度上,完全可与世界著名的“侏罗山”型、“彭尼内”型造山带褶皱相比美,它是造山带中一种新的褶皱类型。  相似文献   

17.
湘赣边境文家市一带冷家溪群浅变质岩小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华 《江西地质》1995,9(3):169-176
本文着重讨论了湘赣边境文家市一带冷家群浅变质岩中的面理与线理及其组合特征,即层理,劈理及窗棂构造,布丁构造,褶纹线理,交线线理,滑痕线理,拉伸线理等,并论证了冷家溪群至少经历的四次主要变形。  相似文献   

18.
琅琊山铜矿床控矿构造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造解析为手段,突破前人对琅琊山铜矿区的传统地质构造认识,提出区域应变滑劈理控 岩,“A”形劈滑褶皱控矿的新论点,并以此来阐述矿体赋存特征及形态、产状、规模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百色盆地、南宁盆地为例,重点论述氡气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在未知区域的应用效果.其中,在百色盆地西部地陷构造圈闭的有利地段,发现了比较好的氡气异常与其相吻合;在南宁盆地北湖坳陷,同样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非常值得深入讨论以及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星子县玉泉山青石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明 《江西地质》1999,13(3):194-199
江西星子县玉泉山青石矿矿体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上亚群浅变质含砂绢云母板岩。矿体规模大,埋藏浅,质量好,易劈分,板理面平整光滑,工艺性能甚佳,本文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简要评述了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