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水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影响了镜泊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制定了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采用AHP方法求出了各项环境因子的权重,并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刚刚达到合格级别,因此需要采取生态环境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本文对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2)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5)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脆弱化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鄂伦春地区3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 】以内蒙古鄂伦春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等3种类型14项指标,利用GIS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对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时空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为良好—轻度脆弱状态,一般性脆弱区在3年的分布面积大致相当,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里河镇南部、乌鲁布铁镇南部、大杨树镇和古里乡,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2)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呈向良好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加,2020年首次出现重度生态脆弱区面积达1...  相似文献   

4.
江河源地区是我国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环境质量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毋庸置疑,科学地认识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制定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王根绪等著的《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综合保护研究》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在全面考察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实地调查生态环境特征和系统分析生态环变化的基础上,清晰地阐述了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综合保护策略.该书是以江河源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库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在供水中占主导地位,开发和修建地下水库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地下水库内涵,提出修建地下水库的几个关键因子,如水源、生态环境水位、库容及地下水库管理等,并阐述地下水库建设的潜力与发展趋势.旨在对地下水库的生态规划、设计、施工及其生态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对管线影响的试验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学让  吴波  高波  漆泰岳 《地质与勘探》2003,39(Z2):131-136
结合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隧道非降水施工对管线的影响这一实际问题,给出了管线安全性的评价标准.利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隧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然后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线的动态响应,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现场量测的地表沉降值的对比分析可知,三者的数据基本吻合,论证了文中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并对施工期间管线的安全性做出了评价,为该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对管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结合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隧道非降水施工对管线的影响问题,阐明了该工程的施工方案,给出了管线安全性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隧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然后,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线的动态响应。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现场量测的地表沉降值的对比分析可知,三者的数据基本吻合,论证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对施工期间管线的安全性做出了评价,为该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非开挖施工技术是城市地下管线施工的重要方法,在埋置深度大,地质复杂,临近建筑物等不利于明挖的地段,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非开挖施工方法。本文介绍了广州市芳村大道南段路段深埋污水管的施工经验。污水管穿越山岗,河流,市区繁华街道,在不影响交通,地面建筑物已敷设地下管线的条件下,采用非开挖管线施工技术施工,不须进行房屋和管线拆迁,不影响道路交通和商业经营,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严寒地区进行非开挖施工,包括:顶管、水平定向钻进、管线修复与替换等可能存在的施工技术问题以及防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大柳塔地区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诱发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进行了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表明,大柳塔煤矿区地面塌陷影响面积达47.12~53.36 km2,范围大,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轻。煤矿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尤为严重。20年来大柳塔地区及主要采煤塌陷区土地沙漠化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主要河流受到了硫化物、氟化物、总磷的普遍污染,河流底泥受到了重金属元素较严重的累积污染,土壤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但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污染不容忽视。神东公司实施生态功能圈建设、煤矸石堆场复垦、露天矿复垦、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措施,明显地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探索出生态环境脆弱区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地质环境的新模式。依据该区煤炭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统筹规划,提出制定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矿山公园、加强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州LNG管线采用了大量的环保安全的定向钻穿越等方式,简单介绍了广州番禺某段定向钻LNG管线穿越概况,讨论了简单条件和干扰条件下,对LNG定向钻管线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黄土滑坡病害的性质及产生原因,针对滑坡病害的主因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保证了西气东输管线的安全,总结了黄土滑坡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的大规模天然气勘探工作表明,可以为西气东输工程准备较为充分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同时,根据对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五省市天然气需求的预测,天然气需求市场的形势良好.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境内第一条达到国际标准的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输气管道.通过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西气东输工程从管材及制管、焊接、内涂敷、压缩机增压系统优化、自动化控制到流量计量和焊接的无损检测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西气东输工程跨越多个自然环境区和地质构造区带,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就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是国家跨区域重大天然气管网工程,路线全长1559km。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异常发育。笔者在对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地貌类型众多、活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异常发育。2)研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并存,共发育隐患点260处,其中崩塌88处、潜在不稳定斜坡74处、滑坡52处、地面沉降36处、泥石流10处。3)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点共16处,危险性中等的9处,其余为危险性较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提出了各类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对策建议,为管道工程沿线地质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杭州萧山华润万象汇项目开挖面积大且深度较深,地理位置特殊复杂,基坑紧临地铁车站及盾构隧道、河流、大型地下管线及建筑群等,对控制基坑变形、漏水等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何顺利、安全完成此类工程的施工值得广泛思考和研究。本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通过对复杂环境工况下深基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阐述及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并验证了施工中所采取方法和技术措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基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吴亚子  王政  陈鸿 《现代地质》2013,27(2):482-488
从系统理论出发,利用可拓方法基本理论,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12个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并进行相应的量化赋值。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龙岗-西峡支干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段评价的实践应用研究,证明这一方法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显石寨村滑坡威胁着花巴输气管线的正常运营,且坡体上堆载、工程建设活动影响强烈。为研究滑坡稳定性及其作用下管道的易损性,本文从滑坡地质背景、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入手,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计算,确定了滑坡的稳定性及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管道的易损性做出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甘肃段)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现状,本文重点论述了影响管线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洪水冲蚀、风蚀沙埋、特殊岩土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征,并结合线状工程的特点及各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管道沿线防灾、减灾及灾害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飞  李国玉  马巍 《冰川冻土》2022,44(1):217-228
冻土区管道工程建设面临冻土工程特性及相关地质问题的严重挑战,开展管道-冻土相互作用研究对于解决管道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综述国内外输油管道-冻土热力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发现,目前研究集中在特定(定值或周期变化)油温下管周土温度场的定量描述以及差异冻胀/融沉下交界面处管道力学响应规律的解耦分析,缺乏完整时空序列的现场综合观测与管土界面特性及其动态演化研究。对管道防融沉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各措施应用效果缺乏管道应力与变形数据的有效支持。应加强管道本身与管道沿线次生冻融灾害监测及相关数据获取,以此为校验开展管土界面特性及演化规律的系统研究,以便构建更为合理的管土接触面单元模型,将其和具有普适性的冻土模型相结合,植入有限元软件提高管土相互作用模型计算可靠性,并建议立足管道变形角度对防融沉措施的工程应用效果予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焦作-郑州天然气输气管道是较重要建设项目,输气管道起自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南止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该输气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陷,黄土湿陷和沙土液化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有引发和加剧崩塌灾害的可能性,有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采取适当的预防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